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卫军
(庆城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745100)
目前,我县畜禽全年饲养量为猪1.743万头、牛2.15万头、羊26.1万只、鸡22.04万羽。全县现有大中型养猪场8个,饲养1.5万头;养牛场5个,饲养0.5万头;养鸡场1个,饲养1.5万羽。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先后建成湖羊养殖合作社77个,饲养湖羊8.3万只。
2019年春防全县共免疫易感牲畜964071头(只、次),其中口蹄疫苗免疫猪13141头,密度100%;口蹄疫苗免疫牛19669头,密度100%;口蹄疫苗免疫羊208284只,密度100%;猪瘟疫苗免疫猪13141头,密度100%;禽流感苗免疫鸡214856只,密度100%;禽新二联苗免疫鸡165143只;羊小反刍兽疫苗免疫208284只;羊痘苗免疫57230只;羊三联四防苗免疫57055只;狂犬苗免疫7268条。
2019年秋防全县共免疫易感牲畜853170头(只),其中口蹄疫苗免疫猪13923头,口蹄疫苗免疫牛18205头,口蹄疫苗免疫羊221345只;猪瘟苗免疫13923头,禽流感苗免疫鸡214854只,禽新二联苗免疫214854,免疫密度均达到100%;小反刍兽疫苗补免39020只;羊痘苗注射56868只;羊四防苗注射60178只。
自2015年动物防疫体系标准化建设以来,县、乡兽医基础设施得到了一定改善,但由于县财力困难、机构设置不合理、技术人员短缺等因素,全县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仍然存在防疫网络不完善,防疫条件较差,对疫病监测、控制、扑杀的综合能力还较弱,兽医社会化服务水平还较低等问题。
自2015年来,先后对驿马、白马、高楼、卅铺、熊家庙等7个乡镇兽医站分别进行了改扩建,乡、村两级防疫、交通设施设备配发到位,乡镇兽医站拉通了网络、接通了电话,县级兽医实验室(290.52m2)、疫苗冷藏室(24.36m³)、疫苗冷冻库(10.97m³)建设完善、正常运行。
防疫网络不健全。由于乡镇政府还不够重视村级防疫阵地建设的重要性,已建立的村级兽医室利用率低,有的乡镇还未建立独立的村兽医室,使配备的各类仪器设备无处安置、管理不到位,有的在防疫员家中,有的在村干部家中,没有做到物尽其用,村级防疫条件依然没有得到大的改观,仍然还是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的薄弱环节,不利于动物防疫工作的长效发展。
部分散养农户也不支持防疫员的工作,防疫员在免疫注射的过程中,部分户主不帮忙保定牲畜,导致防疫员工作效率低,费时费力。
由于乡镇兽医站人事管理、工作生活条件差、技术人员职称晋升渠道不畅等原因,导致大部分正式职工各寻出路,部分职工被乡镇政府用于其他工作,专业技术人员严重流失,兽医站又回到了聘用人员驻守的旧状,而聘用人员均无动物检疫出证资格,产地检疫工作开展被动,人员不足,其他工作推进阻力也较大。
县级实验室经费短缺,没有专项经费,检验设备落后。实验室监测量大、任务重,工作人员严重不足,不能保证实验室工作的正常开展。
县级疫苗冷藏库和冷冻库电费没有专项经费,仅靠单位的办公经费解决,致使单位的业务开支困难。疫苗冷链运输车辆没有专项经费,致使疫苗冷藏车正常运转困难。
乡镇站办公条件简陋,房屋年久失修,屋顶下雨漏水,没有灶房和厕所。水电暖等基础配套建设滞后,大部分兽医站冬季还依靠煤炉取暖,有的兽医站还饮用井水生活、危房办公等。部分乡镇站无人住守,成为闲置场所。
建议将畜牧和兽医合为一家,对全县养殖产业进行统筹管理。增加兽医技术人员招录人数,按照大站5~6人,小站3~4人的配置充实乡站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建议理顺乡镇兽医站技术人员人事归属,由县兽医局进行统一管理,解决业务和人事“两张皮”造成的工作被动。
建议将村级兽医室建设列入当年动物防疫财政预算资金,用于村级兽医室的建设和管理,提高乡镇政府对村级防疫阵地重要性和防疫员安全防护风险的认识程度,有效保障村级防疫人员的人身安全。
建议增加乡镇中、高级技术职称岗位数量,建立健全乡镇兽医站人员技术考核、职称晋升管理制度,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建议省财政列支乡镇兽医站建设经费,改善职工办公生活条件,并要求县财政将兽医站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建议各级政府对乡村兽医在政策、待遇等方面给予倾斜,引导、鼓励、支持专业化社会动物诊疗机构的创立。同时,列支乡村兽医培训专项经费,提高乡村兽医能力和水平,争取得到群众的认可,更好为全县养殖业健康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