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应用”课程“五位一体”科教融合教学模式的探索

2021-03-30 02:44圣倩倩
中国林业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科教园林植物教学内容

圣倩倩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南京 210037)

“园林植物应用”是风景园林、园林等专业本科核心课程,也是有关园林植物识别与园林植物应用的综合性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该课程是“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管理”等后续课程的重要基础,其课程教学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实践性。因此,学习“园林植物应用”课程需要学生适时关注园林植物研究的前沿成果,并要结合新时代的需求,才能在园林设计中科学地应用好园林植物。

一、“园林植物应用”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陈旧,无法与园林行业的实际发展同步

“园林植物应用”课程教学使用的教材多是学校自主编纂或是使用多年的固定教材,依据这些教材,任课教师只要备一次课,其课件就能够循环往复使用很多年。虽然每年学生都在更替,而教学内容却固定不变,即使教学大纲都已改革,但课程教学内容却依然没有变化,陈旧的教学内容无法与园林行业的实际发展相接轨。

(二)教学方法单一,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传统的“园林植物应用”课程教学包括两部分,即理论教学和野外植物认知教学。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野外植物认知教学采取的都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无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不教,学生也不会去主动学习和探究,所以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只能停留在表面,而不能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构建完整的课程知识体系。

二、“园林植物应用”课程实施“五位一体”科教融合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五位一体科教融合教学模式是指把科研成果、优秀案例分析、课堂演示和实验操作、小组互动与总结、综合性项目设计引入课堂教学,全方位培养学生应用园林植物的综合能力。

(一)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究

笔者基于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学生反馈,实施五位一体科教融合的教学模式可以把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较好地融合,促使学生把动脑与动手结合起来,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园林植物应用”课程教学内容较多,开展主动探究式学习,会增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提升应用能力。例如,很多学生都喜欢养殖小盆栽,像多肉植物等。学习了植物物候期的观测知识后,有些学生会对自己养殖的小盆栽进行植物分类、观测并记录小盆栽的物候变化。通过研究自己喜爱的植物,学生掌握了植物的自然属性,为植物的应用奠定基础。同时,笔者会引导学生将小盆栽的观测记录及研究结果在课堂上分享,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

(二)保持课堂教学内容的持续更新

实施五位一体科教融合教学可以将最新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教学,弥补课程教学内容陈旧的弊端;同时,课程组教师拥有多国访学经验,他们会将各国经典园林设计资料在课堂上与学生分享,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在开展课程教学时,课题组还会与园林设计院、园林公司等保持紧密交流与合作,将园林工程实践中植物种类需求的变化、植物应用效果评价、植物应用问题的反馈等补充到教学课件中,实现了课堂教学内容与园林工程实际的紧密联系。

(三)使学生具备专业综合能力

认识植物是为了更好地应用植物,所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而五位一体科教融合教学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例如,通过参与园林综合设计项目,学生针对园林植物的种类及其造景方式等进行实地调研和交流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项目特点和需求进行园林植物应用的设计实践。南京林业大学每年都会举办小花园建造的竞赛活动,围绕这个活动,笔者把学习“园林植物应用”课程的学生分配至不同的竞赛小组,让他们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探索植物材料的应用方法。这种教学方式的引入,扩大了教学空间,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开展实践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调研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三、“园林植物应用”课程“五位一体”科教融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把学科前沿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园林植物应用”课程一般在大二下学期开设,学生经过前期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具备了园林专业基础知识,此阶段的学生对教师的科研成果,处于好奇和敬仰的状态,所以将学科前沿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极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有的教师从植物应用的基础研究、设计研究、养护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显著的成果;有的教师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完成项目的同时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教师把各自的科研成果带入课程教学,可以使学生从多角度了解最前沿的园林植物应用的科研动态,分享最新的科研进展,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这种将科研成果导入课程教学的方式,还为部分准备考研深造的学生,埋下了科研的种子。例如,在讲解水体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内容时,笔者将近年来园林行业有关水体植物研究的进展以及污染水体修复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以案例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帮助他们树立生态环保型和资源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的理念,引导学生在进行实际植物景观配置设计时要坚持量质并举,科学布局城乡绿地。同时,笔者给学生布置了植物如何实现净化和修复污染的水体、不同植物的净化效果有何不同等问题,以此激发想要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二)通过优秀案例分析,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

实施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真实园林工程案例情境中思考问题,剖析案例项目中园林植物应用的优缺点,激发学生的灵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江苏镇江市是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认定的优秀海绵城市,笔者在课程教学中对此进行了分析,给学生全方位展示了海绵城市建设中对植物材料的特殊要求及应用情况,让学生讨论、分析和总结案例中植物应用的成果;同时,安排学生亲临案例现场,调研案例现场的实际情况,并与教师课堂上提供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以此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该优秀案例的成功经验以及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进的地方。这种对真实案例进行分析与讨论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获得了直观感受,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好奇心,扩展了学生的专业视野。

(三)强化实验环节,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园林植物应用”课程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如扦插繁殖、组织培养繁殖、嫁接繁殖、树木移植与管理、树木涂白等课程知识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较好地掌握。如果仅采取理论讲授的形式,学生很难理解和吸收。因此,笔者在开展课程教学时,强化了实验环节,让学生在实验中理解掌握课程知识。例如,在讲授嫁接繁殖课程内容时,将校园内的小型实验场地作为课堂,学生3~4人为一组,课前各小组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预习,之后根据小型实验场地的情况讨论嫁接方法并开展嫁接繁殖实验。当所有实验步骤完成后,各小组之间开展互评,互相找问题,找到的问题越多,小组的得分就越高。最后,由教师亲自演示植物嫁接过程,并对嫁接过程的每一步骤边操作边讲解[1]。教学效果表明,这种带着问题开展学习的形式,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提升实践操作能力。

(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与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植物认知是“园林植物应用”课程的基础,如果学生独自进行植物认知学习往往会产生倦怠感;同时,植物景观设计是一项需要团队合作的工作。基于这两个特点,笔者在“园林植物应用”课程教学中引入了小组合作与互动交流的形式,一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二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笔者首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块园林绿地,对其进行现场测量,制作植物分布平面图,然后开展小组讨论,识别现场植物种类并进行科属归类,列出植物表。所有步骤结束后,各小组制作汇报PPT,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汇报与交流。汇报人是由教师抽签选定的,这样可以避免有的小组成员浑水摸鱼。当小组汇报人结束汇报后,该小组其他成员要进行补充。这种教学方式可以监测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五)利用综合性设计项目开展教学,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融会贯通

在开展教学的同时,笔者也承担了部分社会服务项目。例如,近年来,南京市提出了大力发展紫东新区的战略目标,为配合此项决策,该地区采取了先造环境再造城的做法,其目标就是要把该地区建成公园城市。笔者所在课题组承担了该地区著名的桦墅村环境绿化提升项目。这是一个涉及了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土木工程、生态学、旅游、艺术与管理等多学科知识的工程项目[2-3]。笔者以植物景观设计为导入点,将此综合设计项目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从植物应用的角度,思考如何把该地区建成公园式的城市。虽然是从植物应用入手,但如果想搞好这个项目规划,学生还要用到园林规划设计、城市规划、GIS、园林工程、绿地规划等相关知识。这样,通过一个项目,可以促使学生把相关课程知识串联起来,达到综合应用知识的目的。此外,以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和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为载体开展课程教学,也是加强学生科研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科研兴趣选择指导教师,并投入到具体的科研工作中去,从初期的项目申报书的撰写,到立项后的实验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人员分配等,都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也使课程教学更加综合化,教学效果更好。

四、“园林植物应用”课程“五位一体”科教融合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一)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五位一体科教融合的教学方式,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例如,学生通过对自己喜爱的植物进行物候期观测,培养了自主查阅文献资料、进行深度阅读和了解相关知识的学习习惯,也促进了文献阅读能力的显著提升。

(二)提高了学生专业应用能力

在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南京林业大学开展了线上教学,笔者通过教学平台为学生讲解分析了国内外屋顶花园的优秀案例,并要求学生基于课程教学内容,选择一个家乡的典型建筑,再根据家乡的乡土植被特色,对建筑外围的墙体绿化进行设计配置[4]。很多学生都把家庭室外空间作为对象,对其进行了绿化设计,形成带有各自特点的设计方案,有的学生还将方案具体实施,不仅亲手打造了家庭小花园,还对课程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植物应用能力。

(三)促进了课程教学效果

实施五位一体科教融合教学模式后,极大地提升了课程教学效果。2020年学生考试成绩的及格率比上一年提高了10.2%,平均成绩提高了5.5%,优秀率提高了8%;参与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的比率也提高10%,学术成果比上一年翻一番。笔者指导的本科生,平均每人撰写一篇科技小论文,产出一个专利成果,课程教学达到了应有的目标。

资助项目:南京林业大学2019年度教学质量提升工程重点项目“园林植物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9KTJX007;南京林业大学2019年高等教育研究课题“生态文明思想下园林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课堂改革模式研究”;2020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大数据与园林植物应用技术”,项目编号2020SJA0129。

猜你喜欢
科教园林植物教学内容
《科教导刊》征稿函
《科教导刊》征稿函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探究
科教之窗
科教之窗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园林植物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浅谈园林植物配置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