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燕
摘要:专题片是电视节目的一种体裁,主要是展示生活中的具体人物与事件,以此宣传某种观念与文化,对现代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而想要使专题片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则需要在后期编辑时有效对视听元素进行应用。基于此,本文通过对视听元素简单的介绍,进而分析出视听元素在电视专题片后期编辑中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基础,对视听元素的具体应用展开了分析,为设计出更加良好的专题片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视听元素;专题片;后期编辑;元素;融合
专题片由很多元素构成,如画面元素、音乐元素、解说元素等,这些元素均可称之为视听元素,有效对这些视听元素进行设计与应用,可不断提升专题片的质量,使观众能够直接了解专题片中所讲事件的内容,掌握专题片所想要表达出来的内涵,进而发挥出更大的思想引导作用。
视听元素
所谓的视听元素,指的是利用听觉、视觉等方式,向观众传输相关信息的一种手段,在电视节目当中,视听元素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其一,画面元素,即根据人物或事件所拍摄出来的动态影像,相对于传统文字、图画元素,动态影像更加生动、有趣,可以加强对观众的吸引力度;其二,音乐元素,即针对影像的具体内容,播放出适当的背景音乐,通过背景音乐对影像进一步渲染,使影像展示出来的内容更加深刻;其三,解说元素。在很多专题片中,还配备了旁白进行解说,通过旁白解说,进一步阐明影像所要表达的内容。
电视专题片
电视专题片主要是报道类纪实型电视专题片,这种电视种类具有深度报道的特征,基本特征就是具有较强的新闻性,通过借助画面、语言、音乐等素材,全面地反映出社会中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或者是社会热点问题,因此具有较强的纪实风格。这种素材的影视作品,不可以进行虚假操作,这样才能够发挥出这种影视作品的社会作用。但是为了提升作品的艺术性,还需要在编辑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各种视听元素,将字幕与画面之间实现有机的组合。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需要保证专题片具有鲜明的创意与准确的定位,突出主动性、鲜明性与对比性,重视细节的刻画与表现。在剪辑与制作的环节,避免过度使用特技效果,后期编辑避免画面跳动,音乐效果要保证具有新意。通過抓住细节,保证后期编辑质量,才能够打造出符合社会大众审美需求的电视专题片。
专题片是较为传统的一种电视体裁,很早之前就已经出现了,早期的专题片通常带给人们刻板、乏味的感觉,对观众的吸引力度不高,导致观众的关注较少,使专题片无法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想要改变这一情况,赋予专题片更高的趣味性,则应在后期编辑时,有效对视听元素进行应用。专题片后期制作过程中,主要是在前期收集大量素材后,通过相应的方式将各种素材有效组合成一个完整的视频影像,不论是前期素材的收集,还是后期素材的融合,都对整个专题片的编辑具有重要意义。电视专题片通过生动形象的视听元素,可以更好地体会到专题片中的情感,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深刻感受到专题片主题中心思想,感受专题片的文化魅力与思想内涵。因此可以说通过编辑各种素材,打造出具有鲜明特征的视听语言,有助于为广大的群众营造出一个真实的氛围,观影体验感也会随之而提升。基于这样的效果要求,工作人员就非常有必要重视后期剪辑工作,这就需要工作人员能够不断灵活运用各种视听元素,把丰富的元素融合到制作中来,构建完善的视频素材组合形式,这样整个画面的质感、旁白解说等素材才能够得到不断优化和组合,加强视听元素的重视程度,通过这些元素的应用,有效将素材组装到一起,以形成生动、丰富并具有一定内容的专题片,这对于提升电视专题片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准备阶段注意事项
电视专题片结束拍摄之后,负责剪辑的工作人员要将所有的素材依据要求进行分类整理,为后期编辑工作做好铺垫工作,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做好细节,将繁琐的工作、内容细致化,再核对电视专题片有益的素材,确保整个编辑内容有利用价值,改善编辑的整体质量。电视专题片在拍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抓住与专题片宗旨有直接关联的素材,深入剖析内涵,并以此为依据从拍摄素材中选择有价值的素材,这对于提升电视专题片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编辑素材之前,工作人员充分利用稿本以及场记等资料全面分析,通过仔细研究之后,合理高效地运用这些材料。
剪辑阶段注意事项
在正式剪辑阶段,要高度重视已经完成编辑的镜头,确保每个镜头在连接的时候顺畅自然,这就需要选择精编的连接方式,减少编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在编辑中也可以使用组合编辑模式以及插入编辑模式,满足电视专题片对画面质感的要求。编辑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后续上映收视率,这就需要在编辑阶段紧紧围绕观众的需求,对每一个镜头进行反复、慎重的推敲,从诸多的镜头中选择需要的镜头时,工作人员应该从电视专题片创作的宗旨以及意图出发,并充分考虑电视专题片受众群体对专题片画面质感的要求,这样有助于吸引观众。在整个编辑的过程中,素材种类相对较多,剪辑工作人员的工作也十分的繁琐,为了保证剪辑的效果,就需要工作人员在剪辑时认真、细心,从庞杂的素材中挑选出最具有价值的素材。
合成阶段注意事项
在合成阶段需要全面结合电视专题片需求,高效整合电视专题片各种相关因素,结合观众实际需求,把必要的视听元素有机地整合到一起,提升专题片画面质量与放映效果,真正为广大的受众群体打造出具有价值的专题片。在所有要素最后合成时,要做好专题片字幕,良好的字幕可以为观众提供观看的便捷性,这就需要保证字幕清晰明了,与整个背景画面之间和谐统一,不会对观众观看专题片造成干扰。这个阶段是完成专题片制作的关键性阶段,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工作人员要秉持细心的态度,做好工作中各种细节,统一协调各种素材,并能够严格依据纪录片标准作为剪辑工作标准,这样合成的作品才能够更加让人们信服、满意。
电视专题片制作的目的就是要为观众带来非比寻常的视觉盛宴,激发观众情感,引导人们形成良好的行为,在电视节目中具有着重要的地位。在电视专题片后期编辑时,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应该重视合理运用各种视听元素,保证视听元素与影片主题之间做到无缝衔接,用丰富的视听元素烘托出专题片主题,引发观众情感,这样才能够实现专题片最终的目的。视觉元素主要是通过画面元素实现的,而听觉元素主要是由旁白元素呈现出来的,借助语言、背景音乐等感染、烘托环境,实现情境交融目的。
画面元素
对于一个专题片来说,主要通过画面元素的方式,将人物或事件展示在观众面前,画面元素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专题片对观众的吸引力度,也就是说,画面为专题片中最重要的元素。专题片拍摄时,前期拍摄从多个角度出发,拍摄出大量画面素材,后期编辑时,编辑人员通过对这些素材的深入整理与分析,选择出内容精彩,且对整个专题片较为重要的画面提取出来,利用一定顺序的排列,通过适当的剪切与拼接,从而将多个画面组合到一起,以此将整个事件的过程、内容真实地展示出来。对于画面元素的提取与拼接来说,后期编辑较为关键,其最为基础的工作,直接关系到整个专题片的展示效果。因此工作人员要重视做好后期画面元素的选择与运用,在保证真实性的同时,为观众创造出画面质感优良的作品。
画面元素编辑时,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遵循事件的先后发展顺序,不可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而随意将画面进行颠倒,使事件脱离事实,同时也不能只选择片面的事情予以剪辑,对观众产生错误的引导,而是要将事件的真实情况展示,不仅是好的一方面,同时还包括不好的一方面,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客观,凸显事实,将社会中新闻事件、热点事件通过合理的加工之后,呈现给观众,起到报道事实、科学合理引导社会大众行为的目的,只有这样,才是一个真正的专题片。这是因为对于同样一个对话或画面来说,将两者的顺序调换之后,可能会表达出不一样的含义。如在一个场景当中,主要由三个要素构成,分别为女性、男性以及喜欢,女性说喜欢男性,和男性说喜欢女性是完全相反的两个意思。所以后期编辑人员应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在专题片后期剪辑时,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原则与准则完成本职工作,才可以剪辑出真实、有效的电视专题片。
解说元素
曾有人说过,对于一部优秀的电视专题片来说,由很多要素构成,可以通过这些要素构建出类似于交响乐的体系,其中,画面是最主要的内容,可以看作是乐团中的第一小提琴手,而解说处于次要地位,能够将其看作是第二小提琴手,整个乐曲演奏时,相对于其他音乐者来说,他们可以产生最大的声音,直接关系到整个音乐的演奏,在电视专题片内,画面与解说也具有这一功能,在能够将事件清晰展示出來的基础上,赋予整个节目更加良好的立体效果,进而加强对观众的吸引力度。在专题片后期编辑时,就需要工作人员处理好解说与画面之间的关系,使二者之间达到平衡,用恰当的语言凸显出专题片内涵,有助于情感的升华。
对于电视专题片来说,通常以真实生活或事件为背景创编出来,不可掺杂任何的虚构元素,也不能向普通电视栏目那样将事件演出来,所有的画面均是台下完成拍摄的,但在拍摄过程中,想要真实地展示出人或事件,不仅要展示出人(事件)的现在状态,同时还要考虑到他们的过去,或者是未来的表现等,而这些通常是无法真实体现出来的,在这情况下,就体现出了结束的重要性,通过旁白解说的方式,阐述出那些画面无法展示出来的内容,两者相互配合下,共同展示出人(事件)所有相关内容。但需要注意的是,解说词并非随意创造的,而是以画面内容为基础形成的,主要目的是为画面提供服务,不可违背画面的内容,不可喧宾夺主,若出现这样的情况,专题片就不再是电视节目了,而变成了一个广播节目。编辑工作人员应该结合专题片主题合理地设计解说词,保证语言的真实优美,准确表达电视专题片内容,避免出现偏离主题的现象发生,这样有助于提升专题片质量,使观众更加容易接受。
解说词设计时,应保证内容叙述完整的情况下,尽量采用简短的语言,只需要对画面进行补充即可,而无需将画面扩大,也不是画面的简单重复。对于画面中直接展示出来的内容来说,解说无需加以赘述,而是将重点放到画面的理解当中。与画面存在紧密联系,但观众不能直接观看,或者较为深奥,观众难以理解的内容,需要通过解说的方式展示出来。相对于书面语言来说,解说词具有明显的区别,其不仅向观众进行述说,通过语言上的讲解,使观众能够勾勒出相应的画面,提升观众对画面的理解程度。同时还应赋予时代气息,使得整个画面更加清晰与生动,更重要的是,语言还应具备较强的概括力,利用较少的文字,展示出最多的有用信息。
音乐元素
除画面与解说元素之外,专题片内还应用了音乐元素,在音乐元素的作用下,加强对画面的渲染,深化专题片主题,使得整个专题片内容更加紧凑。音乐为画面的辅助者,通过音乐所具备的情绪波动,引起人们的共鸣,使观众的脑海当中能够想象出更多的画面,不仅包括节目中的画面,同时还涉及很多影像内没有但与影像相关的其他画面,加深了画面对观众的感染力,只有专题片画面优美才能够有足够的影响力量,触动观众的内心,引发群众深度思考。尤其是到了高潮部分,或者是片子将要结束时,通过音乐的应用,更能够点明实质,将片子的情感内涵真实准确地展示出来,观众观看这样的专题片,必然会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因此,在电视专题片后期编辑时,一定要注重音乐的引用,根据不同的题材内容,选择最佳的背景音乐,能够进一步深化主题,加强情感的抒发,构建出更加良好的气氛。但需要注意的是,音乐并不是完全贯穿整个片子,而是要设计出一定留白,用于旁白的解说。
对于音乐来说,也存在一定抽象性的特点,其无法准确展示出具体的概念,因而在专题片后期剪辑时,选取最佳的音乐较为困难。一些专题片创作时,重视前期画面的采集,注重解说的搭配,但在音乐方面,未产生充分的重视,导致音乐不符合专题片的内容,严重影响专题片的效果。比如有这样一部专题片,其讲述的是我国公安人员英勇奋斗的英姿,但在片子配乐时,则选择了《回家》,虽然该音乐旋律优美,但与专题片内容相差很大,甚至可以说完全相悖,这样对专题片进行渲染,很难使观众掌握专题片的本质内容,影响观众的观看效果。所以,在专题片后期剪辑时,剪辑人员必须要对音乐予以高度重视,不可随意选择音乐,只有确保音乐、画面、解说三者能够有效融合到一起,才会创作出一个优秀的电视专题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