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镕?郑秀亮?黄丹雯
2020年,广东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标率(AQI)达到95.5%,完满完成国家要求考核目标,可谓是在蓝天保卫战中取得了一个闪亮的成绩。
成绩的取得绝非一蹴而就,它需要运筹帷幄的“指挥部”,需要观测“六路”的“千里眼”,需要出谋划策的专家团,还需要无私忘我的主力军,凝心聚力,众志成城。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广东蓝天保卫战中的那些人、那些事。
污染攻坚指挥部,决策执行做榜样
“广东大气污染攻坚成效,让大家看到,臭氧是可防可控的。”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以下简称“省厅”)大气处的许技科介绍说,“广东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就是控制住臭氧,一开始,很多院士专家都信心不大,发达国家用了50年的时间,臭氧污染防治才做出了一点成效,我们这么短时间要实现达标,实在太难了。”
但是再难也要治。务实的广东人迎难而上,省厅主要领导与院士组成总体专家组,科学研究攻坚战打法;厅领导驻点重点城市,带领专家团队实地帮扶指导;各地生态环境局局长切实把工作思路落到实处,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机制,以防治臭氧为主的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全面打响。
临近2019年底的几天里,指挥部加班加点出台广东省VOCs重点企业销号整治方案,并配套详细的整治指引手册;疫情防控期在家办公间也不松懈,一个月时间研发出治理的APP软件,全面掌握各个企业治理进度;50天驻点帮扶期间,一家企业一家企业跑,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整个2020年,大家压力都很大,工作都是掐着时间节点,一点都不敢放松。”
省厅大气处四级调研员王顺强说,“那段时间,大家能陪家人的时间很少,有些同志家里小孩生病都没有办法细心照顾,心里都是奔着达标的目标在全力攻坚。”
“特别是在最后‘百小时应急防控行动时,感觉就像回到当年高考,那么多年的努力,迎来最终的大考,紧张、焦虑、期待……心情难以诉说。”王顺强说,2020年年底那几天,晚上两小时自然醒来一次,“晚上都要起来看几遍指标情况。”
事实上,大考的前几天晚上,从广东省委、省政府到牵头部门的省厅,到各地市委、市政府,各级部门领导经常通宵达旦,空气质量指数的每一次变动,都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全力以赴守住达标底线成为大家共同的目标。
苦心人,天不负。经过全省上下努力,在蓝天保卫战阶段性完成之时,2020年广东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标率(AQI)为95.5%,顺利完成国家要求考核目标。
精准监测千里眼,研究预报不慌张
来自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以下简称“省监测中心”)的高级工程师沈劲,是一名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的高材生,日常主要开展全省与华南区域空气质量日常预报预警工作。
技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是他的优势所在。几年来,沈劲在陈多宏博士带领的空气质量预报团队里,通过持续的技术研发,丰富预报产品,延长预报时效,提高预报准确性,丰富污染案例库,总结污染特征及成因,积累了丰富的预报工作经验,形成了短期精细化和中长期趋势预报机制。
沈劲说:“监测数据分析与研判也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内容,每一次我们都认真参与旬度、月度、季度与不定期会商分析,诊断污染成因,预测未来趋势,提出防控建议”。仅2020年沈劲和团队就向省厅报送专报累计约30份;特别是在百日攻坚、百日冲刺和百小时应急防控等特殊时期,团队成员更是加班加点、不分日夜地埋头苦干,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撑。
除了日常业务工作,沈劲还积极参与技术研发等工作。2020年5月,国家就发布了他代表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参与制定的国家首个空气质量预报行业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技术规范》。
省监测中心另一位负责全省大气监测信息的收集、处理与数据库维护的同志翟宇虹,同样毕业于北京大学。
在省监测中心工作以来,她承担了各类空气质量旬报、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及专题分析报告编写工作,负责撰写空气质量新闻稿及整理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及时反馈环境质量信息;还为全省各地级市监测站大氣监测部分提供业务指导,包括监测数据统计、数据分析、污染分析研判等,为各地市污染攻坚提供技术支持。
翟宇虹说,“快速”“精准”“高效”是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为此,她和同事们积极开发出“广东省空气质量状况”管理服务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可以实时查询空气质量情况,快速统计全年累积结果,分析与考核目标的差距,得到了省厅的采纳,并支撑了各地级市污染防控。
在最后百小时应急防控行动中,翟宇虹几乎每天都在加班加点统计实时数据结果,在高压状态下还要保持头脑清醒。她说:“不管多么疲惫,我们也坚持结果一定要检查两遍以上才能报送,确保统计结果精准、有效。”
科技帮扶专家团,决战时刻齐帮忙
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珠三角PM2.5和臭氧污染综合防控与精准施策”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来自暨南大学的郑君瑜教授一直带领环境与气候研究院的团队克服重重困难,与省厅和各地市通力合作,为打赢蓝天保卫战献计献策、贡献力量。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原本只是想短暂出国的郑君瑜滞留在了境外,而且这一呆就是将近8个月。在此期间,他克服12小时的时差,通过网络视频会议的形式,多次同肇庆市生态环境局沟通“蓝天保卫战”工作方案,派出团队科研骨干到肇庆现场,与市科技服务团队、驻场服务团队等并肩作战,建立了“科学”和“管理”双闭环工作机制,强化对不利气象条件下臭氧污染传输通道重点企业、关键前体物组分管控的科技帮扶。
同时郑君瑜还与张远航院士多次视频交流,在张院士的指导下,制定出了一份广东省“攻关攻坚”区域臭氧污染联防联控方案。2020年9月,这份方案被广东省生态环境厅采纳,为开展部署“百日攻坚”行动方案提供了科技支撑和指导。
9月10日,当郑君瑜终于在国内完成14天集中隔离、核酸检测和居家隔离后,第一时间奔赴肇庆市,在污染时间、污染区域、关键污染物、重点措施等多方面提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的建议,对于肇庆市取得全国空气质量改善率第一的好成绩来说,可谓功不可没。
而2020年底,对于暨南大学科技团队来说,也是艰难险阻、不同寻常。从12月26日开始,气象条件开始恶化,这意味着广东省将有可能出现3—4天的污染过程,进而导致全年蓝天保卫战的成果受影响。
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院长、同时也是东莞大气帮扶团队组长邵敏回忆说:“12月27日一大早,我们的团队就赶到了东莞市政府,与中科光电团队、华为微站服务团队会合。那一天东莞市副市长万卓培脸色凝重,连简单的寒暄都顾不上,立刻指挥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蒋亚军和副局长麦耀钦与大家一起马上投入战斗。”
所有能够采取的措施,一项项排列出来;所有能调动的人员,一名名调动起来……而科技帮扶团队的成员们则一边飞快地计算污染形势变化,一边紧盯实时数据,丝毫不敢懈怠。
当天下午4点,东莞市各镇街主要领导齐聚市政府大楼,落实方案、部署任务。东莞市政府的领导也下了最高指令:一定要把所有的“子弹”都打出去,拼尽全力,争取全省全年的最好战果。
12月28日,东莞AQI预报将达135—165,到晚上6点,优良天保住了。
12月29日,东莞AQI预报AQI降到120—150,到晚上5点,优良天又保住了。
12月29日入夜,冷空气如期而至,大家在群里都发出一阵欢呼——东莞终于抗住了!至此,2020年广东省优良天数指标全部用完,蓝天保卫战以令人难忘的方式赢得了阶段性胜利。
广东环保主力军,奋战基层献力量
作为广州第一批空气质量预报员,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教授级高工、首席预报员梁桂雄见证了广州市一步步“摸底”城市污染源、建立起环境监测与预警预报体系、最终赢得蓝天保卫战的历史。
在工作的第一年,梁桂雄就参加了全国第一次工业污染源调查,首次全面摸清了广州市污染源排放与分布,可谓是为广州工业污染源揭开了“庐山真面目”。后来他又承担了历次的广州市空气质量监测国控点优化布点研究、市控点网络设计与认定。梁桂雄作为专家组成员为亚运会的天气作保障工作,他成功预测出亚运会开幕当天空气质量达到良好,不需要启动应急措施,而当天如约展现美丽的“广州蓝”,再一次印证了梁桂雄的判断。
在近三年的蓝天保卫战中,梁桂雄更是兢兢业业,经常加班加点监控数据,为广州PM2.5连续达标作出了突出贡献。
每天深夜,梁桂雄都会把当天的空气质量信息和预报分析发在微信朋友圈里,一坚持就是数年,这也成为一道别致的风景。
广州市各区负责污染天气应对的分局领导每天都在观看梁桂雄的朋友圈,其他一些领导也告诉梁桂雄,每每在蓝天保卫战的关键时刻,他们都是在晚上看过他发布的空气质量现状和预测分析才安心去睡觉。
梁桂雄说:“我也没有想到这个空气质量分析能对蓝天保卫战发挥这么大的作用,初衷就是想积累预报分析资料。我每天选取的分析图片,包括了污染分布图、天气分析图、变化图、天气外景照片等,希望通过浏览分析图片,学习空气质量预报,为有志成为空气质量预报员的同行提供一些借鉴。”
在环境监测领域工作的35年来,梁桂雄获得市级到省部级科技奖8个,荣获环境保护部国家环境监测“三五”人才、“一流专家”等称号。2019年6月,梁桂雄又作为广东省的唯一代表,荣获第二届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个人,这也是对他在监测领域长期贡献的充分肯定。
而在中山,一名多年來战斗在基层一线的“老兵”,在距离蓝天保卫战即将取得阶段性胜利之时,却永远离开了我们。
他叫关权发,是中山市火炬开发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的一名普通员工。2012年,关权发退伍后加入到生态环境系统,同事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发叔”。年逾半百的发叔,头上已冒出丝丝银发,但依然坚守在环保执法检查一线。
2020年2月份,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发叔主动请缨到抗疫一线,驻守村口值班,协助测体温,直至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这一年也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决战决胜之年,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压力愈显巨大。发叔作为火炬开发区东片区监察组长,经常加班加点,对排污企业实施靶向治污、精细化管理,时常以“环保管家”的精神对片区企业开展细致检查。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7月,发叔身体感到不适,却依然坚持到某污水处理企业完成检查。结果在现场出现了体虚眩晕、站立不稳的症状,送到医院被诊断为结肠癌。
12月中旬,同事们最后一次去医院探望发叔,他已经病重得说不了话,躺在病床上插着氧气管,闭着眼,默默听着同事讲话,只能偶尔轻微地点点头。
“听到我要走了,发叔吃力地把手缓缓举向额头敬了个军礼,完成了他一生中最后一个,也是最庄严最悲壮的军礼。”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前去探望的同事陈捷至今仍不免心生伤感。
2020年12月23日,关权发病重去世。这位一心扑在事业上的生态环保老兵始终默默奉献,直至把生命献给了蓝天白云、绿水青山。
愿发叔在另一个世界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