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最大体现就是获得感,而获得感的高低也是衡量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依据之一。新时代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从满足大学生的期待值和心理需求入手,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合理的运用当代技术构建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老师作为教学推动者的“协同教育”机制。本文通过研究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问题,旨在通过满足学生期待值,完善思想政治课堂等方面解析出能够有效增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途径。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
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开展的全面深化改革会议上提出“获得感”一次,“获得感”开始逐渐走进人民群众之中,“获得感”一次最初主要是指广大人民群众都是分享改革成果的一份子。随着2017年教育部通过《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总体方案》,“获得感”一词也开始走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获得感”是指大学生本身的政治,思想,心理,道德,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获得,来满足大学生对未来发展的期待和需求。从此之后,“获得感”一词开始正式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成为改变原有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关键起点。而在增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过程中要明白能將“获得”与“感”之间相互融合的关键点是什么,从而建立起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势。此外,还要明白思想教育获得感的整体生成过程,将学生获得感作为改革思想政治的关键点,以此促进学生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在当今的形势下,对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抛弃虚无主义,消费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错误思想,主动促进学生对新型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和参与感,努力提升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获得感,为了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断努力。
一、影响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因素
新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主要目的是提升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接受度和主观感受体验。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学生整体的出勤率,上课参与度,考试及格率等都在不断提升,但是由于很多学生还是没有能够正确的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着陆点”,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获得感不足。
1.1“出发点”:以学生为导向
学生作为思想政治的主体,其本身的主体认知能力将影响到学生内心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纵向发展。首先,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缺少对于学生本体的注意,往往只关心课堂表面,没有走向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的精神灵魂,但是只有认真的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学生真实的渴望,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关注学生本身有很大的误区,学生往往只能够被动的参与进思想政治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断的将思想政治理论通过“灌输”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这一点不仅违背了思想政治教育最初的初衷,也忽视了开展人文关怀这一重要因素。所以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心中留下了很深的阴影,学生开始排斥学习思想政治课程。此外,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本身就与学生生活存在很大差别,枯燥的教学方法更难以得到学生们的情感共鸣,导致出现了很多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意义不大,都是“纸上谈兵”,这些都是学生政治思想教育获得感的现实阻碍。
1.2“着陆点”:与现实存在脱节
上文提到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现实存在很大程度的脱节,这是限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主要阻碍,并且也限制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着陆”。在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往往缺少学生本身对需求的了解和捕捉,学生很难将对于学习到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转化为日常生活行为。这也切断了思想政治的完整教育链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获得感带来了更大的阻碍。在大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将学习对象进行等价衡量,来评价学习知识的价值。但是由于思想政治本身的特殊性,影响了学生对思想政治的认同。例如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学生往往对于学习成绩,个人表现十分关注,但是却忘记了学习精神的难得可贵,这表明思想政治教育还没有有效的改变学生实际行为。
二、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获得感的主要路径
思想政治获得感是推动学生积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动力,也是能够建设新型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关键起点,所以为了能够加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获得感,要建立起过程性,互动性,成长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获得感。
2.1把握起点,坚持以学生为根本
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主体,要将学生对思想政治的获取需求和期待值向融合,再结合当前不断变得的教学环境,来调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改变旧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学生作为教育的根本,将学生的心理,思想放在第一位,以此来推动学生生成“获得感”。第一步,要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素材的选取,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满足学生对思想政治体系的整体期待,来保证学生真的拥有思想教育获得感。在这期间要考虑到的时代变化,学生真实的需要和不同学生对于学习的不同诉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和针对性。第二步,要增加学生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性,不断优化学生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机制,通过视频,网络故事等方式来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还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交流需求,来建设充满真心和真情的互动型思想正是课堂,不断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需求和心理变化,提高思想政治的教育效果,增强学生的整体获得感。
2.2.关注落点,做到内外兼顾
本文一直讨论的获得感其实就是从学生角度对新型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评价方式,是从学生本身的思想成长,心理需要和行为差异中整理出的一个全新的教育目标。所以学生能够具有优秀的感悟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最终推动力,也是基于这几点这此才能真正的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首先要关注大学生目前的思想状况,让他们能够真正的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并且通过为大学生提供一些“情景感悟”,“自我反思”等实践机会来实现大学生对于了解到能够正确使用的过渡与升级。其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对学生的精神进行指引,不停的完善实践平台,将思想政治教育成果进行优化。与此同时将社会化,生活化的概念不断融入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形成成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光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思想政治知识,还鼓励学生勇敢的走出去,去参与社会实践,丰富个人社会经验,将课堂上理论知识转变为内在的经验与涵养,达到内外兼修的最终目的,切实增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获得感。最后,要真正的走入学生的生活中,关注学生日常的社会实践行为,鼓励他们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目的是解决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所面临的困惑和矛盾点。
结束语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能够满足新时代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所以要从教育知识和思想感情,师生互动等学习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提升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切实改善学生的实践行为,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厉有国;程晋洪.新时代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遵循[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5-08
[2]李春灿.地域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以河南省地域红色文化的融入为例[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4-26
[3]陈保玲;周宁;储德银;崔亚飞.疫情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路径研究——基于安徽省四所高校大学生思政状况调查[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21-04-21
[4]王大庆;王鹏程.网络时代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1-04-01
作者简介:
王炜华;助教;江西万年人;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注: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研究项目“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YB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