丁晓
(福建省闽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福建 泉州 362100)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建筑施工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很多细节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因此,必须提高重视,及时整改,不断优化技术方案,推动建筑行业发展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一般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厚度大,在浇筑期间以及完成浇筑之后会出现大量的水化热,随着热量在混凝土的内部聚集,并且长时间不能散发,导致混凝土的内部和外部温度差异很大,随之出现温差应力;其次,在施工期间需要不间断进行浇筑,加之浇筑量很大,如果出现间断和空隙会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整体结构造成影响,而裂缝问题的处理也要比一般的混凝土裂缝更加难以处理;最后,施工工序较为复杂。由于施工要素和环境的变化,使施工过程和施工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对温度控制和养护要求都很高,需要对搅拌环节、振捣环节以及浇筑环节加以重视,同时也对施工材料提出了很高要求。
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之间需要施工单位对材料进行管理,保证施工材料足够,施工人员还要对混凝土分类,根据施工实际情况计算出混凝土的需求量。在配置混凝土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马歇尔体系的级配系数,之后合理调整。在选择大体积混凝土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对于水泥的选择来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矿渣水泥和硅酸盐水泥,需要根据施工标准选择材料,主要考虑到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如果水泥的细度不足需要及时处理。在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基础上将水泥的含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在配比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入化学药剂提升混凝土的性能,比如加入煤灰可以延缓凝固时间,让凝固的时间变长,避免快速凝固升温。借助粉煤灰可以提升混凝土结构的流动性。对于骨料的利用也十分关键,一般需要在混凝土中加入的骨料比例为80%,以清洁程度较高、岩石弹性较小的骨料为主,要求粗骨料的粒径较大。
混凝土的配合比影响着混凝土的强度和硬度,因此,施工前需要计算出大体积混凝土所需要的材料和用量,以便得到最佳配合比,配合比应当在符合施工强度的前提下,减少水泥的使用量。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材料中,砂、石、骨料以及水泥是关键。一般选用二区中砂,含泥量应当小于1%的石子,碎石的粒径在5~31.4mm 之间;骨料在混凝土中,一般占有79.5%~83.2%的绝对体积,因此骨料选择至关重要,一般选择标准为优良的级配、较小的岩石弹模、表面清洁无弱包裹层等;水泥的水热化反应会容易让混凝土产生裂缝,因此,为了减少裂缝产生,可适当使用粉煤灰作为水泥的替代物,一般用量为14%~21%,需要注意的是粉煤灰的细度需要同水泥保持一致。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在符合工程要求的前提下,选择相应的材料。水泥的水热化反应影响较大,为了减少水化热过程中的热量以及减少水热释放的时长,可以选用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这类低热化的水泥品种作为材料,这类水泥材料的用量一般需要控制在450kg/m3。
混凝土施工中操作工艺是否标准,直接决定着其性能的稳定性。所以,在建筑工程中要从基础施工抓起,在混凝土浇筑环节选用无缝工艺,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控制:①充分了解工程方案,结合以往施工经验,事先做好工程实施规划,制定科学的操作规范,并严格执行,为建筑工程质量保驾护航;②尽量缩短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严防在输送环节性能发生变化。此外,在材料进入建筑工地前,必须要进行科学实验,认真分析其性能是否满足使用需求,一旦发现问题,必须及时更换,从源头切断风险。现场混凝土的输送,最好选用泵送,有效保障了现场浇筑质量;③浇筑施工非常关键,在具体实施中,要选择适宜的高度及厚度,细节上做好把控,保障完工的项目符合工程的使用需求,尽量避免失误发生,降低安全隐患。
当建筑工程中完成混凝土浇筑后,实施振捣作业,做好裂缝的防范工作,将其对工程的整体影响降至最低。从工程具体实施来看,无缝技术的应用优势较为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通过振捣棒的作用,使混凝土施工中的振捣作业更加充分,振捣作业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时间,严防时间过长影响混凝土性能;②根据需求适当引入预应力,充分发挥其作用,进而有效预防结构主体出现裂缝,不断研发新技术有效应对裂缝出现,使建筑物更加耐用,结构更安全,满足新时代下人们逐步提升的物质需求。
为了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需要对温度进行测量和控制,这是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的面积较大、内外温差大、内部的热量散发较慢,为了避免底板出现裂缝问题,需要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分析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的变化规律,进而采取措施对温度控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以利用电阻型温度计,测量各层温度,并且对测温点和测温线合理设置,确定位置后做好标记,让测温线和钢筋充分接触,包裹好外部的导线头,进而保证检测结果。测温人员要严格按照规定测量和填写测温表,然后技术人员对数据整理分析,合理采用水化升温、减小混凝土收缩等措施,避免内部和外部的温度大于25℃。在大体积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主要是避免出现温度过高的情况,所以一般不会再在夏季的午间浇筑,在光线较强的情况下可以设置遮阳棚,也可以使用冷水搅拌、原料冷却的方法,在该环节还可以使用计算机技术对保温层的效果模拟,以此节约施工成本。
按大体积混凝土出现的常见裂缝类型划分,温差式裂缝是最为常见也是受温度因素影响最大的裂缝类型。因此,在实际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就要充分关注到降温问题,尽可能规避温度差过大的情况。可以在混凝土内部布置好冷却水管道,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管道内注入冷却水,加速终凝,起到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的作用,降低混凝土由于内外温度相差过大而出现裂缝的概率。同时还要在混凝土模板外部设立测温点,安装温度测量传感器,便于人员实时掌控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变化情况,精确调整冷却水的管道循环时长以及冷却水的循环流量。将内外部温差控制在25℃以内即可。安装冷却水管道必须使用质量过关、性能稳固的钢筋骨架与支撑用的桁架,降低出现管道变形的可能。冷却水的流动顺序必须是先流往温度较高的中心,再向着边缘部分流动,在临近混凝土中心的位置布置进水管口,在混凝土内部边缘布置出水口。由于大体积混凝土体积较大,一般需要分为几层进行水管布置与操作,要确保错开层间的垂直进出管口。除此之外,水管的流量控制阀门与监流设备也要布置出水管口。
在完成混凝土浇筑之后,要求土结构进行彻底的养护,该环节可以有效避免混凝土结构凝固后出现裂缝问题,所以需要确保混凝土表面的湿润型,另外需要对温度的变化加以重视,要求施工人员利用降温方法,避免由于温度差异出现裂缝问题,在养护期间需要选择合理的保温材料,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保温之后对模板拆除。施工人员要考虑到气候条件以及工程实际情况,进而保证养护环节的科学性。可以在浇筑完成后12h 定期(持续时间至少14d)对表面进行保温保湿养护。
随着超高层建筑的逐渐增多,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是确保高层建筑稳定性的基础,由于该结构具有较明显的优势,承重能力较高,在高层建筑中得到了大面积的使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是现代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现裂缝是该结构在施工与使用的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给整个建筑工程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需要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要求与程序进行施工,并且在施工实践中,不断总结与反思,及时发现其施工技术问题,并加以解决,减少外部环境的影响。另外,完善施工管理方式,确保工作人员树立负责的工作态度,避免人为因素对该结构施工造成的不良影响,确保高层建筑的质量与安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