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
摘 要:近年来我国对生态环境的发展逐渐重视,如何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已成为当下不可忽视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通过如何加强森林病虫害的工作为切入点进行以下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生态环境
引言:
森林作为地球的心脏,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提供了舒适生活环境。由于病虫害的入侵,导致森林的环境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为保障森林生态环境的建设,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森林病虫害的防范,以保障森林生态系统持续发展。
一、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一)生态原因
大自然赋予病虫害顽强的生命力,使其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和生存能力,工作人员在对其进行杀灭后,只要有极个别病虫幼卵能够趁工作人员不注意时逃脱,就依然可以通过自身的自愈能力继续繁衍生息。另外,这些病虫害有着强大的生存能力,不论是在多么恶劣的情况下,都能够依靠自身顽强的基因活下去。由于这种不可控因素给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二)人为因素
由于一部分人类只追求自身利益,不懂得保护生态环境,对森林中的动物肆意捕杀,从而破坏了生态平衡,使这些虫害没有了威胁,大肆繁殖。除此之外,人类随意砍伐树木,并将生活废水、工业废料等随意排放至森林,给这些虫害的生长予以最舒适的环境[1]。更有一些虫害因这些排放物的加持导致变异,使得工作人员一时之间对其无从下手,导致森林虫害防治工作的进行越发艰难。
二、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所面临的问题
由于人类对防治森林虫害的思想意识薄弱,导致工作人员在开展此项工作时面临重重困难。在人类的思想中,大自然具有极强的自愈能力,不需要人为防治,就可以自行解决这些病虫害的肆虐,然而人类不知道的是,大自然也不是万能的,它的自我调节能力抵不住人类的肆意破坏。因此,人类对虫害置之不理的行为,无异于是放任这些虫害的肆意繁殖,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除了思想意识薄弱之外,技术的落后才是当前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在进行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时,合理、有效地防治机制是能够使该项工作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目前,防治工作人员在无组织、无技术的情况下只能通过最传统的药剂消杀来进行防治工作,这种消杀雖然对消灭病虫害来说是有用的,但会导致森土壤遭到破坏,这种行为进一步加大了对森林环境的破坏。
三、如何预防森林病虫害,保障林业生态环境
(一)提高防范意识
要想有效地防治病害,有关部门应当加强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并落实到各个地区,可通过社区讲座、发放病虫害防治手册等,对其进行宣教,使其意识逐渐提高。除此之外,有关部门应当强化森林检疫工作和宣传工作的进行,让更多人了解防治病害的意义所在,并通过森林产品的检疫工作,避免病害通过产品流入到其他地区进行传播破坏。
同时,相关人员应抓紧落实防治工作,需定期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森林虫害的勘测,将该项工作落实到每一个护林人员身上,确保护林人员分工明确,有组织、有纪律地投入到该项工作当中。另外,有关部门应当对工作人员进行防治病虫害的技术考察,确保相关人员完全掌握该项工作内容[2]。
(二)选择优质树种
工作人员在进行森林虫害的防治工作时,除了要针对虫害进行消杀外,还要制定长期的生态环境规划。每年秋季,工作人员需根据当地的地域特征和土壤特征等条件进行树种的选择。在选择苗木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确保苗木根系健壮,并且要选用无虫害的苗木进行种植。这样既可以保障苗木的存活率,同时还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种植人员可选择桉树、杨树、刺槐等树木进行种植,此类树苗不仅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同时还能够有效抑制病虫害的繁衍。在种植过程中,工作人员需采用专业的种植手法进行种植,提升苗木的存活质量,减少病虫害对森林生态环境的危害。
(三)提高防治手段
在开展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过中,需不断加强防治手段才能有效地进行防治。因此,工作人员应从专业的技术手段和引进先进的外部设备两方面着手。只有将这两方面同时兼顾,才能提高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效率与质量。
相关部门应引进先进的设备和理论知识,并加强对有关人员的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其能够凭借自己较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科学的防治工作。
除了对相关知识的了解以外,还应还对虫害进行专业的研究,“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只有彻底了解这些虫害才能够在防治过程中占取先机。另外,有关人员应针对病虫害的繁殖期进行针对性研究,准确预判,从而使得相关人员进行有目的的杀虫工作。
为了使病虫害防治技术不断提升,相关人员需不断创新防治内容,确保防治技术的不断改革。工作人员可在原有的药物、化学、生物等防治基础上,不断革新,将不同季节、不同种类的病虫害问题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并寻找解决方案[3]。在实施药物防治工作时,工作人员应确保药剂匹配适中,在确保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下,有效地进行防治工作。
在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下,工作人员应有效地运用科技的手段,对森林病虫害进行实时监测。由于不同地区的病虫害都会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变,同时,对森林中树木的危害程度也是有所不同的。工作人员需通过实施监控,对其进行检查,以预防病害与虫害的蔓延。
(四)实施物理防治
工作人员通常利用药物手段进行防治,能够有效地提升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进行。同时,在实行该项工作时,需要调度大量的工作人员。因此,需要有关部门投入相应的资金到防治工作中。药物防治能够有效地预防病虫害的繁衍,但这种防治行为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药物不止能够防治害虫,同时还抑制了森林中其他树木的生长。大量的化学药剂渗透到土壤中,还破坏了土壤中的生态环境。这时工作人员可通过物理技术的来弥补药物防治给森林带来的破坏。可利用动植物相生相克的原理对病虫害进行防治,这样既能在不破坏环境的情况下达到防治虫害与病害的目的。同时,还能够提升森林中动植物的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的不断扩大。
(五)加强森林养护
在实施保护生态环境这一项工作中,工作人员需对森林加以养护。在开展该项工作时,需对种植区域的土壤、水质进行专业的数据分析,通过数据信息开展养护工作。这样做不仅可以加强土壤环境同时还能有效地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在养护时,工作人员需对该区域的土壤进行翻整,将土壤中的杂质、烂树根、垃圾等进行清理,对其加以追肥,为苗木提供生长所需的环境及养分。在苗木的生长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对其给予必要的重视,确保其茁壮成长。
病虫害的泛滥,导致森林中的树木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因此,工作人员应对病树进行治疗,在治疗期间工作人员需将被病虫害侵扰的枝干剪掉,并对其进行保护,以防传染其他枝干,通过此技术达到有效地防治目的。
大自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再生能力,再加之工作人员的养护,通过生物净化能力,相信不久森林的病虫害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六)完善防范制度
在森林病虫害防治过程中,有关人员应完善病虫害防范制度,并增加相应的防治部门,将防治工作落实到各家各户,各城乡应加大对病虫害防治的宣传,引导群众共同防治。
根据各地区的防范重点,抓准时机进行防治工作,制定预防方案并组织专业团队进行科学、有效的灭虫、除害工作,以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结论:
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由于病虫害的泛滥,导致整个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因此,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保障生态平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石岩.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与保障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新举措分析[J].南方农业,2020,14(35):36-37.
[2]张喜全.森林病虫害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J].花卉,2019(14):284.
[3]董建果.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J].农业灾害研究,2020,10(06):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