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琴 黄咏欣 罗曼云 谢琼 肖苑红 曾静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广州510010)
脐部是新生儿最易感染的身体部位,新生儿脐带剪断后仍存在脐部残端开放性创面,在脐带脱落与脐血管闭合期间,脐部残端的开放性创面会出现脓性分泌物、滋生病原菌,易引发病原菌入侵感染脐部[1]。新生儿脐部经过断脐、包扎处理后,残留的脐带逐渐干枯变硬,残留的脐带在经过包扎处理后通常6 ~10 d 会自然脱落,10 ~14 d 创面愈合[2]。新生儿脐部创面通常未完全愈合就提前出院,而产妇与家属对新生儿的脐部护理知识匮乏,脐部护理技能通常不达标,易导致新生儿的脐部感染风险增加。院内综合护理主要是依据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为主的专业性护理,可为新生儿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3]。有研究[4]显示,院内综合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院内感染风险,提高机体营养摄入能力和免疫力。微信延续干预是指专业化护理人员为了提供更完善护理服务,在传统的护理服务基础上扩大对护理对象的护理服务范围,通过微信模块化服务重点强化护理对象及家属的自我护理技能,达到全面提高护理效果的目的[5]。陈艳辉[6]研究显示,微信延续性护理应用于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护理中,可显著改善新生儿的发育情况,降低新生儿脑瘫发生率,对新生儿的智商发育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本研究将院内综合护理联合微信延续干预应用于预防新生儿脐带感染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现将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产科足月经阴道分娩出生的新生儿640 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0 例。观察组中男169 例,女151 例;年龄2 ~30 d,平均(15.49±5.31)d;体质量2.5 ~3.5 kg,平均(3.07±0.35)kg。对照组中男168例,女152例;年龄2 ~30 d,平均(15.48 ± 5.32)d;体质量2.5 ~3.5 kg,平均(3.06±0.36)kg。两组新生儿在性别、年龄、体质量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无合并有肝肾器官疾病;(2)临床检查资料完整;(3)生命体征正常;(4)家长知情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先天性畸形;(2)高危儿;(3)产妇有妊娠合并症;(4)不配合研究者。
1.3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在出生时使用无菌剪刀剪断脐部,用脐夹将新生儿的脐带结扎,院内常规护理,产妇出院时进行健康宣教指导家属在帮新生儿沐浴时将脐带贴取下,沐浴后在脐带断面及脐轮周围、脐窝使用75%乙醇棉签旋转擦拭,每日进行一次直至脐带自然脱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院内综合护理联合微信延续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3.1 成立干预小组由助产士2 名(中级职称)、产婴区护士(高级职称)1 名、新生儿科护士3 名(高级职称1 名、中级职称2 名)、院感科护士1 名(中级职称)组成干预小组。小组成员需经过院内综合护理和微信平台运用等相关专业技能培训和考核后方可入组。干预小组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及咨询专家建议,并结合科室临床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新生儿的个性化护理方案。每位小组成员需熟练掌握结扎脐带正确方法和护理措施,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定期组织组内讨论和交流,以一周一会形式,进行病例研究和方案调整,以确保护理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
1.3.2 院内综合护理(1)早期护理。①改良结扎护理:新生儿出生后1 ~2 min 内,护师快速对新生儿脐部周边皮肤全面消毒,采用改良式结扎法(一次性断脐器脐夹在距脐根部0.5 cm 处结扎脐带,密切注意残脐长度,避免残端过短结扎失败),将新生儿脐带剪断后挤掉残血,用壳聚糖护脐带给予包扎[7]。②无菌环境沐浴:新生儿出生第2 天采用暴露法为新生儿沐浴,由院感科专业护理人员管理沐浴室,定期对空气、清洗台、沐浴用品定期消毒与更换;护士为新生儿实施操作前需做好手卫生并戴好无菌手套,严格按照新生儿沐浴操作流程实施,密切注意勿让水流入脐部导致感染,沐浴完成后采用高压灭菌毛巾将新生儿全身擦干,轻轻提起脐部,无菌棉签擦干净脐轮内的水,使用75%乙醇棉签旋转擦拭脐带断面及脐轮周围皮肤,保持8 h 更换一次无菌脐贴[8]。(2)健康指导:新生儿出院前,为家属准备75%乙醇溶液、壳聚糖护脐带和无菌棉签等脐部消毒用品,指导家属脐部皮肤护理与新生儿换尿垫方法并进行实操,指导家属学会新生儿沐浴方法,脐部感染预防、识别及护理等相关知识宣教。
1.3.3 微信延续干预耐心分析健康育儿的重要性,给家长介绍微信平台的各模块及用途,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微信平台延伸性干预。(1)建立微信公众号。由专人协助开发新生儿脐部护理公众号并指导加入,组员定期推送脐部护理、沐浴及换尿垫正确操作视频,更新健康育儿等相关知识。公众号平台包括育儿百科、个人随访记录、问题答疑三个模块,育儿百科包括新生儿脐部护理、感染预防与识别、新生儿沐浴更衣及换尿片、其他疾病识别、保健操等相关知识,主要采用文字介绍、视频讲解、图片展示等方式分享宣教知识;个人随访记录包括新生儿的个人资料、脐部护理提醒、换尿片提醒、日常饮食习惯提醒、生长发育测评等相关知识,家长可参照相关资料进行合理的育儿护理;问题答疑中家长可通过关键词搜索、问题发布、电话咨询等方式进行问题答疑,干预小组对患者的问题予以一对一答复,提供护理人员的咨询热线,家长通过平台可随时进行问题咨询获取帮助。(2)微信群交流。创建微信交流群并指导家长加入,群主为主管护师,其他组员辅助,每日晚17:00~19:00 采用轮班制由组员在线交流,各家长将新生儿成长、脐部皮肤、脐带脱落等情况以图片形式发送至群内,组员评估各新生儿脐部护理情况。针对脐部感染的新生儿需要耐心安慰家长,详细指导家长进行相关处理,鼓励家长利用平台随时咨询交流,责任组员时刻关注群消息并及时回答。
1.4 观察指标(1)脐部感染。采用我院发放的脐部感染情况调查量表[9],结果分为正常、轻度、中度、重度。脐部无异味,脐周与脐轮皮肤呈干燥状态且颜色正常;轻度:脐周与脐轮皮肤轻度红肿与少量脓性分泌物;中度:脐周和脐轮皮肤中度红肿且渗出脓液,出现哭闹、腹胀、呕吐等情况;重度:脐部异味重且脐周皮肤明显硬结红肿,脓性分泌物较多,可向周围皮肤或组织扩散。比较两组新生儿的脐部感染率情况,感染率=(轻度例数+中度例数+重度例数)/总例数×100%。(2)脐带脱落时间、脐部愈合时间[10]。采用我院发放的脐部护理效果调查量表,该量表包括脐带脱落时间、脐部愈合时间2 个指标,比较两组新生儿的脐部护理效果。(3)护理满意度[11]。采用我院发放的新生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调查量表,指标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比较新生儿家长的总满意度率,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新生儿干预后的脐部感染情况比较干预后,观察组新生儿的脐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脐部感染情况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umbilical infection after interven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例(%)
2.2 两组新生儿干预后的脐部护理效果比较干预后,观察组新生儿的脐带脱落时间、脐部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干预后的脐部护理效果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umbilical nursing effect after neonatal interven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
表2 两组新生儿干预后的脐部护理效果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umbilical nursing effect after neonatal interven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 值P 值例数320 320脐带脱落时间(d)8.52±1.37 7.61±2.09 6.514<0.001脐部愈合时间(d)11.36±1.21 10.12±1.63 10.927<0.001
2.3 两组新生儿干预后的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比较干预后,观察组新生儿家长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在产前(胎儿宫内感染)、产时(胎膜早破、助产消毒不彻底、阴道反复检查)、产后(脐部处理不当、脐部卫生问题等)等多重因素诱发下,病原微生物入侵脐部,导致新生儿脐部发生局部感染[12]。新生儿免疫机能尚未成熟,对各种疾病无法产生免疫作用,新生儿的脐部若未得到及时的护理或护理不当,可能引发脐部发生局部感染,甚至出现其他严重感染,严重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13]。有关研究显示[14],脐带断脐后的正确包扎、及时清除分泌物、准确更换新生儿尿裤、注意新生儿沐浴及住房环境消毒、操作人员的无菌操作等措施可有效减少新生儿脐部感染。微信延续干预属于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通过微信平台进行延续护理服务,对出院新生儿进行针对性的个性化健康教育,实时互动指导,形成护患之间点对点、点对面的三维时空交流,使出院后的新生儿家属能主动地随时随地获取想要的专业指导[15],护理人员通过微信平台与家属随时沟通交流,定期推送图片、语音或视频等护理知识,打破空间局限性的格局,增进护患间关系,增强家属的新生儿护理技能,从而全面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16-17]。李飞飞等[18]研究显示,微信平台应用于推送新生儿健康教育课程中,可显著改善新生儿的脐部感染情况,缩短脐带脱落时间。
表3 两组新生儿干预后的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比较Tab.3 Comparison of parental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care after neonatal interven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例(%)
本研究将院内综合护理联合微信延续干预应用于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护理中结果显示,观察组新生儿的脐部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脐带脱落时间、脐部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本研究通过从助产士、护理人员中选取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7 名共同以如何有效预防脐部感染为研究主题,从产前因素、产时因素、产后因素与新生儿环境因素等方面进行干预,创新点在于对新生儿进行院内早期综合护理和健康指导,同时利用微信平台对新生儿家长进行延续性护理指导。(1)在院内早期综合护理中,采用改良后的结扎法对新生儿进行合理的脐带包扎,做好科学合理的脐部护理干预,及时清除脐部残端分泌物和更换壳聚糖脐贴进行包扎,在保证脐部清洁干燥的同时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避免脐部被污染;并严格按照消毒流程和无菌操作的原则进行护理操作,定期监测沐浴室等处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善,提高护理质量,给新生儿创造一个安全的脐部环境;通过院内宣教提高新生儿家属对脐部护理的正确认知,有利于新生儿家属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减少脐部感染的发生。(2)在微信延续干预中,考虑到新生儿出院后仍需要进行健康护理干预,微信公众号平台设计三大模块。育儿百科模块为家长提供完善的护理知识与技能;个人随访记录模块为新生儿提供脐部护理提醒、健康饮食及生活提醒,为家长提供健康育儿方便与合理安排;问题答疑模块为家长提供育儿在线提问、疑难解答、电话咨询等服务,打破空间局限性,为家长提供有效、方便的护理服务。微信交流群通过家长定期反馈新生儿生长情况与脐部康复情况等信息,护理员能方便了解各新生儿的护理情况,同时能监视指导新生儿脐部感染护理,有效避免新生儿严重感染几率。本研究通过实施院内早期护理、院内宣教、院外微信延伸性干预等一系列综合护理措施,显著改善新生儿脐部感染情况,加快脐带脱落与脐部愈合进程,提高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