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玉雪,陶志勇,刘晓辉,刘 伟,杜玉诗
(1.安池(山东)动物营养研究院有限公司,济南 250014;2.济南安池畜牧业有限公司,济南 250014;3.山东安池农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济南 250014)
母猪分娩是猪场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随着品种选育研究的进行现代母猪产仔数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是母猪产程延长,产弱仔数、死胎数增多,产后子宫炎症发病率增加等产科问题。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为唇形科植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是常用的治疗妇科疾病的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祛瘀生新、通经、清宫消炎等作用,主要用于治疗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子宫复旧等[1]。益母草用于母畜产科疾病治疗的报道也很多[2-3],多以方剂形式或者大剂量短时间添加[4-5]。实践中益母草粉苦味很重,产前母猪多定量饲喂,临产1~2 d 和产后3~4 d 内母猪食欲差,此时大剂量拌料益母草粉或者以汤剂形式灌服,母猪采食都会受到影响。所以有必要探索更适合养殖现场的益母草粉使用方案。
试验于2021 年10 月在济南安池畜牧业有限公司猪场进行。母猪于预产期前10 天上限位栏产床待产,从中选择2~4 胎产期相近的纯种大白猪36 头,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试验组),于预产期前10天开始试验,益母草粉于每天早上喂料时一次性拌料饲喂。试验分组和处理见表1。母猪饲养管理按照猪场规程进行。
表1 试验分组和处理
试验所用益母草粉为某市售益母草粗提物,含盐酸益母草碱0.05%。
1.3.1 产前母猪粪便评分
母猪粪便评分[6]:每天早上进行1 次粪便评分,计算平均分,平均分为1.9~3.5 分代表肠道活动正常,平均分为0.9~1.8分代表便秘,平均分为0~0.8分代表严重便秘。
1.3.2 母猪分娩过程
(1)产程:母猪产出第1 头仔猪到胎衣全部排出的时间。
(2)产仔间隔:产仔间隔=产程/总产仔数。
1.3.3 母猪产仔性能
(1)总产仔数:出生时同窝的仔猪总数,包括死胎、木乃伊和畸形猪在内。
(2)产活仔数:出生时同窝存活的仔猪数,包括衰弱即将死亡的仔猪在内。
(3)健仔数:初生重≥1.2 kg的仔猪。
(4)弱仔数:初生重<1.2 kg的仔猪。
(5)木乃伊数。
(6)死胎数。
(7)初生均重:同窝存活仔猪出生时个体均重,初生后12 h内测定。
(8)初生均重变异系数(CV)=(标准偏差/平均值)×100%,代表同窝仔猪初生重均匀度,CV≤20%表示初生重均匀,CV>20%表示初生重不均匀。
1.3.4 母猪产后炎症
母猪产后炎症头数:以母猪阴道有明显脓液为准。
试验数据先用Excel 软件整理,再用SPSS 22.0(IBM)软件进行分析。母猪基本情况、分娩过程和产仔性能等指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以“平均值±标准误”表示,产后炎症统计用卡方检验。0.05≤P<0.1表示有差异显著的趋势,P<0.05表示差异显著。
产前连续10 d对母猪粪便进行评分,对照组和试验组的粪便平均分别为1.94分和2.09分,属于正常粪便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2。
表2 产前母猪粪便评分监测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产程和产仔间隔略有增加,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见表3。
表3 母猪分娩过程 min
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产仔数、弱仔数、死胎数、木乃伊数和初生均重变异系数略有减少,产活仔数、健仔数和初生均重略有增加,但所有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见表4。
表4 母猪产仔情况
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有12 头和9 头母猪产后发生明显的炎症,经卡方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5。
表5 母猪产后发生炎症统计
从传统中医中吸取经验应用于养殖现场是近年来伴随养殖减抗行动而兴起的热潮。益母草在我国应用历史已有1 800余年,其用于妇科、产科病症的疗效已得到广泛认可,比如益母草注射液广泛用于人产后缩宫止血和子宫修复[7-8]。随着现代医学理念和科技发展,已从益母草中分离鉴定了超过280 余种活性物质,主要是萜类、黄酮类、生物碱类化合物[1-9],经试验证明生物碱类是益母草活血化瘀、缩宫助产的主要活性成分[10-11],《中国药典》2015版中盐酸益母草碱是益母草药材的质控成分,含量不得低于0.05%,本试验所用样品盐酸益母草含量符合此标准。
本试验中,通过母猪产前粪便评分排除了因便秘带来的干扰,母猪产程和产仔性能均符合大白猪品种特点[12-14],但试验组的各个指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包括产程和母猪炎症头数这两个产科指标,分析原因如下。
考虑到益母草粉苦味明显,前期本猪场进行了预试验,按40 g·头-1·d-1的量一次性拌料严重影响母猪采食,因而剂量减半,同时兼顾母猪采食和现场工人操作方便性。文献报道中,不论单方还是复方,使用剂量均比本试验高。根据王瑞[15]试验,将益母草提取物浓缩为1 g·mL-1的浸膏,再制成益母草颗粒,给产后母猪拌料8、12、16 kg·t-1三个剂量连续饲喂14 d,试验母猪子宫炎发生率为0,空白对照组子宫炎发生率达10%。王齐桓等[16]用益母草搭配当归等中药制备复方制剂,设置低(25 g·头-1)、中(50 g·头-1)、高(100 g·头-1)三个剂量产前5天拌料饲喂,结果显示中、高剂量组显著缩短了产程、降低了死胎数、增加了健仔数。试验组益母草粉拌料为20 g·头-1·d-1,产前母猪每天控料4 kg,换算成饲料中添加量即为5 kg·t-1,比文献报道中使用剂量低。
人以注射液方式应用于产后缩宫[7-10],母猪中以子宫灌注剂形式,丁榕[17]用益母草、鱼腥草、金银花、当归、蒲公英和天麻组成的复方灌注剂在母猪分娩出第一头仔猪后子宫灌注100 mL,分娩结束胎衣排出后半小时再子宫灌注50 mL,结果显示比自然分娩组显著缩短产程,平均减少1.2 h,达到了注射催产素的效果,且母猪产后恶露排出时间、阴户消肿时间、断奶后发情间隔时间比自然分娩组和催产素组均明显缩短。静脉注射和子宫灌注的给药方式比拌料口服更直接、起效更快。
试验报道的益母草对子宫复旧的效果多是从产后开始,在已确定为子宫炎的病例上给药能看到明显效果。比如叶赞[18]用大肠杆菌建立起了小鼠产后子宫内膜炎症模型,从产后第一天开始用益母草提取物配制液(1.8 g·kg-1)灌胃,1 次·d-1,连续7 d,结果显示益母草提取物通过使产后炎症子宫的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下降,下调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表达,启动止血修复机制,并加快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从而加速了产后子宫恢复。
与上述文献报道试验以治疗为目的不同,本试验以预防为目的,探索益母草粉在待产母猪上的使用方案。从结果数值上看,试验组健仔数比对照组多1.61 头,仔猪初生均重多0.05 kg,死胎数减少0.5 头、初生重变异系数降低1.22 百分点,母猪产后炎症减少3头,从统计学上看组间差异不显著,表明本试验中益母草粉的使用方案对待产母猪的改善作用有限,试验结果为益母草粉等可饲用天然植物养殖现场使用提供了参考。
产前10 d 连续拌料益母草粉 20 g·头-1·d-1对母猪分娩过程、产仔性能和产后炎症的改善作用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