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点拨
一、名言素材:善引用,巧安排
1.直接引用,彰显语言积累。
直接引用,就是根据作文的需要,选择好引用的时机,将名言名句不加修改地直接用到作文中。直接引用名言名句可以增强作文的知识性和深刻性,使作文更具哲理美和文采美。考生可以根据感情和主题表达的需要,在作文的开头、中间或结尾处引用名言名句。
(1)作文开头以名言名句总领全篇,能够让阅卷老师立刻“窥视”到考生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2)写作时可以引用蕴含深刻哲理的名言名句来充当论据,以支撑作文论点。这样不仅能够增强作文的说服力,也能让枯燥无味的语言变得活色生香,从而增加作文的文采。
(3)以名句结尾,画龙点睛。
2.间接引用,为作文营造优美意境。
间接引用名言名句,也就是化用名言名句,有句意化用和意境化用两种方式。
句意化用大多是用现代白话表现古典诗文的意蕴精华,而意境化用则是在充分理解古典诗文思想与艺术技巧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独特感受,选取适当的角度进行新的演绎,它是对古典诗文原有意境的着色与补充。
二、理论素材:正确可信,合理运用
为了对某个问题或者观点进行论证,说明其正确或错误,除了可以引用名人名言、谚语、古代文献等材料进行证明外,还可以使用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的观点来说明问题。作为论据的理论,可以是科学原理、定义、定律、公式,生活中的常理、经典著作中的论述、警语。也就是说,除了我们上面讲过的名人名言,还有民谚俗语、科学定理、公理,精辟理论、公认的事理等可以作为理论论据。这样的素材,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作为论据,也能有力地证明观点,增强作文的说服力。
1.选的“理”应正确可信,且为论点所需要。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这一类素材的选择,除了要符合作文的中心思想,也就是我们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以外,也要符合当下主流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直接引用经典著作的论述要与原文完全一致;间接引用应符合原文本意,不能断章取义;判断、推理要正确,前后要一致;要用正确的观点,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不要以偏概全;要联系实际,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各方面深入地分析,或作正反比较,使事理论据与论点联系起来,更好地起到论证作用。
2.理论素材要放在合适的位置。
理论素材一般用在作文的开头、结尾,以及中間论述部分的开头。在使用理论素材的时候,如果是排比的形式,我们可以连续引用;如果不是排比的形式,理论论据需要和事实论据结合使用,而且要简洁,不要进行大段的引用,只要写上与中心论点、与作文主旨直接相关的一两句,点到为止就可以了。
文题呈现
(2020年浙江卷作文题)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作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800字。
试题分析
解这道文题需要考生有“综合”能力。如今,只需某种单一能力就能回答的高考试题已越来越少,需要考生运用多种能力解答题目渐成趋势。这道题目就很能体现综合能力考查的特点。细细审读,材料包含以下信息点:一是讨论的话题是“难免会产生”的“落差或错位”;二是“落差或错位”类别有二——“个人与家庭”“个人与社会”;三是其产生于“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也就是说“落差或错位”生成的原因可能在于“现实生活”“不断变化”,同时它可能有着“从无到有”“从有又到无”的演变过程。由此可见,文题给考生留出了足够的个性发挥余地以及综合能力展示空间。
考生在写作中,除了联想、想象能力,对生活的理解、规划能力,质疑、创新的能力外,还需要热情的投入、正确价值观的加持;需要摸准问题的背景,更要弄清矛盾的实质:一方面“我”有着自己的“人生坐标”与“美好期望”,另一方面“家庭”“社会”对“我”有其他的“预期”及“角色赋予”。在这样的矛盾中,“我”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即我行我素,不受外界因素影响与左右);还是屈从“家庭”“社会”的压力,改弦易辙;抑或是兼顾二者,一方面坚信“我的生活我创造”,另一方面又尊重“家庭”“社会”的意见,通过交流、沟通来促成理解呢?需要考生进行辩证分析,给出答案。就作文内容来说,不仅可以写“怎么权衡与平衡”,还可以深入地写“为什么要这么权衡与平衡”。具体来说,可以写兴趣爱好、待人接物,也可以写择业观、家庭观、事业观,等等。
参考立意:面对某些“落差”与“错位”,要坚定立场,不懈追求自己的“人生坐标”和“美好期望”;面对种种“落差”与“错位”,要适当作出调整甚至妥协;保持理性与客观,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弥补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与“错位”。
例文展示
直面落差,成就自我
◎一考生
随着现实生活不断改变,个人追求与家庭预期、社会角色正不断产生落差和错位。有些人一意孤行,逃避这种落差,但在我看来,只有直面落差和错位,仔细审视分析,方能成就自我。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不愿接受落差和错位并不是一种错误。相反,若一个人一辈子都听从家庭和社会安排,没有丝毫的个人意志,这样即使没有落差和错位,他的人生也注定如“提线木偶”,了无生气。王小波说过:“指标这东西是一切浪漫情调的死敌。”因而落差和错位的产生,突破了“指标”的局限,如同文学中的浪漫主义,我们对此无须恐惧。
其次应当看到,个人的成长难免带来思想的改变。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到,“家长制社会”正不断解构。当今时代,人人都有表达自我的权利,有追逐梦想的权利。当自我梦想与家长的期许不一致时,就导致了个人追求与家庭预期的落差。另一方面,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我国产业多元化特征越来越明显。产业多元意味着职业多元,也意味着人们的选择多元——比如有些年轻人会选择当一名网络主播。当个人选择与社会角色产生偏差,这便导致个人追求与社会角色的错位。
事实上,面对落差与错位,我们无须担忧,但也不可忽视、逃避,而应直面它们,并深入叩问自己的心灵。要知道,放任这种落差在家庭中滋生,最终会导致矛盾的爆发。因此当落差产生时,我们一定要与家人加强沟通。雨果说过:“不被听见不是沉默的理由。”就算父母家人不赞同你的选择,但展开一场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无疑是解决矛盾、培育温情的不二法门。个人梦想与家庭期许可以存在落差,但绝不能让这落差变成利刃,刺伤彼此的情感。
至于个人与社会之间的错位,也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当此种错位产生时,我们同样须自我拷问:这真的是我的梦想吗?这真的是我期望的未来吗?要知道,偏离社会角色、时代使命的目标,在实践中会受到社会、时代的阻力而变得难以达到。如果只凭一时“逆流”的新鲜感,就如目无东海的井蛙,最后只会落得个一场空。若你坚守自我,坚定目标,那么社会错位只会是你前进的动力:一方面,竞争者减少;另一方面,关注度增加。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说道:“参差百态乃幸福之本源。”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一部分“错位者”,这彰显了人类追求真我的执着,也使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而“參差百态”的社会才是幸福社会啊!反之,若把每一个人都塞进“流水线”上生产的社会角色的模子里,自我意志就会被社会意志所取代,人类文明的璀璨也就无从说起了。
是的,只有直面个人与家庭、社会的落差和错位,准确判断并付诸实践,方能成就自我。再以这样一个自我,促进家庭的和睦和谐与社会的转型发展,便可共襄“海晏河清”之盛世!
点评
标题“直面落差,成就自我”一方面表明考生的态度,另一方面凸显了其认识所达到的境界。作文开头提出问题,亮出“只有直面落差和错位,仔细审视分析,方能成就自我”的观点;然后在分析问题部分,清醒地揭示出“落差和错位的产生,突破了‘指标的局限,如同文学中的浪漫主义”,以及落差存在的必然性;在解决问题部分,理性地提出了应对之道。全文充分阐明了“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具体内容,整体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论证步步深入,表现出不俗的思想深度。文中“指标这东西是一切浪漫情调的死敌”“不被听见不是沉默的理由”等名句的引用,显示出考生深厚的文化积累。
【唐惠忠/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