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喆,王玉娥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重庆 400067)
工匠精神是现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不仅是一种职业精神,更是道德、能力、品质3种元素的综合体现。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与意义,它有助于培育创新型人才,加强精准性教育,推进专业化建设,有效解决当下学生意识形态阵地坚守不严、工作积极性不高的弊端[1-2]。在高校思政课程中融入工匠精神教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学生崇高远大理想信念,深化我国改革进程,培养复合型、专业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
工匠精神体现为恪尽职守的无私奉献,矢志不渝的专业经验,脚踏实地的追求卓越三大方面,它是道德、能力、品质3种元素的综合体现。“敬业乐群”“忠于职守”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工匠精神意味着人们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并尽职尽责、敢于担当、甘于奉献,在职业的道路上不断实现生命的价值,实现人生的理想。精益求精是大国工匠的毕生追求,是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术业有专攻”表明工匠精神还具有专注、执着、坚持的意义象征,具备矢志不渝、精于钻研的工匠精神的人是一个行业的标杆,是行业的领军人物,几十年如一日的精神特质是推动行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支撑。勇于突破、不断创新的工匠是世界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现阶段国际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的竞争,只有工匠精神培育出的复合型、专业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才能更好地推动一个行业的进步与发展。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对专业化综合性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工匠精神在新的时代被赋予全新的生命内涵与精神价值,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追求荣誉的创新精神,求真务实的专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3]。
科技的进步发展及复杂多元文化的相互碰撞,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与价值取向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现实生活中充斥着五花八门的信息,有可能让部分意识形态阵地坚守不严的学生,逐渐受到不良西方文化的侵蚀与冲击。高校思政课是传播正确的思想、开展思想教育的主阵地,为更好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学生崇高远大的理想信念,让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刻不容缓。工匠精神是我国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体现的“敬业、精益、专注、创新”价值品质是推动社会进步、支撑行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在现实社会中,享乐主义、利己主义之风盛行,很多人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在其位不谋其政,对本职工作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一味地追求“短、平、快”,忽略产品的品质与灵魂,背离最初职业的初心,这也成为阻碍国家前进发展的重要因素。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现实意义在于,从学生的意识形态方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学生的职业理想,发挥正确的价值导向作用,让学生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当成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平台[4]。坚持精准、精深、精细的原则,在高校思政课程中找准落脚点与切入点,把控全局,统筹发展,全面渗透,保质保量,让工匠精神在思政课程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进入学生的心田,让学生真正培育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把握时代进步脉搏,彰显时代价值意义。以工匠精神推动学生专业成长、发展,可进一步推动我国现代化进程。
高校思政课是学生思想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应抓好思政课工匠精神培育的时机,在思政课堂中向学生渗透精益求精、爱岗敬业、勇于奉献、卓越创新的工匠精神,充分彰显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让学生在意识形态多元复杂的当下,严格坚守正确的思想行为与价值取向,能够正确地分辨舆情是非对错,树立崇高远大的职业理想,培育自身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美德。教师在教学中发挥榜样引领示范作用,给学生列举大国工匠的真实案例,让学生从中感悟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与现实意义,引导学生更好地传承与发扬工匠精神[5]。
例如,教师在课堂中可以给学生举出彰显工匠精神的真实案例,用中国工匠精神代表人物的事迹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发挥榜样引领示范作用,让学生在追求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心浮气躁的社会环境下依靠信念信仰,坚持工匠精神,以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爱岗敬业、卓越创新的职业精神在自身的工作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我国高铁技术从追赶者变成领跑者,离不开一位“大国工匠”的辛苦付出。李万君是中国第一代高铁工人的杰出代表,同时他也是见证中国高铁技术领跑世界的建设者。在工作的30年中,李万君在每道工序上都坚守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努力将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在李万君被评选为感动中国人物时,李万君激动地说出在面对中国高铁领域上取得的建设与成就时,他是无比骄傲、自豪的,同时也认为自己在工作岗位上的做法都归结于自身的责任。李万君被称为“工人院士”,他在后续的工作中培训了四百多名学员,这些人成为“大国工匠”的新兴储备力量。在工匠精神的榜样人物事迹中,学生深受感动,能真正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与真谛,这使学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
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精益求精的进取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求真务实的专业精神是引领行业发展的标杆,推动行业发展的原动力。教师在思政课程中将工匠精神融入专业教学,以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踏实专注、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引领学生的职业规划,培育学生的职业理想,发挥正确的价值导向作用,让学生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当作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平台,培养学生精益求精、攻坚克难、持之以恒的职业品质,助力每位学生成为未来的“大国工匠”[6]。
例如,教师在思政课程中进行职业教育时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职业,开展精细化的工匠精神教学渗透,坚持精准、精深、精细的原则,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与专业水平。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工匠精神,同时还需要与社会对接,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让学生更真切、更全面地领悟工匠精神的本质与真谛。李峰在高倍显微镜下手工磨制刀具,5 mm的公差也要返工;顾秋亮凭借一双手的捏捻搓摸就能精准地感知细如发丝的钢板厚度;马宇能在毫厘之间把握分寸,修复文物,重现旷世兵马俑。工匠精神在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与学习意义。在校企合作中,可以带领学生体会企业生产与管理中所传递出的工匠精神,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认识到“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让学生更好地秉承工匠精神,并在未来的职业岗位上成为推动中国制造“品质革命”的力量源泉与精神动力,促进学生成长为技能型、复合型、创造性的大国工匠。
教师通过积极开展工匠精神的专题讲座,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知名匠人和校友身上所传递出的工匠精神,能增强学生的认同感,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广泛开展工匠精神专题讲座是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创设“爱岗敬业、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工匠精神文化的熏陶与感染,能有效地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树立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培养学生的职业美德,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学生崇高远大的职业理想[7]。
例如,教师在教学中要重拾工匠精神,在新时期向学生讲解工匠精神对于社会发展、行业进步的重要意义。教师应积极开展工匠精神的专题讲座,通过选择身边知名的匠人及丰富经验的校友,让其以自身的真实经历和心得体验感染熏陶学生,让学生在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文化传承的环境中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培养职业美德,树立崇高远大的职业理想,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把握时代进步脉搏,彰显时代的价值意义。在工匠精神的专题讲座中,学生可从从事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人身上看到大国工匠的时代缩影,学生须认识到不是每位工匠都能成为大国工匠,但每位大国工匠身上都一定具备工匠精神。他们是干一行爱一行的爱岗乐岗者;他们是爱学习、善学习、持续改善、勇于创新的推动者;他们是不怕苦不怕难,甘于寂寞,锲而不舍,永远在路上的修行者;他们是守规矩、重规则、重细节,追求卓越的完美主义者。在主题讲座中,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更加全面彻底,学生对大国工匠的全新认知开始形成。
工匠精神是现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在高校思政课堂中有极其重要的教学意义。随着时代的变迁,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也在不断发生改变,它是个人道德、能力和品质的综合体现,也是中华人民的传统美德。将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堂,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信念,并帮助其建立起如钢铁一般的意志,摒弃现实社会中的享乐主义、利己主义,以更加远大崇高的理想为个人的精神指引。要打造时代的新人,高校思政教师就需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把握时代进步脉搏,在课程中向学生渗透工匠精神,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并发挥工匠精神中的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踏实专注、勇于创新、以工匠精神的优良品质推动学生专业成长、发展,推动我国现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