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疼痛评价及伤椎情况比较

2021-03-30 11:47庄宏刚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8期
关键词:椎体微创骨折

庄宏刚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为常见的因骨质疏松症而引起骨折的疾病,主要患者为老年人。主要原因是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同时伴随多种慢性疾病,锻炼较少更多的是卧床静养,这种方式不利于老年患者的康复[1]。若采取保守方式治疗,存在较大的弊端,手术治疗后会引起并发症,且局限性较多[2]。因此,本研究比较采用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该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5 月~2019 年10 月在本院治疗的121 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61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男38 例,女22 例,年龄45~76 岁,平均年龄(58.7±5.8)岁;实验组男35 例,女36 例,年龄42~75 岁,平均年龄(57.4±5.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3]:①患者在手术前经CT 等常规检查确诊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②患者已做过碘过敏试验;③患者意识和沟通均正常。排除标准[4]:①患者伴随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的障碍疾病;②患者患有精神系统疾病;③患者存在其他类型的手术禁忌证;④患者伴随凝血功能机制障碍。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患者在治疗前,临床医师对患者的病情先进行全方面的评估,对患者制定适合其并针对性较强的方案,主要是根据患者的骨折位置及类型。患者均未出现神经损害或者骨折移位的情况,临床医师采用石膏固定的方式来治疗。患者的神经未遭损害但其骨折位置发生移位,临床医师采用牵引复位的方式治疗。患者的神经遭受损害并且骨折位置发生移位,临床医师采用牵引复位的方式来治疗,并且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在必要时进行手术。

实验组实施微创手术治疗:患者取俯卧位,全身麻醉。对患者进行置钉,观察患者的骨折的部位借助X 线机与C 型臂来选择合适的位置。之后,在患者的骶棘筋膜与腰背筋膜的位置固定椎弓根钉棒,两个切口为2.5~3.0 mm,固定好后将骨水泥穿刺针注入其中,整个过程要严格准守相关标准。患者如果出现渗漏,医师需及时停止对患者进行骨水泥穿刺针注入。之后再进行第二次注入,完成后对其进行填充使用明胶海绵,最后将注射导管取出。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患者手术后的各项指标进行记录,主要为压缩椎体高度/病椎上下椎体高度和之半、椎体后凸Cobb 角、骨块侵占椎管比例。患者疼痛评分评估采取VAS 进行评定,分值范围0~10 分[5],分值越高疼痛越严重。记录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伤椎情况,包括伤椎高度增加及伤椎高度丢失。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后相关指标比较 实验组手术后椎体后凸Cobb 角、骨块侵占椎管比例低于对照组,压缩椎体高度/病椎上下椎体高度和之半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手术前后VAS 评分比较 手术前,两组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VAS 评分均较手术前降低,且实验组VAS 评分(2.25±0.84)分低于对照组的(5.26±0.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手术后伤椎情况比较 实验组的伤椎高度增加及伤椎高度丢失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手术后相关指标比较 ()

表1 两组手术后相关指标比较 ()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2 两组手术前后VAS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手术前后VAS 评分比较(,分)

注:与手术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手术后比较,bP<0.05

表3 两组手术后伤椎情况比较(,mm)

表3 两组手术后伤椎情况比较(,mm)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比例不断上涨,在总人口中老年人所占比重逐渐上升,老年人的常见疾病有很多,其中骨质疏松症是较为普遍的一种。患该病后患者的骨质量及骨密度大不如前,对老年人的正常生活带来了一定影响。微创脊柱手术主要是为了增强患者机体的稳定性,将经皮椎体形成骨水泥注入需要修复的区域,该种手术方式能够有效的避免椎体塌陷的现象发生。经微创脊柱手术治疗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手术前需要对患者的病情有一定的掌握并做到认真分析,骨水泥的填塞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骨折处的恢复速度,降低患者的骨折线,对于提高患者在治疗期的稳定性有一定的优势,达到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微创脊柱手术的特点为安全、有效,由于椎体稳定性为该手术治疗的关键所在,因此该手术对医护人员的要求较高,需全面掌握脊柱微创治疗的要点,对患者降低疼痛、避免出现恶化的情况有很大的帮助[6]。

通过分析本院121 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比两种手术方式术后临床效果。本文对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各项指标、VAS 评分及伤椎情况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实验组手术后椎体后凸Cobb 角、骨块侵占椎管比例低于对照组,压缩椎体高度/病椎上下椎体高度和之半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VAS 评分均较手术前降低,且实验组VAS评分(2.25±0.84)分低于对照组的(5.26±0.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伤椎高度增加及伤椎高度丢失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效果确切,对比术后的各项指标、疼痛VAS 评分及伤椎情况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患者术后疼痛减轻,病变椎体高度恢复良好,椎体后凸Cobb 角恢复效果显著,患者术后治疗效果满意

猜你喜欢
椎体微创骨折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同时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
超声检查胎儿半椎体1例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