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向荣
(黑龙江省鸡东县鸡东镇乡村振兴发展服务中心,黑龙江 鸡东 158200)
肉仔鸡的生长速度比较快,科学饲养管理可以保证生长质量,提高鸡肉品质和养殖户养殖效益。一定要做好8 周内的养殖管理工作,在不同日龄阶段采用不同的饲养管理方法,并结合实际制定完善的饲养管理措施,以提升饲养管理技术水平,促进肉鸡养殖业的良好发展。
1.1 温湿度调控 要对育雏器中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合理调整以防仔鸡出现扎堆的情况,温度一般会控制在34℃左右。若转移到鸡舍内,舍内的温度也需要保持在28℃左右,湿度则要在70%左右。
1.3 训练开食 将饲料放入到消毒后的浅口盘子让雏鸡采食,每天饲喂10 次左右,白天1 次/2h,夜间可以间隔1h,饲料用量不能过多。
1.4 光照制度 1~2 日龄雏鸡在饲养管理期间一定要保证24h 内光照充足,每平方米内安装4~5W 灯泡,灯泡安装高度在距离地面2m 左右。
2.1 温度调控 育雏器的温度可以下调1~2℃,鸡舍内的温度可以控制在26℃。
2.2 疾病免疫 3~4 日龄的雏鸡要进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苗的接种免疫,可以将疫苗加入肉用仔鸡的饮水中,实现对疾病的有效控制。
2.3 光照制度 在这一阶段可以适当缩短光照时间、降低光照强度,可以制定23h 光照和1h 黑暗的光照制度,光照强度可以降低到1~2W,在这种制度下能够帮助雏鸡慢慢适应黑暗,以免突发黑暗情况导致雏鸡受到惊吓发生应激反应。
3.1 温度调控 育雏器温度下调至31~32℃,鸡舍内的温度控制在25℃。
3.2 加强通风 要保证鸡舍内的空气质量良好,定期通风,保证舍内温度环境稳定,
3.3 疾病预防 结合鸡群的生长情况,在其饮水和饲料中加入适量痢特灵和大黄苏打片可以预防仔鸡出现腹泻情况,而且也可以增强仔鸡机体免疫力。
在AB,AC上分别截取AD′=AD,AE′=AE,如图7,易证△AD′E′≌△ADE.所以,∠AD′E′=∠D.由DE∥BC,可得∠D=∠B,所以,∠AD′E′=∠B.所以,D′E′∥BC,根据“平行判定法”易得△AD′E′∽△ABC.所以,△ADE∽△ABC.
4.1 温度调控 育雏器温度控制在29~30℃,鸡舍内的温度控制在24℃。
4.2 采食饮水 根据肉用仔鸡的养殖数量来选择合适的饮水器和饲料槽,保证每只雏鸡都能实现合理采食,确保饮水充足。
4.3 日常管理 要保证鸡舍内垫料一直保持干燥状态,及时进行更换处理,以免雏鸡在潮湿的环境下生长。要观察雏鸡的生长状态,确定是否存在染病的情况,在发现异常时要隔离饲养观察,并根据具体症状进行针对性治疗。
5.1 温度调控 育雏器温度控制在27~28℃,鸡舍内的温度控制在23℃。
5.2 疾病免疫 该阶段要做好免疫与疾病防治工作,可在饮水中加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弱毒苗实现对该疾病的有效预防,也可以在饲料中加入克球粉的方式来防治球虫病。
6.1 温度调控 育雏器温度控制在25~26℃,一直到撤去育雏器;鸡舍内的温度控制在22℃。
6.2 日常管理 做好饲养管理,保证料槽和饮水器的合理性,在饲料和饮水中加入适量药物来降低仔鸡的染病率。
7.1 温度控制 该阶段鸡舍内温度一般控制在20~25℃
7.2 饲养密度 要保证使用密度的合理性,一般控制在10~15 只/m2,按照这一密度标准直到出栏。
7.3 日常管理 要合理选择饲料,适当降低饲料内蛋白质的含量,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要对饲喂次数进行合理调整。舍内要定期通风,保证设备干燥,草垫要及时更换。
8.1 饲喂要求 饲料和饮水内停止添加一系列药物,每天饲喂次数为6 次,一般会选择黄色素高的饲料。
8.2 出 栏 做好出栏准备工作,在10h 前撤去饲料槽,在肉用仔鸡装笼的过程中要控制力度,以防仔鸡受伤。
肉用仔鸡从出生到8 周龄的饲养管理非常重要,每周肉用仔鸡都会发生较大变化,饲养管理工作在开展期间也需要具有针对性,保证饲喂的科学合理,做好疫病免疫,保证饲养密度和温湿度的合理性,同时也要进行光照制度的合理调整,提高肉鸡出栏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