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刚
作为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绿道”早已为大家所熟识。
通常来说,绿道大多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一般是林荫小路,有些还内设有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场所。既可以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和交往的空间,也可以对自然、历史文化资源起到串联、保护和利用的作用。
近两年,“碧道”又悄然走入大家的视野,成为一个新的热门词汇。
何谓碧道?就是一种以水为纽带,以江河湖库及河口岸边带为载体,统筹生态、安全、文化、景观和休闲功能建立的复合型廊道。碧道建设通常都是以水为主线,强调以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为基础,除了为市民提供健身、休闲、观光、亲水的场所外,还兼顾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和城市风貌的功能。建设内容既包括岸边慢行系统、景观带、文化节点,又会将排污口整治、水源地保护、海绵城市建设、科普教育、滩地生态修复等要素涵盖其中。
广州——
构建三纵三横骨干网
在广州,目前市内共有河道1368条,总长度约5500公里,水库368座,主要生态调蓄湖12个,全市水面率10.15%;全市建成区绿地率38%,森林覆盖率42%,建成公园247个、森林公园90个、湿地公园19个、风景名胜区4个。
所以广州的碧道建设以河湖水系为载体,形成“一条主脉、两条支线、三大片区、多个节点”的空间总体布局,构建三纵三横骨干网。
所谓“一条主脉”,就是以珠江为主脉,打造西航道,前、后航道,虎门水道生态脉络,构建广州碧道主廊道。“两条支线”就是主要以流溪河、增江为两大支线,支撑广州生态格局。“三大片区”则指以从化、增城的流溪河、增江为主,体现广州山水园林特色的“北部山水碧道区”;依托中心城区发展,展现广州现代化特色、风光名胜,人文景观荟萃,作为广州特色新名片的“现代都会碧道区”;以及主要为番禺、南沙等网河区组成的“南部水乡碧道区”,主要体现广州农家田园水乡和滨海特色。
广州市在碧道建设中,以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为突破口,不断提高水资源调配与利用能力、城乡防灾减灾能力、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能力、科学治水与依法管水能力,一大批生态节点遍布全市,为碧道的建设提供了良好条件。
同时广州碧道又充分挖掘广州本土文化,将重要生态、景观节点串联起来,其中包括珠江主脉串联荔湾湖、东山湖、南海神庙、莲花山、南沙湿地公园等,营造特有的南粤自然人文风光;流溪河支线串联流溪河森林公园、北回归线标志塔、白云湖等,展现广州特有的生态魅力;江支线串联挂绿湖、增江画廊等,彰显广州秀美河山。由此广州碧道建设将形成点、线、面全方位的立体空间布局。
【“2022、2025”年干什么?】
◆2022年底
全市建成碧道1000千米以上,不同地区建成特色鲜明的碧道,形成“千里长卷,最美广州”,成为展示广州市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亮丽名片。
◆2025年底
全市河湖水質全面提升,河湖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健全,河湖保护、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实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岭南水乡风貌。
深圳——“碧一江春水,道两岸风华”
深圳碧道建设将坚持以碧水为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各种生态要素,进一步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提升水景观,丰富水文化,打造集“畅通的行洪通道、安全的亲水河道、健康的生态廊道、秀美的休闲绿道、独特的文化驿道”五道合一的高标准碧道,促进人居环境提升、空间复合利用、产业转型升级及城市功能优化,实现“碧一江春水,道两岸风华”。
因而在具体操作中,深圳碧道建设充分利用前期水污染治理的成效,按照“一河一库一特色,一山一水一主题”的建设要求,优先在实施条件较好的地区选择河流、湖库、滨海岸线等多种滨水形态,打造各具特色的碧道建设试点项目。宝安区茅洲河、南山区大沙河、福田区新洲河、龙岗区龙岗河等,都在试点范围之内。
作为深圳治水的主战场,茅洲河治水成效最能代表深圳治水成果,因此《广东万里碧道建设深圳行动方案》选取茅洲河中上游12.9千米河段(宝安区6.1千米、光明区6.8千米)开展碧道重要试点工作。其中,宝安区6.1千米试点段列入第一批省级碧道试点,已于2020年4月底建成;光明段也于2020年10月建成。
茅洲河碧道定位为“湾区东岸绿脉,深圳西部门户”。根据各河段的特点和周边产业布局,将碧道划分为六段,以勾勒一幅“一河引领,六段生辉”的山水画卷为蓝图,按照先试点后全面铺开的模式实施。试点段工程建设内容为“水上—水岸—水城”三大层级,主要包括水文化展馆、碧道便民服务设施、景观提升、水环境提升、标识系统、水工设施完善和提升工程等。
同时深圳还因地制宜,提出了“十、百、千、万”的碧道建设目标:即全市10个主要流域水系生态环境彻底改善,成为深圳文明示范窗口;全市打造100余个碧道示范性公共空间节点,成为百姓美好生活优选去处;高标准建成1000公里左右优质碧道,树立全省万里碧道建设标杆;水、产、城共治,释放10000亿级存量空间价值,成为“两山”理论践行典范。
【“一片、两条、四组、八段”是什么?】
◆一片湖库串珠的“带”:在深圳中部山脉绿脊中,湖库星罗棋布,整体水质较好。结合森林公园、郊野公园、风景名胜区等特色资源,形成了串珠式游憩组团带。
◆两条连通东西的“湾”:两条弯分别为珠江口海岸线—深圳湾—深圳河组成的西海湾以及大鹏湾—大亚湾组成的东海湾。
◆四组穿城连山的“脉”:围绕茅洲河、观澜河、龙岗河、坪山河,打造北部“以脉串支”、水产城共治、连接重要生态要素的四组碧道空间脉络。
◆八段通山达海的“廊”:分别为福永碧道空间廊、铁岗西乡碧道空间廊、大沙碧道空间廊、福田碧道空间廊、深圳水库排洪河碧道空间廊、盐田碧道空间廊、葵涌碧道空间廊以及王母碧道空间廊。
珠海——“五脉通海,九湾一岸”
珠海碧道建设设定了近、中、远三个时期的任务目标,2020年度完成32.16千米碧道建设;2022年年底前,高质量完成220.9千米碧道建设;2025年要累计完成碧道建设261.8千米,并计划在2035年高标准打造碧道589.3千米,形成“五脉通海,九湾一岸,兩翼协同,碧秀珠海”的空间总体布局。
为在重点河段各自发挥所长、打造特色空间,珠海规划打造21个碧道特色景观节点,其中,都市型碧道节点7个,城镇型碧道节点4个,乡野型碧道节点4个,自然生态型碧道节点6个。
都市型碧道依托流经大城市城区的水系建设,强化公共交通设施、文化休闲设施、公共服务功能以及亲水性业态的复合,如横琴新区天沐河、香洲区香山湖;城镇型碧道依托流经中小城市城区及镇区的水系建设,强调生态、经济功能,突显地域特色,如金湾区三灶湾海堤、斗门区黄杨河;乡野型碧道依托流经乡村聚落及城市郊野地区的水系建设,尽量维护保留原生景观风貌,减少人工干预,如金湾区红旗河碧道;自然生态型碧道则依托生态价值较高地区的水系建设,坚持生态保育和生态修复优先,人工干预最小化,如横琴新区芒洲湿地。
由于碧道建设带来“水清、岸绿、景美”的明显变化,因而珠海利用碧道优美的环境积极开展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打造水文化旅游精品。如在前山河畔碧道举办2020珠海市民健身运动会“佳良杯”钓鱼大赛,吸引了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地区钓友参与;举办“名校赛艇邀请赛”、骑行等赛事活动,让“泛舟天沐”和天沐河生态碧道休闲旅游带成为了粤港澳大湾区闪亮新名片。另外,珠海还利用岭南水乡特色的景观整合开发,提升了珠海市乡村旅游的竞争力。
【“五脉通海,九湾一岸,两翼协同,碧秀珠海”指什么?】
“五脉通海”指由珠海市境内入海的五条水道,包括磨刀门水道、坭湾门水道、马骝洲水道、鸡啼门水道、崖门水道。
“九湾一岸”中“九湾”指珠海碧道组成中最特色的海湾集合,包括淇澳湾、唐家湾、凤凰湾、九洲湾、拱北湾、横琴湾、新洪湾、南水湾、海泉湾,“一岸”指由情侣路南北延伸的珠海市整个东部浪漫风情海岸。
“两翼协同”指珠海市东部及西部两翼依据自身实际,推进碧道建设及涉水产业的协同发展。
“碧秀珠海”指以碧道为主要载体,有效链接河湖水系、山、岛、海、湾等生态资源,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水景观点、涉水文化资源点等文旅资源,以及绿道、滨水空间、游憩设施等配套资源,共同组成具有珠海特色的碧道生态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