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晓燕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674200)
鸡流感又被称为禽流感性感冒,其病原为甲型流感病毒,是养鸡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近年来,鸡流感波及全球各国,同时其疫情尤为严重,鸡流感的发生不仅导致各国养禽产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地阻碍,甚至威胁着人们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因而,需要高度重视该病的危害,做好预防以及控制工作。
多种动物均可感染鸡流感,同时患病鸡以及带毒鸡可以通过各种媒介对病原进行传播,一旦空气、饮水或者食物中携带有病原以后,就极容易导致该病的感染。不同类别、年龄以及性别的鸡只在患病后临床症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与此同时病鸡症状还与其自身抵抗力以及病原的强弱等各种因素密切相关。通过对流行病学以及临床症状进行具体分析,可以发现鸡在感染鸡流感以后,主要症状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体温升高、咳嗽以及流涕不止、淌眼泪、懒动等,蛋鸡在患病后不仅产蛋量明显减少,同时鸡蛋质量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1]。
人类在感染鸡流感以后,也会表现为高热、咳嗽以及流涕不止、全身乏力等,病情严重时还会引发肺炎,最终因器官衰竭而导致死亡。人类在感染鸡流感后死亡率较高。
鸡流感病毒具备较强的变异能力,因而人们很难实现对其直接掌控,为了避免鸡流感进一步地扩散以及蔓延,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对鸡流感加强重视,不断加大防治力度。一方面,在辖区内大力宣传鸡流感及其预防措施,在全社会范围内发放鸡流感宣传材料,从源头上阻碍鸡流感的发生以及蔓延。另一方面,相关技术人员以及科技人员应当加大研发力度,对家禽养殖场内鸡群实际健康状况进行检查,严格落实责任到人的报告制度[2]。由于候鸟也会导致鸡流感的传播,因而对候鸟加强疫情监测也是鸡流感预防工作中的一项重点。此外,还需在出入境检测口设防,仔细检测各类畜禽入境车辆并做好其消毒工作。另外,卫生部门以及防疫部门还需加强沟通以及协作,合力预防鸡流感,政府部门需要制定一项科学合理的鸡流感应急预案,以防事故发生时措手不及。
在日常养殖过程中,养殖场以及养殖户是控制鸡流感的一个重要环节,因而养殖户需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严格落实鸡流感的预防工作。首先,养殖场需要结合当地鸡流感流行特点,充分考虑养殖场实际状况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免疫接种计划并严格落实。在为鸡群注射疫苗时,需要对鸡群的实际状况严格观察,一旦发现异常必须立即上报。与此同时,为了降低鸡流感的发生概率,需要定期对鸡舍通风以及换气,使鸡舍内具备清新的空气。在寒冷的冬季,要加强鸡舍的保暖。及时对鸡舍内的粪污进行有效处理以降低鸡流感发生的概率。此外,定期对鸡舍通过熏蒸方式进行消毒,从而将空气内存在的各种病原彻底杀灭,实现鸡流感的有效预防。集中堆积病死鸡的尸体并做好无害化处理工作。另外,如果养殖场内出现鸡只病死的情况,需要及时对上级报告,在确诊为鸡流感以后,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扑杀并焚烧病鸡,划定隔离区。鸡流感高发于春季以及秋季,因而在这一阶段养殖户需要加强警惕,避免发生人鸡交叉感染。
广大市民也需要不断提高对鸡流感的认识,做好自身安全的防护工作,尽可能避免接触家禽分泌物以及活禽,与此同时在日常生活当中也需加强锻炼,不断提升自身免疫力。严禁食用来源不明的家禽,定期做好室内环境以及自身的清洁工作,尽可能避免去空气不流通的场所,以防感染病菌。如果养殖户因经验不足而导致其所饲养鸡群出现疫情蔓延的情况,相关主管部门需要及时组织专业人才在基层开展培训工作,帮助养殖户掌握先进的养殖以及病虫害防控知识,引导其合理穿戴个人防护用品,使其明确疫情发生过程以针对性的开展防护工作,及时把控一些重点疫情[3]。与此同时,尽可能避免前往鸡流感疫情发生的地区以及国家,及时采取有效地预防以及处理措施。因鸡流感病毒对高温耐性较差,因而在食入禽肉时要保证将其煮熟煮透,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人类出现鸡流感的交叉感染。
随着养鸡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之下,鸡流感发病概率逐渐提升,不仅使鸡群的生长受到了严重的危害,阻碍着养鸡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要想实现该病的有效防控,就需要政府部门加大防治力度,养殖场采取科学的饲养方式,不断提高市民对鸡流感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减少鸡流感可能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