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浩
(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县谢家滩乡兽医站 810900)
羊痘为一类病毒传染性疾病。其主要指的是羊感染痘病毒科绵羊痘病毒以及山羊痘病毒就此引发的一类传染病。该疾病又可细分为绵阳痘以及山羊痘两类。倘若发病,羊体温上升、全身黏膜以及皮肤出现特异性痘疹、水疱以及结节[1]。在此同时还会表现出内脏病理性改变、化脓性炎症。这一点重点体现在肺部病变中。羊痘为一类人畜共患病。当人类接触到羊痘时也会感染。当前其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归纳为必须上报的动物疫病。结合实际情况,本文全面探讨关于羊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情况,现作出如下汇报。
选择2019年10月2日~2020年5月2日某养羊场内出现羊痘的病羊40只为研究样本。所有病羊均经过诊断,确定为此病。拟对病羊实施针对性治疗以及处理。
1.2.1 疾病诊断
针对于此疾病的诊断可抽取痘泡痂、痘疱皮以及痘疱液予以完成。开展加双抗处理之后接种于鸡胚单层细胞之中。在此之后做好观察工作,目的在于确定病羊是否存在羊痘症。另外也可以应用免疫血清制作的鸡胚综合实验法完成观察。该疾病和羊传染性脓疱病较为类似,在诊断时要做好区分工作。辨别具体疾病时可细看病羊的具体反应。
1.2.2 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举措
1.2.2.1 隔离和封锁 在发现病羊之后,当地畜牧部门应当第一时间划定疫区疫点以及受威胁高危区域。并发布封锁令,避免疫情扩展。在此同时也要落实设卡消毒制度。防止疫区内的羊大范围流动,目的在于减少疾病所造成的影响。
1.2.2.2 无害化处理病死羊 针对于因羊痘致死的羊,万不可随意处理。以免病死羊成为传染源,扩大羊痘的传染范围。工作人员在处理疫区病死羊以及剩余材料污染物时,应选择深埋、焚烧等无害化方式完成处理工作,以免上述物体成为新的传染源。
1.2.2.3 做好消毒工作 工作人员要彻底打扫疫区内的羊舍,保持周围环境干净卫生,做好消毒。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根本上消灭传染源。具体的消毒物品可以为浓度20%石灰乳或者浓度为3%的漂白粉。
1.2.2.4 免疫接种 对羊开展免疫接种工作能够预防羊痘疾病发生。接种之后的羊可以对疾病产生免疫能力。虽然说在疫情发生时对羊进行免疫接种会令机体天然预防疾病的效果产生一定影响。但这种办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被感染羊对此疾病的免疫能力。由此能够看出,在暴发羊痘疫情之后工作人员应及时对未感染羊进行免疫接种。
1.2.2.5 药物治疗 当前兽医临床还没有研制出治疗羊痘的特效药物。在出现此疾病时开展药物治疗的目的,主要在于预防羊痘发生,减少羊在疫情中的死亡率。实施药物防治中,可以应用抗菌消炎药物,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针对于羊皮肤病的防治,则可以应用浓度为1%的高锰酸钾溶液加以治疗。而针对于存在继发性感染的羊只,可以用磺胺类药品以及抗生素进行治疗。
病羊接受为期1~2星期治疗之后,全部治愈,未出现病死羊。
就羊痘的流行病学方面来看,易感动物为绵羊以及山羊。少数山羊痘病也会感染绵羊。各个年龄性别以及品种的羊均可发生感染。相较于成年羊而言,羔羊发病率以及死亡率更高。土种羊以及粗毛羊抵抗疾病的能力比细毛羊更高。
羊痘主要经呼吸道实现传染。病羊本身以及含有病毒的皮屑会随着灰尘以及风进入到呼吸道就此引发感染。在此同时也会经过受损皮肤黏膜入侵到机体之中。另外,饲养管理者、发病羊、所使用的物品等系列用具均可成为传播媒介。
羊痘全年均可出现。当遇到霜冻、雨雪天气时或者枯草饲养、管理不善的情况会加重病情。新的疫区一般呈现为暴发式流行[2]。
除了做好疾病防治工作之外,及时进行疫情监测也格外重要。为了在根本上减少羊病死率,可以于21d内没有出现新疫情的地区解除隔离封锁。通过科学的病理学检查以后分析羊的免疫情况以及健康状态。针对可疑羊的来源进行溯源查询,第一时间将其送到有关部门进行诊断,利用这种办法避免疫情扩散。
总的来讲,羊痘为一类传染性较强的疾病,且存在人畜共患的风险。工作人员应当做好自我防护以免传染。针对于病羊尸体以及粪便一定做好消毒,对其实施无公害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