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芳
(哈尔滨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哈尔滨 150000)
轨道交通建设投入成本大,运营方式复杂,日常管理中需要运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地铁信号系统通信技术又称为CBTC,是一个连续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该技术系统具有独立性,依靠感应环线、里程计、测速雷达等各种传感器获得列车相对位置信息和速度信息,将CBTC技术应用于轨道交通,可有效监控所有列车。CBTC系统的主要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CBTC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分布
CBTC技术的优点是系统更加简洁。控制中心设备是CBTC系统的核心,从功能上看,该系统许多功能已形成了闭环,无须进行重复分析。该系统十分灵活,无须额外增加设备,可支持双向运行,实现多条交叉路线的统一管控,可对复杂的运行情况进行同步处理,实现列车的节能运行。
地面骨干网由很多个以太网构成,主要功能是给各个不同的子系统提供数据传输通道,确保数据传输安全。骨干网采用并行通信方式,当数据在传输过程中遇到两个传输通道时,也不会相互干扰,从而降低了风险。当使用SDH进行组网时,DCS系统都会设置节点连接。为保证骨干网安全,一般采用环状结构,使用二纤双向复用段设计,从而减少节点故障发生,确保骨干网和其他设备之间的高效通信。
有线接入网主要由路由器和以太网交换机构成,同时和CBTC系统的其他设备连接,主要功能是完成IP数据包的数据传输,一般是点到点或端到端的方式。可以为列车连续不断地提供数据通信,移动性较好,在CBTC系统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为确保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行,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稳定,除了有线网络外,无线通信系统也是必不可少的。CBTC系统中的无线设备有很多,包括AP、无线通道设备、车载设备等。AP负责确保车载设备和无线通道设备之间的通信稳定,同时和有线接入网的另一端相连,有线网则和地面骨干网相通,形成一条完整的通信链路。为防止发生意外,如数据丢包等,AP一般采用的间隔为300 M左右,确保列车高速运行中数据的实时传输和系统的无缝切换。
由图2可知,为了避免无线单元在使用时出现故障,造成整体传输网崩溃,一般情况下,AP都是由两条无线单元协同工作,将风险降到最低。为减少故障的恢复时间,列车上都有两个以上的AP通信客户端。为减少无线传输中的损耗,天线应采用质量高、信号接收强的材料,一般安装在车体上方,且每辆车都有独立的车载通信IP。
图2 无线通信网设计
为了让列车更加高效地行驶,快速切换技术不可或缺。AP在越区切换时,所要花费的时间一般是500 ms~2 s。如果普通列车按照120 km/h的时速行驶,那么AP在越区切换时,会有65 m左右的行驶区间处于无断开系统的控制范围内,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将会造成十分严重的交通安全事故,所以无线快速切换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可以在区域切换时确保数据不丢失,保证列车安全运行。
如一段隧道长度为300 m,API1和API2可以覆盖列车的公共区域。当列车高速运行到API1区域时,可以和API1保持相关的数据连接,当运行到公共区域时,列车依然可以使用API1进行数据交互,同时API还要建立与API2数据的连接。当列车运行到API2时,能直接与其连接,并进行数据传输,不用等待API1断开。这样可以将切换时间缩短到50 ms之内,确保列车高速运行时的实时通信。
CBTC技术采用双网冗余设计,通信系统与车载网络设备等又有物理隔离,不同的传输系统、通电系统相互独立运行,可共同监控列车,保证列车的正常行驶。
网络内部冗余拓扑:通常情况下,骨干网由光纤将SDH设备连接。如果骨干网在实际使用中出现问题,SDH网络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开启切换,避免因网络传输问题造成事故。车站处的交换机一般是两条千兆以上的链路,同时与第三条链路连接,进行数据交换。该设计将第三个交换机作为备用机,一旦使用中的交换机出现误差或故障,备用的单台交换机就可以随时投入使用,避免数据中断。轨道上的AP会主动连接主备控制器,主备控制器能够通过网络自行同步信息,即使中心设备主备控制器发生问题,网络间的通信还能够正常进行,不会导致全网列车瘫痪。CBTC系统中,工作人员根据相关标准来测量AP间距,以保证AP间距不会超出可覆盖区域的半径,使前后AP都可以将负责的区域覆盖上。有线通信设备和无线通信设备都在统一的平台上进行操控,使用该平台,可以对所有设备进行检修、排查、定位,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问题并进行修复,降低维修成本,确保轨道交通正常运行。
CBTC技术灵活方便、安全高效、成本低廉,可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虽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但今后将会越来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