Ⅳ期褥疮综合治疗的方法与效果

2021-03-30 07:00张晓启侯雨杉唐亦复龚辰炜
武警医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窦道褥疮肉芽

张晓启,栾 涛,侯雨杉,唐亦复,龚辰炜

褥疮好发于骨性隆起、皮下组织薄弱的部位。Ⅳ期褥疮溃疡达深筋膜和肌肉,常侵犯骨质,形成骨膜炎或骨髓炎,并伴随窦道形成,经久不愈,是临床治疗的难点[1]。临床治疗方法较多,但效果不一。本研究对2015-01至2018-12武警辽宁总队医院外一科收治的23例Ⅳ期褥疮患者,采用全身治疗、创面床准备、皮瓣及肌皮瓣移植修复等综合治疗,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5-01至2018-12武警辽宁总队医院外一科收治的23例(34处创面)Ⅳ期褥疮患者,男17例,女6例,年龄48~78,平均59.1岁。外伤性截瘫13例、脑血管疾病后遗症4例、脊髓肿瘤术后3例,下肢骨折石膏固定3例,其中合并贫血20例、低蛋白血症13例、糖尿病15例、高血压5例。褥疮形成时间6个月~7年。褥疮部位:骶尾部15处,股骨大转子部10处,坐骨结节6处,内踝3处。褥疮面积4 cm× 5 cm ~7 cm×12 cm。入选标准:(1)临床诊断为Ⅳ期褥疮,褥疮边缘可见瘢痕组织围绕,肉芽组织呈苍白色,触之不易出血;(2)可见潜行性腔隙,达深筋膜层,甚至骨面部分可见骨质坏死,关节囊开放;(3)创面伴感染者,创面周围红肿,有脓性分泌物及坏死组织附着。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武警辽宁总队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方法

1.2.1 全身治疗 营养支持以口服肠内营养素为主,对进食困难者给予鼻饲辅以静脉营养。必要时可输注血浆、人血白蛋白、红细胞悬液等纠正低蛋白血症及贫血。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严格控制血压、血糖。感染患者根据创面分泌物菌种和药敏试验,选用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长期卧床患者,为防止肺部感染,行术前体位训练,以侧卧和俯卧为主,防止术后受压和切口张力过大,切口裂开。

1.2.2 创面床准备 对坏死组织和分泌物较少的褥疮,给予床旁清创换药;坏死组织较多、窦道较深、口小底大的褥疮给予多次清创。操作时尽量清除坏死组织、瘢痕组织、死骨、滑膜囊及病灶。感染严重、引流不畅或清创后不具备I期修复条件的褥疮,先行封闭负压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 technique,VSD)治疗。将VSD材料(武汉维斯第公司)充分填塞于创面腔隙,缝合固定,生物半透膜贴附密封,应用三通外接中心负压装置,0.02~0.04 mPa持续负压引流,并采用庆大霉素盐水冲洗,1次/d。根据负压引流量及性状及局部创面异味等,VSD治疗5~8 d复查创面,决定是否更换VSD材料。待创面肉芽组织鲜红,分泌物减少,创面周围红肿消退,再行手术封闭创面。

1.2.3 创面修复 将创面周围感染、水肿、坏死的皮肤及组织、瘢痕组织、腔内的肉芽组织、死骨、窦道彻底切除,凿平突起骨质,电凝彻底止血,并按要求浸泡创面。测量扩创后皮肤缺损大小,根据患者年龄、褥疮部位、范围及深度等情况,选择皮瓣。本组创面均行皮瓣修复,皮瓣下放置引流条或引流管。其中,局部皮瓣6处,臀大肌肌皮瓣8处,阔筋膜张肌肌皮瓣10处,臀上动脉穿支皮瓣5处、腓动脉穿支皮瓣3处,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2处。

1.2.4 术后处理 术后给予必要的制动,防止皮瓣受压,加强翻身护理。术后饮食以半流食为主,加强会阴处清洁,保持皮肤干燥。创面行VSD治疗者保持引流通畅,引流液减少并变为黄色后,拔除引流条或引流管。

2 结 果

2.1 全身情况 23例血糖和血压控制良好,贫血及低蛋白血症均明显改善;肉芽组织鲜红,分泌物减少,创面周围红肿消退。褥疮Ⅰ期修复13处,延迟修复21处。术后皮瓣均成活良好,无供区血肿、皮瓣坏死、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皮瓣术后12~14 d拆线,患者创面封闭痊愈出院,住院22~36 d,平均29 d。经6~12个月随访,修复部位褥疮无复发,皮瓣供受区外形饱满。

2.2 典型病例 病例1, 男性,65岁,车祸致截瘫卧床9年,左侧股骨大转子区褥疮1年,于当地医院门诊换药,后自行换药处理。褥疮周围瘢痕组织围绕,可见潜行窦道,大小8 cm×5 cm。先行创面扩创,切除坏死组织及周围瘢痕,剔除窦道和瘘管,创面大小为11 cm× 6 cm,经电凝彻底止血,封闭负压吸引。创面情况好转后行阔筋膜张肌肌皮瓣转移覆盖,皮瓣面积15 cm× 8 cm,供瓣区缺损设计局部皮瓣封闭。术后皮瓣成活,14 d拆线出院。随访6个月,褥疮无复发(图1)。

图1 阔筋膜张肌肌皮瓣修复大转子褥疮(男性,65岁) A.扩创、负压吸引后创面,骨质外露,有潜行窦道; B.阔筋膜张肌肌皮瓣切取; C皮瓣转移术后

病例2, 男性,52岁,糖尿病8年。因右下肢骨折,石膏固定致内踝溃烂6个月。入院时创面为10 cm× 5 cm,血糖18.5 mmol/L,给予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创面换药等处置。切除坏死组织,可见骨质外露,切取腓动脉穿支皮瓣覆盖创面,皮瓣面积12 cm× 7 cm,供瓣区移植大张中厚自体皮。术后皮瓣成活,12 d拆线。随访12个月,褥疮无复发(图2)。

图2 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内踝褥疮(男性,52岁) A.入院时创面; B.扩创后创面,骨质外露; C.腓动脉穿支皮瓣切取; D.皮瓣术后12 d拆线,创面愈合

3 讨 论

褥疮多发于年老体弱者,常合并截瘫、昏迷、糖尿病、骨折等严重基础疾病,临床治疗较为困难。由于褥疮形成会加重机体消耗,使机体免疫力低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常有贫血、低蛋白血症、感染等并发症[2]。因此,对褥疮患者首先要进行营养支持、控制感染、及时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这也是进行手术治疗的基础,有利于提高患者手术耐受和创面修复的成功率[3]。

良好的创面床是褥疮成功修复的关键。创面床的准备包括清除坏死组织、治疗和预防细菌负荷以及湿性平衡三个必备要素[4]。目前,国内外对褥疮提出了湿性愈合治疗的理念,对褥疮创面恢复的可行性与科学性进行了较多的研究[5,6]。VSD是采用医用泡沫材料对缺损的组织进行填充,在医用生物半透膜对创面进行封闭后,使创面处于一个密闭的空间。负压的形成为组织生长提供封闭的湿性环境,可为创面提供血液供应,减少组织间质的水肿与创面的细菌数量,为肉芽的形成提供清洁环境,同时可防止感染发生[7-9]。创面床的准备是连续、综合的过程,对于创面面积较大、坏死组织多且感染严重的褥疮,在患者身体可耐受的情况下,应及早清除坏死组织。此类创面在手术中无法做到彻底清除细菌和炎性组织,往往还有细菌残留,同时术后创面的渗血易导致皮瓣下积血,这些都是术后皮瓣下感染和窦道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本研究联合VSD进行创面治疗,23例血糖和血压控制良好,贫血及低蛋白血症均明显改善;肉芽组织鲜红,分泌物减少,创面周围红肿消退。褥疮Ⅰ期修复13处,延迟修复21处。术后皮瓣均成活良好,无供区血肿、皮瓣坏死、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皮瓣术后12~14 d拆线,患者创面封闭痊愈出院,住院22~36 d,平均29 d。经6~12个月随访,修复部位褥疮无复发,皮瓣供受区外形饱满。证明联合VSD进行创面治疗不但可避免常规换药创面干燥导致创面加深,还可以缩短创面床准备时间,降低术后感染率。

修复创面应遵循先简后繁、次要组织修复主要组织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修复创面区域的功能[10]。皮片、皮瓣或肌皮瓣移植是修复Ⅳ期褥疮的主要方法[11,12]。骶尾部褥疮常采用随意皮瓣和臀大肌肌皮瓣治疗。随意皮瓣适合修复较浅的小创面,当组织缺损较大且深时难以填充,而臀大肌肌皮瓣转移后,肌肉萎缩可能会导致褥疮复发,同时影响髋关节的稳定性。穿支皮瓣血供可靠、具有柔软的深筋膜及脂肪组织,比肌皮瓣更能耐受压迫,一旦褥疮复发,可切取肌瓣作为再修复措施。同时,臀部血供存在多源性,穿支血管粗大且密集[13],可根据褥疮面积及位置选择不同的穿支皮瓣修复,成功率高,可移动范围大,可用于皮肤缺损范围较大的褥疮。因此,臀部穿支皮瓣可作为骶尾部褥疮的首选[14]。对于坐骨结节处的褥疮可选用筋膜皮瓣,如坐骨结节坏死、软组织缺损较大,可考虑下位臀大肌瓣联合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股骨大转子部位褥疮,常有窦道形成,阔筋膜张肌肌皮瓣是首选,可填塞深部缺损,使局部形成加厚衬垫,有效预防褥疮复发。对于其他部位的褥疮,如条件允许,尽可能可考虑穿支皮瓣修复[15]。本研究均采用皮瓣修复Ⅳ期褥疮,避免了因移植皮片耐磨性差导致褥疮复发。

综上所述,Ⅳ期褥疮的治疗要有整体观念,局部治疗服从全身治疗,创面的外科处理是局部治疗的必要手段。本研究对Ⅳ期褥疮采用综合治疗方案,能最大限度改善患者全身情况,缩短创面床准备时间,手术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下一步将加大样本量,进行更深入地研究。

猜你喜欢
窦道褥疮肉芽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后新型吸切器切除吻合口肉芽组织的疗效*
右胫骨Brodie脓肿急性发作伴软组织脓肿及窦道形成1例并文献复习
腹部手术后腹壁窦道形成原因及处理
高渗盐水纱联合优拓对肉芽组织水肿创面的效果观察
慢性窦道的诊治
美容点痣扫斑笔
美容点痣扫斑笔
蒙药嘎木朱尔治疗褥疮的疗效观察
褥疮管理办法纳入科室全面预算管理的效果分析
经窦道造影判断螺旋CT 观察胆道引流术后T 管窦道的可行性研究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