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茜玥,曹 维,谭 杰
(武汉海关技术中心,湖北 武汉 430050)
由于食品安全与人们健康及生活存在密切关联,同时对社会的稳定和谐有一定影响,因此选择合适的检测技术在保证食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发现,液相色谱存在较强的专属性、较高的分离能力以及灵敏度,与质谱联用后可进一步提升其定量定性的分析能力,因此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被广泛运用在各领域,与常规高效液相色谱相比,由于选择较小粒径的柱填充材料以及较高的泵压,UPLC-MS/MS分离效果更好[1-2]。另外UPLC-MS/MS能够分离分析物质母离子,并按照一定的规则将母离子转变成子离子,对母离子与子离子的关系开展深入的分离分析,得到目标分析物的具体结构信息,在食品样品复杂基质的痕量成分检测中具有重要意义[3]。虽然UPLC-MS/MS在食品检测中的价值已被证实,但对其具体机制尚未形成统一认识,本文对此展开叙述,为保证食品安全提供参考。
高效液相色谱作为分离分析技术之一,主要是在经典色谱基础上增加气相色谱的理论,并选择液体作为流动相,同时包含高效分离的固定相、高压泵以及灵敏度较高的检测器,有效提升了分离效果以及分析速度。经分析发现[4],其分离原理为样品溶液内各个组分在两相上存在不同分配系数,当两相进行相对运动后,通过重复数次的吸附以及解吸分配环节,各组分的移动速度存在差异,在不同时间从色谱柱中流出后进入检测器,进而对样品展开分析。而超高效液相色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选择1.7 μm及以下的色谱柱填料,获得更高的柱效,且在线速度范围中效果稳定,可明显增加流动相流速,并促进液相色谱分离度及样品通量改善,进一步增强分离功能,显著提升分析工作的质量水平[5]。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将超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合,形成UPLC-MS/MS,可最大程度提升分离性能,并提升灵敏度及检测效果,尤其是在复杂体系分离分析或者化合物结构鉴定中效果更突出,值得推广使用[6]。
农药的推广使用虽然能够提升农作物的产量,节省劳动人民的体力,但其残留物进入食物链后会引发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由于食品中农药残留一般为痕量,长期摄入可在机体中堆积,达到一定剂量后直接危及生命安全。曾有报道显示[7],植物油、粮食、果蔬中可能覆盖数百种农药,应受到政府各部门的重点关注。有研究表示[8],选择UPLC-MS/MS检测草莓中农药残留情况,并观察不同前处理方式的净化结果,发现农药在0.000 7~1.000 0 mg·L-1时线性关系较好,且相关系数>0.97,相对标准偏差<12%,不同加标水平时的平均回收率在77%~100%,啶氧菌酯、吡唑醚菌酯以及双炔酰菌胺等检测下限是0.01 mg·kg-1,表明UPLC-MS/MS具备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等优势,且抗基质干扰能力较高,在草莓残留物的检测中效果较好。
兽药在防治病虫害、提升肉类食品产量及质量上具有一定积极作用,但随着兽药广泛及不合理使用,食品中兽药残留可对人们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但兽药残留分析作为微量以及超微量分析范畴,因此对检测仪器的要求更高。加上其种类较多且结构复杂,对检测方式的速度以及通量提出更高要求。而UPLC-MS/MS具有简便、快速、高通量以及灵敏度高等优势,将其运用于食品兽药残留的检测中,可获得较高的应用价值。
分析发现,牛奶中兽药残留以抗生素及其代谢物为主,而牛奶的成分较复杂,包含乳糖、脂肪以及蛋白质等,利用UPLC-MS/MS进行测定,可能需要清除其中脂肪及蛋白质等基质的干扰,随后对其目标分析物进行分离纯化,可有效降低基质效应。有报道显示[9],选择UPLC-MS/MS测定牛奶上多种抗生素残留情况,结果发现其目标分析物的定量限为0.1~1.0 μg·kg-1,回收率70%~95%,相对标准偏差4.0%~9.5%。由此看出,UPLC-MS/MS检测牛奶中兽药残留的效果较好,其定量限较低,且精密度良好,同时存在高通量检测功能。
另外蛋类及肉类食品中也极易残留兽药,主要是因为禽类及家畜类集约化饲养期间使用较多兽药,且兽药种类较多、化学性质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检测禽畜肉类残留多种痕量兽药的难度较高。若选择UPLCMS/MS对此进行测定,并选择增强型脂质去除固相萃取、复合固相萃取柱净化、QuEChERS-中空纤维素膜净化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可顺利测得禽畜肉类中金刚烷胺类、β-受体激动剂类等多类型兽药残留情况,且检测限可达 0.05 μg·kg-1[10]。总而言之,UPLC-MS/MS测定蛋类以及肉类食品中兽药残留的效果较好,且灵敏度较高,能满足多种兽药残留同时筛查的要求,缩短检查时长。
生物毒素通常表示各类微生物分泌的有毒物质,其容易污染食品,并导致人们中毒、致残或者致癌等,因此严格控制食品中生物毒素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真菌毒素为真菌在生长繁殖期间出现的有毒次生代谢产物,极易使植源性食品在生产、加工及储存过程中受到污染,对动物及人类的危害极大[11]。利用UPLC-MS/MS检测真菌毒素时,首先选择增强型脂质去除净化技术、复合柱净化等方式进行样品前处理,并通过C18色谱柱分离,调整ESI+/ESI-以及MRM模式,测定花生中真菌毒素,其检出限以及定量限分别为 0.1 ~ 10.0 μg·kg-1以及 0.5 ~ 25.0 μg·kg-1,回收率80.5%~114.0%,相对标准偏差2.0%~10.5%[12]。由此看出,UPLC-MS/MS测定真菌毒素的检测限较低,且能同时开展多类型真菌毒素的检测,尤其适用于大批量食品的真菌毒素检查。
UPLC-MS/MS包含超高效液相色谱的分离性能与质谱的高鉴别性、高灵敏度等优势,两种检测技术联用后可进一步提升检测水平,成为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且有效的分析技术,可满足食品安全检测的要求。未来,UPLC-MS/MS的应用范围应重点放在和现代样品制备技术相联合的发展上,从而规避食品复杂基质组分的干扰,并显著提升食品安全检测的特异度。另外还可将UPLC-MS/MS检测方式归纳于国家标准规定中,不断完善其检测方式,使其更加规范且科学,进一步提高UPLC-MS/MS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