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的疗效分析

2021-03-30 11:47刘鑫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8期
关键词:角型植入术晶状体

刘鑫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一般能够划分成为两种,其中之一属于白内障合并原发开角型青光眼,剩余一种属于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上述两种疾病全部需要接受临床手术治疗,白内障发病后患者的晶体会产生急剧膨胀,晶状体巩膜隔能够出现向前推移的表现,造成瞳孔阻滞,属于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主要发病原因[1]。由于现在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技快速进步,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能够接受手术治疗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其中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属于临床安全并且有效的一类治疗措施。由于年龄的不断增长,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厚度会增加,引发晶状体韧带出现松弛,无法稳固,从而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够将晶状体后推,发挥控制视力以及降低眼压的作用,同时此种手术治疗模式引发的并发症几率较低,目前获得了临床医生与患者的认可[2]。本文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接诊的60 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加以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接诊的60 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0 例,女10 例;年龄最小52 岁,最大年77 岁,平均年龄(63.55±7.77)岁;病程最短1.5 个月,最长5 个月,平均病程(1.68±1.11)个月。研究组患者中男19 例,女11 例;年龄最小54 岁,最大78 岁,平均年龄(63.65±7.86)岁;病程最短1.7个月,最长6个月,平均病程(1.92±1.03)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全部符合临床诊断;手术前接受不低于2 种药物进行治疗,但是没有达到有效控制眼压的作用;患者不存在开放性外伤以及眼科手术史。排除标准:伴随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合并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疾病患者;伴随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葡萄膜炎青光眼以及剥脱综合征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前全部开展常规检查和眼科检查,其中包含角膜内皮显微镜计数检查、眼前节检查以及视力检查等。对照组患者接受周边虹膜切除手术进行治疗。手术前3 d 为患者提供抗生素滴眼液进行滴眼,通过球结膜下方注入利多卡因麻醉,当麻醉起效后选择球结膜作为角膜缘切口,将对应部位根部虹膜进行切除。研究组患者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手术前3 d 为患者提供抗生素滴眼液进行滴眼操作,选择复方托皮卡胺眼液开展充分散瞳,在患者结膜下方进行利多卡因麻醉,选择11 点钟方向做手术切口,选择角膜缘三点部位做辅助切口,进行环形撕囊操作,水分离,开展超声乳化吸除术,吸出晶状体皮质,注射粘弹剂到前房,推注人工晶状体。两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前全部开展糖皮质激素治疗3 d,与此同时接受散瞳剂和非甾体滴眼液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3 个月的随访[3]。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 个月视力、前房深度、眼压、前房角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包含前房变浅、过性眼压升高、前房渗出、前房积血以及角膜水肿等[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 个月视力、前房深度、眼压以及前房角度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视力、前房深度、眼压以及前房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个月,研究组患者视力、前房深度高于对照组,前方角度大于对照组,眼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 个月视力、前房深度、眼压以及前房角度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 个月视力、前房深度、眼压以及前房角度比较()

注:与对照组术后3 个月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发生角膜水肿1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患者发生角膜水肿2 例,前房积血2 例,过性眼压升高1 例,前房渗出2 例,前房变浅3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中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通常开展周边虹膜切除手术、小梁切除手术或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等,因为小梁切除手术治疗后并发症发生风险高,对于手术医生的要求非常高,所以在临床应用中受限[6]。晶状体在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疾病出现和发展中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临床中对于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普遍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通过人工晶状体替代病变晶体,可以有效改善晶状体因素,使前房深度增加,改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瞳孔阻滞,帮助房角分开,加快房水循环速度,降低眼压[7]。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前,两组患者视力、前房深度、眼压以及前房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个月,研究组患者视力(0.56±0.17)、前房深度(2.87±0.57)mm 高于对照组的(0.44±0.14)、(2.54±0.54)mm,前方角度(37.64±5.78)°大于对照组的(27.65±4.77)°,眼压(15.54±3.88)mm Hg 低于对照组的(18.76±3.77)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提供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眼压,改善视力,和文献资料中的研究结果一致[8],主要和患者手术后受损血房水屏障获得改善相关。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的切口闭合性非常好,手术期间灌注液受到前房压力的干扰,使房角粘连情况获得松解,二次开放房角,手术期间超声波以及炎症刺激能够缓解睫状体分泌能力,减少房水的生成速度,受到超声波作用,可以帮助快速释放小梁网细胞炎性介质,减少小梁网细胞外基质,加快房水流出速度。

综上所述,给予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效果明显,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角型植入术晶状体
前房穿刺减压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手术中的联合应用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的CT 表现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伴随疾病心理疏导
不同超乳切口联合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比较
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
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矫正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疗效分析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可行性研究
有晶状体眼ICL植入矫正高度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