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勇
(闽南理工学院)
当今,由于全国人民人均收入不断提升,大家对出行的需求也更加旺盛,我国私家车保有量不断上升,特别是这几年美丽乡村的建设以及红色旅游开发等项目落地,带动区域旅游市场,推动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1]。新时期的旅游出行是一种复合型消费形式,人们将旅游服务的品质放在首要位置,提供完善的旅游综合服务,就能大力提升地域旅游产业的发展[2]。
高速服务区是高速公路建设的基础配套设施,最主要的是满足驾驶者和游客的出行需求。高速服务区基础服务功能包含:停车场、餐饮、加油站、休息区、公共厕所等。高速公路服务区具体分为单侧式和双侧式,双侧式的服务区较为多见,一般是规划在高速公路两侧进行建设,两侧的功能属性基本相同。智能化的交通系统是最重要的部分。
对于交通工具的选择,由于国家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人们对出行便捷性有了新的要求,自驾游变成人们出行的首选。现有的服务区已经无法满足游客出行的需求,原有的服务区功能结构单一,错失了大量经济效益。所以,我们要根据高速公路服务区的现状,进行合理的提升与拓展。在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设计前期,对地方的建筑风格、植物配置、历史文化等进行深层次研究,结合地方特色对不同功能区进行合理规划与布局。
国外高速服务区发展现状:1932年,德国修建了世界第一条高速公路,紧接着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高速公路建设迅速发展,高速公路服务区也随之诞生。法国是欧洲发达国家的典型代表,其服务区很注重对高速公路的建设投资,服务区占地面积较大,对于整体功能空间具有多变性,整体布局上很灵性,主体建筑与整体环境相融合,人工建设活动并没有破坏环境的和谐,各项功能场所也是利用环境完善服务的功能,体现了环境的包容性。法国很多服务区设计的策略为“不破坏、不干涉”,保护和传承力求未来的发展。美国完善的公路交通设施一直是巨大公众效益的保障,其高速服务区内的服务设施相当完善,场地的使用灵活多变,充满生活趣味。环境整洁、经营管理规范、遵循环境的多样性,对本地文化的设计较深,具有独特的景观标志,以完善的服务吸引游客消费。日本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规划非常重视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功能设施非常人性化,高速公路周边建筑具有当地地域特色和传统文化,对于细节设计也是精益求精。这些空间不但是休息的场所,还是展示文化特色和供人休闲娱乐的场所。
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发展,人均收入不断提升,我国高速服务区的规划建设不再在单一的经济适用原则下进行建设,而是向更高的目标进行建设。高速服务区设计过程中要把基础服务,将道路功能与场地建设融为一体,设计要具有地方特色和现代感,空间规划要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特征,结合地域文化特色,从造型、色彩、元素角度出发,构建高速公路服务区快捷、舒适、现代的氛围。
位置要素:此次选题位置在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闽浙边界深水良港沙埕湾南岸跨海大桥东侧,规划面积为19hm2。福鼎市南部经济核心区,是宁德确定环三都澳一中心三组团之一。自然区位:沙埕湾南岸跨海大桥东侧呈东南沿海倾斜丘陵地。交通分析:通往长江三角洲的主要通道,串联太姥山等重点旅游景区和沙埕港区等重要港区,福建省与浙江省沿海省际通道。全长约20.5km,其中跨海特大桥于2020年建成,长约2km。气候分析:属于东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温暖湿润,夏季多台风。植被分析: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由于受地形、气候的影响,是我国红树林生长地。
夏季多台风袭击,场地附近海水受皮革厂污水污染,生态结构单一。生物缺少憩息地。红树林在逐年减少。多开垦闲置荒地,无人打理。
福鼎市是闽越和瓯越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是中国福鼎白茶之乡,还有远近闻名的美食福鼎肉片、民间技艺饼花灯。还有独具民族特色的畲族文化、地方特色文化和闽东革命老区的精神。这些共同铸就当代福鼎城市多元的文化底蕴。
在全域旅游的推动下,新时期的高速公路服务区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司机与旅客的出行需求,具有高速公路的基础服务的功能。而是从曾经的服务区“一个出来就不想再进去的地方”,到现在“进去就不想出来”的转变。发展旅游型高速服务区,以人为本,以保护性开发为原则,使服务区可持续发展,应思考如何将人、自然、社会融入高速服务区的景观规划设计中。研究如何吸引游客,如何感受带动文化特色产业发展,如何增加当地人群经济和社会效益,如何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脱离出来,身心得到片刻放松,打造“诗和远方”的家园,这都是设计者应该研究的。
设计概念应该定位为通过景观规划打造适合当地社会生态环境的旅游型高速服务区,适应人们对现代化服务的新需求,得到社会文化、经济、环境效益。
本高速服务区为双侧式高速服务区,左侧为主旅游型服务区,右侧为基础服务区,满足基本需要。两侧可通过廊道和地下通道互通。
规划设计将高速服务区空间分为八个区块:车辆服务区、综合服务区、文化交流区、娱乐活动区、民宿休息区、生态景观区、亲水平台区、生态交流区。
停车场采用人车分流的设计,分为八个停车区块:小客车停车区、残疾人停车区、大巴车停车区、节能车停车区、危险品车停车区、小货车停车区、牲畜车停车区、加长货车停车区。根据车辆的不同规划设计与之相应的停车服务,满足不同车辆停放与人群的需求。营造绿色生态的停车场。
文化厅的建筑材质主要是由防腐木及混凝土构成。文化厅为开放式展示效果,展厅中展现了福鼎文化特色的历史及技艺,如福鼎白茶的免费品茗区、白茶炒制工艺展示、福鼎美食品尝、福鼎特产及服务区纪念品售卖等。
由当地居民自带产业进入展厅,园区内提供展位。不仅宣传了福鼎文化特色及产生的宣传效益,还带动当地人群经济产业收益,还能提升服务区高品质和多元化的文化体验。
由当地居民经营,可体验泛舟、出海捕鱼、欣赏海上风景等海上游船服务。
服务区主楼采用覆盖式设计,对服务区的接纳程度高并形成过渡空间,契合场地边界,充分利用空间。极大程度包容和亲近景观,利用屋顶绿化,统一设计生态形象,利于共享空间的管理。
分为三个功能区:便利店、服务大厅、餐厅。便利店主要解决购买基础物品的需要,服务大厅承接着旅客休息、咨询服务、紧急医疗、货物寄存等服务,餐厅供应当地特色美食,满足味蕾及饱腹的需要。
生态湿地植物的植物配置尽可能的减少人工干预,时事造景,利用自然形态进行合理的种植,让不同种类在同种生存条件下产生互相依赖之感,这样也能为动植物提供丰富的栖身环境,给人提供接近自然的场所。
“全域旅游”对地方交通建设有深远影响,高速服务区作为地方的名片所承载的不仅仅是功能,而是要更多的在服务区建设中融入当地自然风貌,规划出更多能够表达地域文化的功能性场所,打破高速公路服务员给人们传达的固有印象。不断深化高速服务区融入“全域旅游”概念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