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退耕还林后续发展的思考

2021-03-29 03:59王丽君石军云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1年3期
关键词:经济林团场兵团

马 岩,王丽君,石军云

(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和草原资源监测中心,乌鲁木齐 830013;2.五家渠青湖园林服务有限公司,新疆 五家渠 831399;3.第一师九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新疆 阿拉尔 843307)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成立于1954年,现有14个师,地理分布可概括为“两周一线”,即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两大沙漠周边和边境一线,生态脆弱、职工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恶劣,生态环境治理难度大、成本高。兵团抓住国家加大生态环境治理的机遇,2000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经过20年的努力,退耕还林工程带动了兵团林果业的发展,改善了兵团的生态环境,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1 退耕还林基本情况

兵团退耕还林工程总面积为14.37万hm2,涉及172个农牧团场。2000—2006年,兵团十四个师149个团场实施了第一轮退耕还林建设工程,共计完成退耕还林11.27万hm2,其中经济林2.66万hm2、生态林8.61万hm2,占比分别为23.6%和76.4%。2014—2018年,兵团72个团场实施了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3.1万hm2,其中经济林2.7万hm2、生态林0.4万hm2,占比分别为87.1%和12.9%。 “十三五”以来,退耕还林任务重点向南疆团场倾斜, 34个团场实施了退耕还林,占同期实施团场总数的60.7%,实施面积1.54万hm2,占同期实施总面积的73.3%,全部是以红枣、苹果、核桃、枸杞为主的特色经济林。

2 退耕还林成效

2.1 生态环境改善,生态效益明显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改善了兵团的生态环境。农田的绿色生态屏障初步形成,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工程起到了保持水土、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的作用,生态状况的明显改善。新疆气象局对1981—2015年的监测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新疆的平均年沙尘暴日数从9.3 d降至2.2 d、扬沙日数从26d降至9.7 d、浮尘日数从51.8 d降至28.5 d。同时林草植被不断增加,使得多年不见的狐狸、老鹰、猫头鹰、山鸡等飞禽走兽重新出现,大大增加了生物多样性。职工群众生存、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观,为兵团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生态基础。2020年,兵团森林资源面积134.39万hm2,活立木总蓄积量达3 800万m3,森林覆盖率19.26%。

2.2 推动林业产业化,促进经济发展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大大加快了团场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给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契机和平台,促进了林业产业化发展;使贫困职工群众实现稳定脱贫,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拉动了兵团森林生态旅游、林产加工、交通运输、商业、服务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团场剩余劳动力向非林产业和多种经营转移,减轻了职工对沙化耕地的依赖。据统计,截至2018年年底,兵团退耕还林工程累计发展经济林面积6.08万hm2,占到完成退耕地还林总任务的43%以上,逐步形成了以红枣、葡萄、香梨、苹果、核桃等为主的特色经济林产业,经济林种植规模大,产品质量高,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2.3 社会影响巨大,社会效益显著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后,对兵团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人口素质、职工生活质量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是增强了兵团基层干部和职工的生态保护意识,掀起了“全民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高潮,树立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环境保护思想,增强了全民的绿化意识;二是有力地推动了兵团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强了农田水利、储藏运输等综合配套措施建设,同时红枣、葡萄、香梨、苹果、核桃等经济林基地的建设,带动了一大批特色林果业深加工企业的发展,为新疆林果业发展夯实了基础,社会效益明显。

3 存在的问题

3.1 产品效益下降

退耕还林的经济林主要分布在南疆,而南疆的经济林主要种植树种又以红枣为主,2006—2011年,红枣价格从5~6元/kg增长到50~60元/kg,受红枣价格暴涨的影响,枣农盲目追求面积扩张和高产量。但2012年以后,红枣市场价格逐年下跌,枣农希望以提高产量来对抗风险,致使化肥枣、农药枣、激素枣充斥市场,枣果品质下降,造成了不健康的产业发展,逐步形成了恶性循环[1]。

3.2 生态效益逐步衰减

受生态条件及其他客观因素影响,近年来兵团部分退耕还林地的生态效益逐步衰减。一是兵团团场大多位于“风头水尾”,自然条件恶劣,灾害性天气频繁,年降水量基本在400 mm以下,且退耕还林地配套设施不足,年灌水量远远满足不了生态林林木种植的需求,严重影响了林木生长,造成退耕还林地内林木生长不良,导致生态林生态效益逐年下降;二是兵团退耕还林中大部分地块种植为纯林,常有经营管理不善、防治不及时等问题,导致林木长势降低和病虫害频发。特别是杨圆蚧、春尺蠖等虫害,腐烂病、溃疡病等病害有日趋加重的趋势,严重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

3.3 档案管理不规范

退耕还林工程档案要求完整、准确,然而实际上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兵团大部分团场对退耕还林工程档案管理还缺乏足够的认识,退耕还林工作中“重工程质量,轻档案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少数团场至今没有一套完整的实施方案、作业设计和检查验收资料。国家林业局于2015年印发了《退耕还林工程档案管理办法》,但兵团各级大部分仍未按照《办法》要求保存管理退耕档案。

3.4 缺乏后续产业和资金政策支持

兵团对于退耕还林实施缺乏整体规划,重种植、轻管理;重产量、轻市场,产品结构不合理。培育后续产业缺乏针对性,深加工能力不足导致产品附加值低,缺乏规模性龙头企业。同时受到地域性经济的影响,一些地区的销售市场不规范、体制不健全,经济效益下降后,大面积退耕还林地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在补贴方面,种植农作物或者其他经济作物收入明显高于相关补贴,这也使得退耕还林的成功率下降,部分职工甚至会在迫不得已或者追求更大利润的情况下,在已经退耕的地块上种植农经作物[2]。

4 后续产业发展的建议

4.1 提升退耕还林工程质量,巩固建设成果

保障退耕还林工程质量是维护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要积极采取措施,明确团场、连队以及退耕职工的责任和利益关系,加大对退耕还林地的巡查检查力度,确保不出现毁林复耕的问题,严格奖惩兑现;二是在确保不影响原地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对历年退耕还林地进行补植补造,追求林木成活率以及林木类型的合理配置,通过合理的林木类型配比来实现退耕还林地的生态多样性[3];三是师、团各级积极协调团场退耕还林地生态用水,保障退耕还林地的灌水定额,提升林木保存率,充分发挥退耕职工的主体作用,保证退耕还林工程质量。

4.2 规范工程档案管理,保证工程有序管理

退耕还林工程档案既是财政和粮食部门兑现粮款的依据,也是加强林政资源管理和强化行业监督的依据,搞好档案建设,利于及时掌握工程进展情况,并对历年退耕工作进行跟踪检查,也有利于对退耕职工的统一管理和政策兑现[4]。兵团各级应依据《退耕还林还草档案管理办法》,结合实际,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并确定专人负责退耕还林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制度落实档案管理工作。各级档案管理应各负其责,相互衔接,确保档案资料统一规范、数据详实[5]。

4.3 加快后续产业培育,促进工程良性发展

发展兵团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是保障退耕还林工程效益,确保工程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

一是立足大农业优势资源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在确保现有退耕还林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地域性退耕还林特色产业,建设优良产业基地,引入行业龙头企业,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有效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培育林果业及加工、运输等后续产业,立足国内外市场,切实把布局合理、模式科学、品种优质作为退耕还林提质增效的主攻方向。

二是抛开固有的经济林发展思路,探索按地区种植适宜树种的模式改造退耕还林地,推广应用林草间作、林药间作、林下养殖等林下经济模式,间作苜蓿、薰衣草、甘草等适生草,养殖鸡、鸭等家禽,形成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合理局面,充分合理利用林地资源,提升经济效益,完善农业生产模式,形成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三是合理利用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大力发展生态绿色旅游。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是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有效模式,应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发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服务性旅游项目,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发挥绿色资源优势,凸显林业绿色产业的特色,将退耕还林地发展成为生态景区,打破传统的林产业发展模式,促进兵团旅游行业及其它非农产业的发展[6]。

5 结语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给兵团农牧团场职工的收入结构和农业产业结构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因此须重视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充分巩固退耕还林所取得的成果,而退耕还林工程及后续产业的发展也势必会推动兵团林果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职工创富增收,有效推动兵团乡村振兴,为兵团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不竭动力。

猜你喜欢
经济林团场兵团
兵团记忆
兵团记忆
浅谈生态环境建设中经济林发展现状和趋势
经济林新资源食品的种类及前景
厚朴经济林促发展
兵团10个团场摘掉“穷帽子”
团场的冬天
兵团在
浅析经济林中生物灾害的防治问题
用兵团精神凝聚兵团人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