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北
(天津音乐学院,天津 300171)
演出艺术实践是音乐专业院校课堂的延伸,是检验音乐专业院校教学质量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是音乐专业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专业院校将演艺资源主动输送到社会,用艺术资源服务人民群众,同时以社会资源助力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凸显公益特性、惠民特性的有益的实践与探索。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点之一就是可以接受艺术熏陶、体验艺术现场、提升艺术修养。为了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充分调动音乐专业院校的演出艺术资源,通过艺术实践的形式,向社会输送多类型、高频次的艺术演出,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营造艺术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全国十一所音乐专业院校面向社会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演出艺术实践活动,并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演出艺术实践音乐文化品牌,积极发挥艺术文化品牌效应,如上海音乐学院的“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武汉音乐学院的“长江之韵——世界知名音乐院校交流展演季”、天津音乐学院的“五月音乐节”“天籁之音”等,均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扩大了社会影响力。
传统的分散式购票消费(或获得赠票)欣赏演出行为需要前期准备,进行时间、交通等诸多方面的计划和考量,因生活节奏快、工作繁忙、时间紧张而搁浅演出欣赏计划的人群不在少数,公众艺术欣赏愿望无法获得及时满足。普通大众的艺术欣赏习惯和消费动机尚未确立起来,艺术需求还是停留在“可有可无”的层面。就最近的一项调查问卷显示,在658名以大、中学生为主体(学生占69.3%)的接受调查人群中,近35%的人群每年观看一次音乐专业院校演出艺术实践,近25%的人群仅偶尔几次欣赏过音乐专业院校演出艺术实践。可见,现阶段音乐专业院校需要提高服务社会的意识,改进演出质量,拓宽演出宣传渠道,主动将演出艺术实践出送上门,同时也需要国家政府、文化单位、高校等增加各方面投入,尽量降低公众艺术欣赏成本,进行艺术受众的培养和拓展。
现场出席聆听音乐艺术实践是音乐专业院校演出艺术实践传播的经典形式。经过几十年音乐普及工作的不断推广,人们对音乐会等演出形式已经非常熟悉,对于购票、见面会、说明会、聆听、签售唱片等环节也不再陌生。报纸、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仍是音乐演出艺术实践传播的主要渠道,相对于年轻人,年龄大的受众群体更熟悉也更方便使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海报、宣传册等平面媒介,固定公告栏橱窗以及电子宣传大屏幕也是演出艺术实践经常采用的传播方式。作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传播媒介,平面媒介带给受众群体相较于线上传播媒介更具真实性的用户体验。除此之外,新浪、搜狐、腾讯等新闻网站,音乐专业院校的官方网站也是音乐演出艺术实践传统的互联网传播途径。早期的互联网用户更习惯于使用电脑浏览网页来获得信息,他们中的大多数处于40岁-60岁的年龄阶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不断普及,新兴的传播媒介不断涌现并发展迅速,主要有: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社交类应用软件,微信朋友圈、微博等已成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信息交流方式;抖音、快手、头条、腾讯视频、西瓜视频等短视频应用,以及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等视频网站及应用;QQ音乐、网易云音乐、虾米音乐、酷狗音乐等音乐类应用软件。此外,还有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等可供受众自由选择的自媒体群。有数据显示,全国有超过482万家的网络社交平台,2800万个微信公众号。2019年3月,短视频行业月活跃用户规模已突破8亿大关,月新安装用户达9274万。如此数量庞大的新兴传播途径,为音乐专业院校演出艺术实践活动提供了巨大的宣传平台。
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使“在线”“云端”“直播”等传播方式跃然大众面前。这些方式打破了地域限制、空间限制,甚至是时间限制,充分利用互联网快捷便利的优势,在众多音乐专业院校演出艺术实践传播媒介中异军突起。在最近的一项音乐专业院校演出艺术实践调查问卷中显示,在以在校师生为主体的658人中,有80%以上的人群选择以手机、电脑的方式观看音乐专业院校演出艺术实践;将近70%的人群选择用微信公众号、手机网页、优酷、哔哩哔哩、抖音、快手等网站和视频应用观看音乐专业院校演出艺术实践。此外,有众多音乐专业院校的师生,选择在抖音、Tik Tok和微信视频号等视频应用上,以直播和短视频的方式,进行演出艺术实践,分享艺术体验,交流演出教学经验,也是音乐专业院校演出艺术实践有益的补充和外延。
随着我国5G技术的普及和网民数量的激增,音乐专业院校演出艺术实践的传播途径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多新兴媒介的出现和普及,与传统的传播媒介相得益彰,共同组成音乐专业院校演出艺术实践的传播媒介群。就现状而言,音乐专业院校演出艺术实践的传播媒介群传播速度更快、人群覆盖面更广;所承载的信息量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如可实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以及与受众互动信息同时出现在同一宣传页面内);关于演出艺术实践的信息获取更便捷、更迅速。就音乐专业院校演出艺术实践信息资源本身而言,时效性更强,持久性更长,为音乐专业院校教学实践、课堂延伸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和信息基础。
从互联网出现开始,新兴媒体的崛起,大大加剧了音乐演出艺术实践传播的“受众分化”进程。从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到抖音、快手等短视频软件,再到各大直播平台的使用方式无不向定制化、个性化靠拢。“正如美国学者尼葛洛庞蒂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指出的,后信息时代的根本特征就是‘真正的个人化’”。在大数据时代,传播媒介,特别是新型传播媒介无限接近实现“一对一”的传播模式,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受众对信息的个性化需求。就音乐专业院校演出艺术实践的演出主体方而言,也逐步出现“分层化”的发展趋势,以校级部门组织的集体演出艺术实践为主体,以各二级部门或小型室内乐、声乐、舞蹈组合为必要补充,借助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微博号等自媒体发展起来的音乐专业院校演出艺术实践个体方兴未艾。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在现代社会中,生活和工作节奏不断加快,大众传播媒介也不断改进,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节奏。首先在短视频应用中,以抖音为例,短视频默认的录制时长为15秒,此外也有60秒可供选择,上传视频的时长最长为三分钟,而直播时长则由主播人灵活掌握。其次在一般社交软件方面,以微信为例,起初微信朋友圈的小视频时长仅为10秒钟,2018年后改为15秒,随后又推出可在朋友圈中播放30秒视频的微视。2020年初推出视频号功能,上传视频时长最长可达30分钟,并提供1分钟预览。再次在视频网站方面,以腾讯视频为例,积极利用与微信同属腾讯旗下的便利优势,成为所有微信公众号网页嵌入式视频的上传平台,也成为音乐专业院校演出艺术实践活动使用频次最高的视频应用之一。
与以往的传播媒介相比较,新兴的音乐专业院校演出艺术实践传播媒介受众参与的互动方式更多更直接更具实时性,用户的参与度更高,体验感更强烈。在新兴媒体方面,微信公众号网页都可留言或投票,如留言入选精选或置顶还会通知用户。除留言功能外,优酷等视频网站还纷纷推出弹幕功能,使受众能够更及时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更直接参与交流和互动,也将受众意见与建议实时反映给演出艺术实践的组织方。在直播平台上,公众参与的体验感更是大幅提升,某些演出艺术实践活动可以根据公众实时提出的建议表演曲目,随机演出,与以往相比,这样形式的演出艺术实践活动更加考验表演者的专业水平和专业能力。在传统媒介方面,纸媒、广播和电视台也纷纷推出网站、微信公众号和官方抖音号、微博号等,不断改进自身的传播方式,加快传播节奏,拓展传播范围,加速与新兴媒体的交汇融合。诚然,出席演出现场是大众参与音乐专业院校演出艺术实践活动最直接的方式,但在后疫情时代防控疫情的新形势下,新兴传播媒介不断涌现并迅猛发展,与传统媒体形成优势互补的传播格局,音乐专业院校演出艺术实践传播途径的多元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面对新的形势,音乐专业院校作为演出艺术实践的供给侧,要对演出艺术实践活动不断整合优化调整。首先,要对音乐专业院校演出艺术实践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大各方面投入,为演出艺术实践活动的进行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和物质保障。其次,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辐射面,从传统媒介到新兴媒体,从互联网站到手机应用,从微信公众号到视频直播平台,乘着科技发展的东风,不断扩大音乐专业院校演出艺术实践的宣传平台。最后,要积极从各方渠道收集听众观众的意见,并加以分析整理,及时调整演出艺术实践活动的内容,不断适应新形势下的演出艺术实践环境,拓宽演出艺术实践平台,通过多种渠道多样形式灵活多变地进行音乐专业院校演出艺术实践,丰富人民群众的音乐文化生活,为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添砖加瓦。
注释:
①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M]. 人民出版, 2017: 40-41.
②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M]. 人民出版, 2017: 43-44.
③习近平.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 人民出版社, 2015: 13-14.
④http://www.eqxiu.com/fs/data/analysis?id=11941848&code=vivPyrNx&source=app
⑤https://www.questmobile.com.cn/research/report-new/29 QuestMobile中国移动互联网2019春季大报告.
⑥http://www.eqxiu.com/fs/data/analysis?id=11941848&code=vivPyrNx&source=app
⑦胡正荣, 段鹏, 张磊著. 传播学总论[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