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巧巧
(江苏科技大学粮食学院,江苏镇江 212100)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思政)教育元素,包括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目前,各高校都在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挖掘将思政元素融入到各种课程的教学方法,这已成为新时代高校课程建设的基础性和创新性工作。
“食品标准与法规”是食品专业本科学生的必修课程,涉及食品科学、管理、法律等多学科知识。它既是一门研究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建设与法治管理的课程,也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食品安全监管和品质控制等人员必修的一门课程。“食品标准与法规”蕴含大量与职业道德、法治、信仰、科学态度及精神等相关的思政元素,但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并没有特别重视这些元素。如何让思政元素能更好地融入到“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中,我校课题组进行了专题研究并获得了一些体会。在分析课程思政建设必要性的基础上,挖掘该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及其育人价值,探讨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传授的途径,以充分发挥该门课程的育人作用[1]。
2016 年年底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是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乃至新时代高等教育体系里程碑式的会议。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2]。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有利于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开创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在以往的教学中,思政课是一门独立的课程。现在单一课程变成所有课程,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教师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不仅传授了知识,也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
(2)有利于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教育者先受教育尤为重要,课程思政是对教师自身素质的考验,只有不断的输入才有持续的输出,这是个长期工程。教师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课堂教学中,可形成各门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的生动局面。通过课程思政,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课堂活了起来。教师通过课程思政这个载体可提升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识,自觉地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自觉地把立德树人纳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同时也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师德师风氛围[4]。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个是食品标准(如食品基础标准、食品安全标准、食品产品质量标准等);另一个是食品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包括职业道德、法律意识、科学精神以及使命责任担当等。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可积极参与思政讲堂、交流研讨、主题实践等活动,吸取成功经验,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理论水平和人文素养。在教学方案设计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搜集与课程相关的思政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挖掘“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建立课程的思政教学资源库。
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学全过程,讲好专业课是基础。如何将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各门课程需要不断探索与实践,因地制宜,要掌握融入的度。在“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过程中,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尝试。
(1)引入实际案例。合理地利用典型案例,可以使课堂更加生动、学生学习更加主动。食品安全领域有很多违法案例,可以违法案例为素材,创设模拟法庭,法庭中的法官、律师、证人、原告和被告由课程教师和学生共同扮演。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设置审判、辩论、证言及宣判等环节,让学生感受不同身份的人员应该具备的思想道德水平,从而提升学生思政素质。
(2)采用混合式教学法。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学生课外在线学习与课堂学习的有机结合。在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是基于问题、项目和案例来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而在课后,学生可通过课程平台、各类学习资源等,自主规划学习时间、学习节奏,完成知识性内容的学习。混合式教学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融入思政教育,也可通过网络平台向学生推送含有思政元素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翻转课堂。课前提出问题(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立法历程以及新版和旧版的变化等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去查找资料,然后在课堂上围绕问题展开讨论,此举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还培养了学生深层理解、举一反三的能力。食品法律法规是“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的重要部分,法制意识教育也应贯穿课程始终,由此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中的思政元素[5,6]。
本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自成立以来,已进行了三个轮次的“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但与其相关的课程思政建设还处于初始阶段,尽管已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还可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思想上要进一步提高对思政重要性的认识。学校要以课程思政建设为切入点,引导全校教职工共同拥有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赤子之心,不断探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铸魂育人、立德树人之路。
(2)内容上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当今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形势变化很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某些国家资产阶级思想也在腐蚀和侵害我们,所以思政教学内容要跟上时代步伐,要从讲大局、讲政治的高度要求教师创新教案,丰富内容,常讲常新,由此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教师队伍建设上要选配优化。思政教育不容易,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众多领域的知识,如果教师本身思政素质不过硬,那教学中就会疑惑重重,讲出来的内容就不会充分坚定,缺乏感染力。只有塑造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教师队伍,才能实现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等目标[7]。
课程思政工作才刚刚开始,要持续推进、不断深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光吃盐不行,要把盐融入到各种食物中,才能吸收,才能变成营养。”新时代教师只有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目标,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中,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才能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