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洪恩
(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畜牧兽医站,青海 都兰 816199)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对养殖产品的质量安全越发重视,关注动物疫病。羊传染性脓疱病就是一种会给产业本身带来严重危害的高发病症,该病会影响到羊成长发育,给养殖户造成沉重的经济损失。为减少该病,需要积极做好科学诊断以及合理治疗工作。
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属于痘病毒科,其病毒粒子呈砖块形或椭圆形,有明显的排列形式。而且此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夏季的高温日晒,也需要经过1~2 个月其传染性才会消失。散落于地面的病毒会越过冬季到春天仍有感染性。该病毒对高温敏感,在60℃的烤箱中0.5h 即可杀灭病毒。也可用2%的氢氧化钠溶剂与10%的石灰乳溶液混合后进行消毒。
羊传染性脓疱病主要感染山羊及绵羊羊群中出现,并以3~4个月的羔羊最易感,该病主要分唇型、蹄型和外阴型,但经常会交叉混感。
2.1 唇 型 在羊口角和上唇等位置出现出散发型的小红斑,随着病情加重会变为丘疹或小结节,得不到有效治疗会发展至破溃,流脓后结痂,但有可能会出现肉芽组织增生,并且结痂后遗症会导致病羊的嘴唇严重肿胀、外翻,虽然致死率不高,但会影响羊的采食,降低免疫力和活力。
2.2 蹄 型 羊的四肢有较为严重病变,主要表现为化脓和坏死,一些也会在基部和蹄骨上出现不良症状,病羊会减少运动,时间长了会降低机体抵抗力,增加其他疾病的发生率。
2.3 外阴型 该型的发生几率较小,主要在母羊的乳头以及乳头的皮肤有脓疱,公羊则会在阴囊处出现脓疱和溃疡。
3.1 治疗措施 首先,可用高锰酸钾溶液清洗羊的患病部位,用碘甘油以及冰硼散涂抹患处,涂抹2 次/d,同时结合碘胺类药物或用抗生素药物对其开展整体治疗工作,有效控制感染和死亡。养殖管理人员需要一天之内多次检查病情是否恶化,并做好相关记录,一旦恶化需要及时通知当地的动物防疫中心进行系统检验之后判断情况。
3.2 预防措施 对羊传染性脓疱病的防治工作应进行科学管理,加强对环境的卫生把控,每日消毒并且通风,有条件的养殖基地可以建立一个专业的消毒中心,开展有效的、系统的消毒工作,减少病毒滋生。要重视饲料管理,不要将过于尖锐的食物放入到饲料中,一旦羊群在采食过程中划伤唇部,就有可能感染该病。此外,在引入羊之前要做好隔离检测工作,禁止在疫区购买羊,同时各个地区的相关管理部门也要做好排查工作,严禁病羊流入市场。而在羊运输过程中也需要确保运输工具的消毒工作较为完善,并且及时清理羊的排泄物,减少病毒传播。对该病的高发区域,可以采取系统化接种弱毒疫苗的办法开展防疫工作,养殖户需要积极提升自身的科学养殖观念,积极配合当地的动物防疫人员开展防治工作,出现病羊不要惊慌,及时隔离并且采取有效的办法控制病症,能够最大程度减少经济损失。
羊传染性脓疱病是一种对生产养殖业,甚至对社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的疾病,需要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分析工作,做好防疫管理和治疗管理的实施规划,各地的政府以及相关部门需要积极宣传有关羊传染性脓疱病的知识并且积极开展防治培训工作,将相关管理技术宣传到群众中来,最大限度上保障养殖户的羊养殖生产工作正常进行,同时将更优质、更安全的羊产品流通到市场中,为群众的食品安全提供保障并且满足群众对高质量食品的需求,带动羊养殖经济向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