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运斌 祝 婧
1.西南大学药学院中医药学院,重庆 400715;2.江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4
中药炮制是按照中医药理论,根据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临床应用的需要,所采取的一项独特的制药技术。它是中医药理论在临床用药上的具体表现,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制药技术,是保证饮片质量的关键[1]。中药炮制学具有实践性强、知识面广的特点,是一门既传统而又新兴的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中药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课,同时在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中也占据着一定的地位。
教学评价是中药炮制学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终结性评价注重的是期末考试分数,然而以考试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具有片面性,不能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掌握情况、自主学习能力、总结概括能力等。同时,终结性评价不能帮助教师检查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而无法使教师完善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活动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修正本身轨道所进行的评价,这一概念可追溯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兴起的认识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于20世纪七十年代由美国著名评价学家Scriven GF在《评价方法论》中首次提出,由美国教育学家Bloom BS首次将其引入到课堂教学中[2-3]。区别于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关注的内容不是学生最后能达到多少分数,而是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进步情况;同时其也能帮助教师检查自己的教学情况,能使教师完善教学,提升教学效果。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形成性评价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教学管理者和教师所接受[4]。目前,大多数高校倾向于采用形成性评价去评价学生成绩[3],西南大学和江西中医药大学也将形成性评价引入到中药炮制学课程的学生成绩评价中去,采用形成性评价后,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为此,归纳总结两方面的内容:形成性评价的要素,中药炮制学教学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以期为各中药炮制学专任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提升中药炮制学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明确形成性评价的要素是利用形成性评价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形成性评价包含三个要素:反馈、鼓励、指导。Hershey S.Bell指出在进行形成性评价时,如果能做到反馈、鼓励、指导这三个要素,并且做到满意的程度,可以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5]。
1.1 反馈 反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参与对象进行信息返回,包括教师和学生。课堂讨论、课堂提问、作业、测试、课程论文等均可作为反馈的来源,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反馈去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反馈向老师反应自己的学习情况、学习兴趣、学习目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进行相应的调整,如改善教学方法、针对性教学,以提升教学质量、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指导学生采取必要的学习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
1.2 鼓励 学生普遍都对教师的批评持抵制态度,对教师的鼓励持进取态度。教师在得到教学反馈信息后,应该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以积极、鼓励的态度同学生一起分析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在学生通过执行解决办法取得进步后,应及时肯定学生的成绩,即发挥“鼓励”的作用。通过鼓励可使学生对课程学习产生一种自信感,使学生更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提升学习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提升教学质量。
1.3 指导 学生的知识量、面都处于一种拓展状态,教师指导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正确的拓展其知识量、面。教师从反馈的信息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其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引导学习,包括正确学习态度的引导、正确理解知识点的引导、自主学习能力的引导等。正确、积极的指导可逐步引导学生渴望拓展自己的知识量、面,提升教学质量。
一门课程的形成性评价需要多种方法的支撑,各种方法之间的有机联系,方能通过形成性评价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据此,西南大学和江西中医药大学对中药炮制学教学形成性评价体系进行了构建,体系中涉及到的主要评价方法分别阐述如下。以下方法主要介绍的是具体的策略,在执行各个方法时需要注意将形成性评价的三要素(反馈、鼓励、指导)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提升中药炮制学教学质量的效果。
2.1 多元化课程设计 在中药炮制学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课程设计通常是由任课老师单独完成,由教师单独完成的课程设计虽然具有规范性,但难有突破性、多元性。随着教学方式的多元化推进,中药炮制学课程设计还需与其他学科进行关联,以保持其进步性,加强其内涵。每个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不同,让学生适当参与到课程设计中来,可以借助学生掌握的知识点、面不同,去加强中药炮制学课程设计的多元化,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加强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让学生参与到“中药炮制的目的及对药物的影响”章节的课程设计中,该章节涉及到学生学习过的中药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等课程的内容,让学生通过预习并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查阅相关资料对该章节进行课程设计。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加强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体现课程设计的多元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情况、解决问题的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对其进去评价打分。
2.2 国际化资料学习 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成饮片后才能入药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一个特点,也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色。随着中医药的国际化,中药炮制学也需加快其国际化的进程。除了教科书上的知识,还有很多参考资料可供学习,要想中药炮制学的教学达到国际化,最直接可行的方法就是将国际化科研资料引入到课堂中,让学生了解中药炮制学的科研动态。故在中药炮制学教学的过程中,可适当引入一些主流杂志、影响因子较高、引用率较高的英文文章进行教学,可让学生对这些文章进行随堂讲解、讨论、总结,也可以作业的方式让学生提交一个文章阅读总结。通过这些方面的培养,可以使学生掌握一些中药炮制学专业的英语词汇,了解中药炮制学的学科发展动态。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总结进行评价打分,评价学生对英文资料的自主学习和概括能力。
2.3 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的教学观认为学生不是简单的接受者,而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角色则从“领导者”“权威”变成了“引导者”[6-7]。翻转课堂教学大致可以分为几个步骤:①课程开发:教师根据自己的知识体系,结合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切割或分解,制成各种在线资料(如微课程)供学习;②课前学习: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各种在线资料或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学习;③课堂内化: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就教学内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针对性指导,并进行作业布置;④测试、反馈与打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探索欲望等进行评价打分。翻转课堂解决了长期以来只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的问题,突显了学生才是学习过程的主角,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索欲望等。对于中药炮制学而言,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不高于总课时的20%课时来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探索欲望等进行评价打分。
2.4 PBL教学 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授Barrows首次提出了“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该方法是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法”(lecture-based learning, LBL)具有明显区别[3, 8]。PBL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讨论欲、提升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中药炮制的目的及对药物的影响”的教学中,由于炮制对药物化学成分的影响是重点、难点内容,可以提出以下问题:①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②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③炮制对含挥发油类药物的影响;④炮制对含鞣质类药物的影响;⑤炮制对含有机酸类药物的影响;⑥炮制对含油脂类药物的影响;⑦炮制对含树脂类类药物的影响;⑧炮制对含蛋白质、氨基酸类药物的影响;⑨炮制对含糖类药物的影响;⑩炮制对含无机化合物类药物的影响。在提出问题、讨论这一过程中,教师可做适当引导,如明确指出炮制能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味、增强药物疗效等的本质是改变了药物的物质基础(化学成分),让学生明确研究中药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对探讨中药炮制作用和原理具有重要意义。适当的引导可以极大的促进学生的讨论热情、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讨论热情、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其进行评价打分。
2.5 课程论文 论文写作是本科生应当掌握的基本技能,在中药炮制学课程将要结束时,可以中药炮制学中热门科研领域涉及到的相关问题为题,要求学生完成课程论文(综述)的写作,同时应向学生强调论文写作的要点。教师可根据学生上交的论文格式、观点的正确性和新颖性、文献的全面性等对其进行评价打分。
上述五种方法是西南大学和江西中医药大学初步构建的中药炮制学教学形成性评价体系中主要涉及的方法,通过执行这些方法可以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掌握情况、自主学习能力、总结概括能力等。同时,形成性评价还能帮助教师检查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而使教师完善教学,提升教学效果。形成性评价的成绩加上期末考试成绩可作为学生中药炮制学课程的最终成绩,该成绩能体现学生在中药炮制学课程中的整体表现。最后,希望该中药炮制学教学形成性评价体系能为各专任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提升中药炮制学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