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诗瑶
(江苏省如皋市家畜改良站 226500)
太阳光照是自然界赋予人类的资源,尤其是太阳光中含有的紫外线不仅能够起到杀菌作用,还可以通过照射皮肤,促使机体内的矿物质代谢和形成活性维生素D,从而保证了钙元素的正常代谢,满足鸡群对钙的需要。所以说持续的太阳光照可以调节鸡只体内钙磷维持平衡状态,避免鸡群缺钙出现软皮蛋、薄壳蛋,甚至发生佝偻病等骨骼疾病,严重影响鸡群生产性能。原始传统饲养鸡群通常采用自然太阳光照来满足鸡群生长需要[1]。
春天和夏天太阳光照时间逐渐延长,光照强度高,刺激机体分泌较多的性激素,致使生殖器官迅速发育,鸡只生殖活跃、生产性能较高。秋末和冬季太阳光照时间缩短、光照强度下降,鸡群激素分泌减少,生殖系统萎缩,鸡只产蛋量下降,甚至开始停产进入休眠期。但是太阳光照过强容易引起鸡只发生啄癖现象、鸡只发育受阻、均匀度下降,进而影响生产性能的发挥。
主要指灯泡、灯管等照明工具在晚上或光线较暗的地方使用,来代替自然太阳光照,满足鸡群对光照的需求。随着畜牧业发展,鸡群饲养规模越来越大,大多采取密闭式鸡舍来饲养鸡群,可以充分挖掘鸡群生产性能和获取理想的经济效益。密闭式鸡舍只能采取人工光照来促使鸡群采食、饮水和生长发育。合理的光照方案不仅能够保证鸡群采食和饮水充足,获得足够的休息时间,而且还可以刺激鸡只适时达到性成熟,顺利进入产蛋期[2]。
光照主要影响鸡的活动、采食、饮水、休息、健康和生殖系统的发育。为了促使肉鸡快速生长、增加肉鸡采食量,建议给肉鸡群采用连续照明光照方案,这样可以增加鸡群采食时间和促进鸡只生长。但是连续超过20h以上的光照时间不仅会影响鸡群的正常休息,鸡只体质变差、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降低,引起较高的死淘率和养殖成本。而且还会浪费大量的电力资源和对鸡群产生各种应激[2]。
光照强度过强的情况下,能够刺激鸡只神经系统,致使其处于兴奋状态,容易引起打斗、啄癖等不良现象,致使鸡群死淘率增加、生长发育受阻,降低饲养效益和生产性能。并且光照强度过度时鸡群得不到充分的休息,鸡只体质也会逐渐下降,在外界病原微生物入侵时,失去抵抗能力,容易发生各种疾病,降低整体生产性能。
光照强度过弱时,鸡只看不到饮水或饲料,影响采食和饮水,降低生长速度和增加死淘数量。尤其是雏鸡视觉发育不完善,更难以寻找饲料和饮水,并且会长期聚集在一起不爱活动,抑制腿部肌腱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会引起鸡群发生腿部病变,进而降低鸡群生产性能。
虽然橙黄色的光能够推迟鸡群的性成熟,但是到了产蛋期却能够提高鸡群产蛋率,并且橙黄色的光还可以减少鸡群因啄癖发生的死淘现象。绿色的光也可以减少鸡群发生啄癖现象,促使鸡群加快增重速度,但是到鸡群产蛋期能够降低产蛋性能。由此可见不同的颜色的光对鸡群产生的影响不尽相同且有利有弊,养鸡生产中建议采用暖色光可以提高鸡群生产性能。
雏鸡前3d需要23~24h的光照时间,可以刺激雏鸡尽快找到饲料和饮水,增加雏鸡体质和抗病能力,为今后提高产蛋率准好准备。随着日龄的增长逐渐减少光照时间,到5周龄左右光照时间减少到8~10h维持不变,在育成期光照时间不能逐渐增加,否则会刺激鸡群过早分泌性激素,提前达到性成熟而开始产蛋,而光照时间较短可以推迟鸡群性成熟时间。所以建议密闭式鸡舍最好维持8h的恒定光照,开发式鸡舍采取遮黑的方式来尽量减少光照时间,避免鸡群早熟。因为提早成熟的鸡群,产蛋高峰较低且维持时间短,降低整个生产周期的产蛋量[3]。
在产蛋期对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均有较高要求,因为光照管理不当会直接影响产蛋率的稳定性。合理的光照时间和强度能够促使鸡群尽快达到产蛋高峰,并且高峰维持时间长,延长了鸡群产蛋周期和提高生产性能。
整个产蛋期光照时间不能缩短,光照强度不能降低,否则会抑制鸡群性激素的分泌和卵泡的发育速度,进而降低鸡群生产性能。而光照时间也不能过长,否则会引起鸡群产生蛋鸡疲劳综合症。
对于肉鸡来讲光照直接影响肉鸡的生长速度、体重增长和出栏时间,适当延长肉鸡的光照时间可以促使肉鸡采食更多的饲料,来达到增加体重的目的。但是也不能长时间给予20h以上的光照,否则会减少肉鸡充分休息的时间,降低鸡只体质和抗病能力。光照强度对于肉鸡来讲需要适当低一些,避免肉鸡过多活动而消耗能量,减缓体重增加速度,降低饲料转化率和经济效益[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