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气郁论治妊娠恶阻

2021-03-28 20:56:32诸晓燕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年6期
关键词:痰饮肝气恶心

诸晓燕 李 赟

1.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安徽 合肥 230012;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31

妊娠恶阻是指妊娠早期,反复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头晕厌食,甚则食入即吐者,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妊娠剧吐”。本病首次见于《金匮要略方论》,《诸病源候论·妊娠恶阻候》则首次将本病命名为“恶阻”[1],《备急千金要方》 将本病称之为 “阻病”,《经效产宝》 称之为 “子病”。约50%的孕妇妊娠早期会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多从妊娠4周开始出现,孕9周达到高峰,症状最严重,60%的孕妇在妊娠12周后症状可自行缓解,91%的孕妇在妊娠20周后缓解,约10%的孕妇在整个妊娠期持续恶心呕吐。但目前妊娠恶阻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妊娠恶阻与妊娠后HCG水平上升密切、雌孕激素变化、幽门螺杆菌、维生素B6缺乏、精神因素等多种因素相关[2]。

1 妊娠恶阻的证治认识

中医学对妊娠恶阻认识较为深入,宋代陈自明医家认为痰饮内停,冲气携痰饮上犯,胃失和降,故出现恶心呕吐。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妇人规》载: “凡恶阻多由胃虚气滞…而忽受胎任,则冲气上壅,气不下,故为呕逆等症。”其认为妊娠恶阻多因素体脾胃气虚,或妊娠后血聚冲任以养胎元,冲脉气盛,冲气携胃气上逆,胃失和降,致恶心呕吐[3]。清代傅青主《傅青主女科.女科下卷》曰: “夫妇人受妊,本于肾气之旺也…而肾水不能应,则肝益急,肝急则火动而逆也;肝气既逆,是以呕吐恶心之症生焉。”其指出妊娠后阴血下聚冲任以养胎元,肝血益虚,致肝血太燥,肝气上逆犯胃,胃失和降,出现恶心呕吐。综上,历代许多医家认为本病主要由“胃虚、肝热”所致,主要发病机制为“冲气上逆,胃失和降”,病位在胃,与肝、脾、肾相关,以调气和中、降逆止呕为治疗大法,辨虚实,同时兼顾安胎,治病与安胎并举,提高临床疗效。

现代中医妇科学将妊娠恶阻分为:胃虚证、肝热证、痰滞证、气阴两亏证[1]。通过检索发现,现代医家,虽对妊娠恶阻的中医治疗有许多探索和研究,但基本上是围绕妊娠恶阻发病主要病因病机去治疗的。李岩教授[4]治疗妊娠恶阻从肝胃立论,兼顾脾肾,以清肝和胃、降逆止呕、补肾安胎为治法。马大正教授[5]运用《金匮要略》中的猪苓散治疗饮停胃肠,气机阻滞,胃失和降所致的妊娠呕吐,药虽简,但疗效佳。韩式妇科[6]认为妊娠恶阻病位多在脾胃,与肝有关,善用姜竹茹、芦根等药滋阴清热,降逆止呕,半夏健脾和胃,降逆止呕。

《傅青主女科》载“女人善怀多郁”,其指出女性妊娠后,易出现肝气郁结,常表现为恐惧、抑郁、焦虑、紧张等。妊娠是一正常的生理过程,对初产孕妇来说也是一个适应性的过程,但不同的性格的孕妇会产生不同程度和性质的情绪反应。有研究[7]发现,妊娠前性格内向、抑郁、焦虑的患者,发生妊娠恶阻的概率偏高,妊娠后因情绪紧张、对妊娠恐惧及对妊娠呕吐的认识不足,导致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加重,使病情进一步加重,陷入恶性循环。

2 气郁论治

2.1 肝气郁结 气的运动称为气机,能够推动和调控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当气的运动失常易引起气机失调,如气运行不畅,引起气滞[8]。而肝主疏泄,畅达全身气机,对情志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适度的情志活动依靠肝气疏泄,气机调畅,气血调和,同时情志异常又可引起肝失疏泄,造成肝郁气滞,引起气机不畅,气血运行失调。如朱丹溪曰:“有妊二月,呕吐眩晕,脉之左弦而弱,此恶阻。因怒气所激,肝气伤,又挟胎气上逆…。” 其认为妊娠后若情志失常,急躁易怒,易引起肝失疏泄,气机失常,肝气上逆犯胃,胃失和降,导致妊娠呕吐。叶天士 《临证指南医案》 提出“女子以肝为先天”,女子体阴而用阳,经带胎产乳皆以血为用,均易耗血,机体常处于“血分不足、气偏有余”状态。女子妊娠后经闭,血聚冲任以养胎元,机体处于 “阴血聚于下,阳气偏于上”的状态。现代女性常承受着多重压力,易忧思恼怒,常引起情志失常,肝气郁结,肝失疏泄,气机失常,横逆犯胃,胃气不降,出现妊娠恶阻。而且《沈氏女科辑要笺正 · 恶阻 》记载 : “ 呕吐皆肝气上逆 , 纵无怒气激动 , 其病亦于肝 ”。其认为妊娠恶阻病因是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所致,病位主要在肝。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血津液运行分布。肝气郁结导致气血津液运行失常,产生痰、火、湿等病理产物,这些病理产物又能导致气机不畅,使得疾病反复发作难以治愈。正如《医贯.郁病论》载:“予以一方治其木郁,而诸郁皆因而愈。一方曰何?逍遥散主之”。其用逍遥散疏肝解郁的作用治疗气郁,气郁愈则诸郁皆愈。故对于肝气郁结所导致的妊娠恶阻,应以疏肝解郁,和胃降逆止呕。可选用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等。

2.2 气郁化火 肝脉部分循行路线散布于胸胁而夹胃贯膈,冲脉隶于阳明而附于肝,肝气偏旺或血虚火动,均会使冲气易挟肝火横逆犯胃,胃气上逆,胃失和降而致恶心呕吐。朱丹溪云“气有余便是火”。肝郁则气盛,气盛则化火。妇人妊娠后情志抑郁,烦躁易怒,日久伤肝,肝失疏泄,肝气郁积,日久化热。妊娠后精血下聚冲任以养胞胎,肝之精血亏虚,渐而生肝火,木乘土,肝火上犯于胃,胃失和降故致妊娠恶阻。其根本原因还是气郁。治法应疏肝清热、和胃止呕。可予丹栀逍遥散,其又称加味逍遥散,在逍遥散基础上加入牡丹皮、炒栀子,集理肝气、养肝血、健脾胃、清肝火于一体,郁而化热者予清热,使得全身气机调畅,气血冲和,用于治疗临床肝郁化火病证,均取得良好疗效[9]。

2.3 气郁痰阻 肝气疏泄,调畅气机,可以促进脾胃功能正常有序的运行。朱丹溪云“人之气道贵乎顺,顺则津液流通,决无痰饮之患。失其宜,则气道闭塞,停饮聚于膈上,结而成痰”。若素为痰湿之体,或妊娠后喜食肥甘厚味,或抑郁焦虑、情志不舒,致肝郁气滞,气血津液运行输布障碍,孳生水湿痰饮,痰湿阻滞,冲气携痰饮上逆,胃失和降而致妊娠恶阻。

《医学入门》曰:“痰乃津血所成,随气升降,气血调和则流行不聚”,说明气郁所致的痰饮内停,应当理气化痰,和胃止呕,气顺则痰化。另肝郁化火,烧灼津液,炼液成痰,又肝旺克脾,伤及于脾,脾主运化功能失调,痰饮停聚,痰浊内盛,胃气不和,施以行气开郁、化痰和胃止呕之法。可选用半夏厚朴汤等。

3 病案举隅

纪某,25岁,己婚,2020年1月10日就诊于安徽省中医院。主诉:停经 60 天,恶心呕吐半月,加重5天。平素月经周期规律,30天一行,4~5天干净,经量色正常,无血块、痛经。末次月经:2019年11月10日。既往无妊娠史。患者半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饮食欠佳,食入即吐,未予处理。5天前恶心呕吐症状加重,食入即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及酸苦水,恶闻食臭,胸胁胀满,嗳气叹息,乏力,口干,无腹痛及阴道流血,平素急躁易怒,寐差,小便正常,大便干,4~5天一行,舌苔略黄腻,脉弦滑。门诊B超示宫内早孕,见原始心管搏动及胚芽。尿酮体(++)。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无异常。中医诊断:妊娠恶阻(肝郁化火证)。治则:清肝降火、和胃止呕。方药:牡丹皮 10 g,炒栀子10 g,当归10 g,柴胡15 g,白芍10 g,香附 10 g,炒白术15 g,茯苓 10 g,炒酸枣仁15 g,远志10 g,麦冬10 g,玄参10 g,甘草6 g。5剂,每日1剂,水煎服,少量频服。

二诊(2020年1月15日),患者诉恶心呕吐较前明显好转,可少量进食,今大便已解,无腹胀,寐差,舌淡红,苔薄偏腻,脉弦。尿酮体(-)。守上方去麦冬、玄参。

三诊(2020年1月22日),患者诉上述症状基本消失。电话随访患者未诉特殊不适。

按语: 丹栀逍遥散由逍遥散加丹皮、栀子组成,其中牡丹皮、栀子清肝郁之热;柴胡理气疏肝,白芍养阴柔肝,当归补血,三药合用补肝体而助肝用,血充肝柔;又以白术、酸枣仁健脾宁心,远志解郁养心安神;香附疏肝解郁;玄参、麦冬滋阴润肠通便;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令肝气得疏,郁热得解,呕吐诸症自止。本方药经过临床运用效果良好。

4 结语

妊娠恶阻的发生是多种生理、病理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合理分析并找出这些病因,积极解决问题,以预防妊娠恶阻或防止病情的发展。妊娠呕吐不仅影响孕妇的生活质量,造成对妊娠的恐惧,甚至长期妊娠剧吐会引起肝肾功能损伤、Wernicke 脑病等严重并发症,甚至终止妊娠。而目前西医治疗主要是补充维生素、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许多孕妇及家属怕止吐药物对胎儿产生影响,不愿接受西药止吐治疗。中医学治疗妊娠恶阻,辨证论治,从整体出发,药物上用药轻灵,注重药味药量,浓汤煎熬少量频服,既减轻患者胃肠负担,又降低患者对于药物影响所产生的心理负担[11]。

猜你喜欢
痰饮肝气恶心
逍遥散加减治疗肝气郁滞型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
基层中医药(2022年1期)2022-07-22 07:22:08
春季养肝食何“味”
从痰饮、血痹论治眩晕医案2则
从“痰饮”辨治感染后咳嗽
The selection rules of acupoints and meridians of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for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a data mining-based literature study
题出的太恶心
68例肝气郁结型慢性胆囊炎腹腔镜术后中医护理的分析研究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气犯胃型胃脘痛的疗效观察
哈尔滨医药(2015年6期)2015-12-01 03:58:25
恶心的好东西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病机与治法探讨
环球中医药(2015年4期)2015-02-27 15: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