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东
脑转移瘤是颅内一种恶性肿瘤,指患者身体其他位置处肿瘤细胞通过淋巴、血液等转移途径在颅内形成新的病灶[1]。部分患者发现时伴有头痛、视乳头水肿、感觉障碍等症状及体征,严重者可导致运动系统功能病变,甚至危及生命。临床可通过手术、化疗等方式延缓疾病进程,研究表明应用伽马刀、X 刀等放射外科全脑放射治疗可用于肿瘤难以切除或原发灶未完全控制的脑转移瘤患者[2]。三维适形放疗是一种高精度放疗方式,通过在不同方向上设置一系列不同剂量照射野,对肿瘤放疗更加精确。同时采用与病灶一致的适形挡铅可减少周围正常组织射线照射量。本研究通过分析本院86 例脑转移瘤患者应用不同放疗方案的治疗效果,评价各治疗方案的优劣。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 年1 月~2019 年12 月收治的86 例脑转移瘤患者,依据放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41 例)及观察组(45 例)。对照组:男25 例,女16 例;年龄47~74 岁,平均年龄(60.1±8.7)岁;平均病程(12.5±7.4)个月;原发肿瘤位置:消化道肿瘤14 例,肺部肿瘤10 例,乳腺癌8 例,其他9 例。观察组:男31 例,女14 例;年龄45~76 岁,平均年龄(59.4±9.2)岁;平均病程(13.1±6.2)个月;原发肿瘤位置:消化道肿瘤16 例,肺部肿瘤11 例,乳腺癌10 例,其他8 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原发肿瘤位置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3]①所有患者影像学资料完善且脑转移瘤诊断明确;②患者及家属均签署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①脑原发肿瘤患者;②伴有精神疾病及依从性差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全脑放疗方式,采用6 MV 直线加速器,对全脑照射,2 Gy/次,5 次/周,放射总剂量30 Gy。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三维适形放疗,患者取仰卧位,热缩面罩与真空垫固定头部进行CT增强定位扫描,通过计算机处理图像计算大体肿瘤体积(GTV),将大体肿瘤体积外扩1~2 mm 得到临床靶区(CTV),计划靶区为CTV 外扩2~3 mm,设置90%等剂量曲线涵盖计划靶区,并将脑干等器官控制在安全剂量内,采用4~6 个共面野,放射剂量选择2~5 Gy,与全脑放射同步进行,治疗期间给予甘露醇、激素等脱水治疗,维持颅内压力。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KPS 评分[4]总分10 分,分数越高表示健康状况越好,患者忍受治疗带来副作用的能力越强。
1.4.2 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包括脑水肿、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等。
1.4.3 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效果 治疗1 个月后行CT、MRI 检查。完全缓解:影像学病灶完全消失;部分缓解:肿瘤病灶体积减小>50%;无变化:肿瘤灶体积减小25%~50%;进展:癌灶增大或未改变。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KPS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KP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KPS 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的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脑水肿、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为100.0%。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近期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KPS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KPS 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表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的近期效果比较(n,%)
脑转移瘤是一种恶性肿瘤,临床治疗效果差。国外研究发现脑转移瘤多来自于乳腺癌、肺癌等位置[5]。目前临床多以控制肿瘤病灶,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目前临床治疗方式多通过全身化疗、全脑放疗及手术切除等方式,但手术切除仅适用于单发早期脑转移瘤患者。有学者研究表明全脑放疗可提高脑转移瘤患者生存期3~6 个月。但全脑放射具有局限性,脑组织对放射敏感且重要位置功能区均需避免过量照射,从而限制常规放疗的放射剂量;三维适形放疗通过对肿瘤位置精准治疗,提高了照射位置处放射量,降低了脑组织损伤风险。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两组患者的KPS 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脑水肿、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为100.0%。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82.2%(37/45)高于对照组的63.4%(26/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脑转移瘤给予全脑放射可抑制并杀灭肿瘤细胞,减轻患者精神等症状。多数患者临床诊断时多至肿瘤晚期,放化疗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措施,射线通过作用于肿瘤细胞DNA 修复酶,阻止DNA 分子修复,从而加速损伤肿瘤细胞死亡[6]。但放疗的非特异性损伤也可影响正常组织、器官。患者会出现放疗常见不良反应,如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等,这是由于射线对肿瘤细胞杀灭同时也会对全身多器官造成影响,降低机体免疫力,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脑组织对射线敏感性强,全脑放射会限制射线照射剂量,且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大。三维适形放疗是通过先进性CT 三维定位,模拟肿瘤位置及大小,通过立体调节三个方向射线剂量,对肿瘤位置治疗更加精准。并且可通过制订合理放疗野减少对正常组织的破坏,有利于患者治疗后功能恢复,提高患者KPS 评分及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全脑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脑转移瘤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KPS 评分升高,近期治疗有效率高于单纯全脑放疗方案,且未增加放疗相关不良反应,是脑转移瘤一种更安全有效放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