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艺文 邝盈妍 叶宇旋 赵贝贝 李 忍 陈 颖 指导 金远林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宝安中医院,广东 深圳 518133)
金远林教授为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康复科临床重点专科带头人,其潜心于针灸治疗脑病的临床及研究工作30年余,创立了“祛瘀生新理论”及相关治疗方法,应用于脑卒中及其并发症的临床治疗,取得良效。笔者作为其硕士研究生有幸侍诊其侧,现研析其临床思路及经验治法。
卒中后强哭强笑属于假性延髓情绪(PBA),是一种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不能随意控制的、与自身感受分离的爆发性哭泣或大笑,常持续数分钟后自行缓解,具有突发性、短暂性、刻板性,常常合并吞咽困难、构音障碍等假性延髓麻性痹症状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症状[1-4]。PBA可继发于多发性硬化、脑卒中、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痴呆等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国外脑卒中后PBA的发病率为11%~52%[5]。目前PBA的发病机制尚无明确定论,根据相关研究,可能与大脑皮层对脑干情感中枢调控的去抑制化、皮质-脑桥-小脑-丘脑-皮质回通路功能障碍有关,同时可能与调控中枢哭笑反射的5-羟色胺(5-HT)、谷氨酸盐、去甲肾上腺素等多种神经递质功能紊乱有关[6-7]。临床上PBA的受关注度偏低,容易漏诊、误诊,常常难以得到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目前西医尚未统一及明确的治疗方案,根据文献资料,主要有5-HT再摄取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药、右美沙芬3类药物,对PBA症状具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作用,同时可能发生恶心、头晕、剥脱性皮炎、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4,6-9]。频繁发作性的病理性哭笑使脑卒中患者产生自卑、逃避、抑郁心理,无法回归社会进行正常的情感沟通和社交活动,延迟康复进程,增加家庭和社会负担。因此,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强哭强笑症状对于促进脑卒中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金远林教授认为,素体本虚,风、火、痰、气、瘀等病理因素乘虚胶结,导致了中风病的发生,其中以气郁、痰阻、血瘀为核心病机,并创新性地将三者合称之为“瘀”。“瘀”贯穿于中风病的始终[10]。卒中后强哭强笑归属中风后“郁证”范畴,不可脱离“中风病”而论,亦以“瘀”为发病根本,《医学衷中参西录》有言“人之神在脑,心脑息息相通”“神明之体藏于脑,神明之用发于心”,故本病与脑、心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脑为元神之府”,主宰人体生命活动和精神活动,中风病后瘀血阻于脑络,新血不得生,髓海空虚,元神失用,神无所主,哭笑无常。心为人身之君主,“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为“任物者”,主宰人体意识、思维、情感等精神活动,《素问·调经论》曰“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从经络学说看,《灵枢·邪客》曰“诸写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心包代心受邪,心包经之病证即心之病证也,《灵枢·经脉》曰心包经“是动则病……心中澹澹大动,面赤,目黄,喜笑不休”;故瘀血可直接蒙蔽心脉、侵害心包经,使血脉空虚,心神荡无所依,情感失于调控,过喜则强笑,过悲则强哭。故卒中后强哭强笑从“瘀”论治方为根本,其一要祛瘀,其二要生新,辅以安神,仅取安神之法则难收良效。
祛瘀生新针法是金远林教授依据“祛瘀生新理论”[11]为指导的经验配穴针法[12]。祛瘀生新理论主要包含以下4个要点。一祛瘀血,扶正气:即通过祛除瘀血,匡扶正气。正如《素问·离合真斜论》曰“疾出以攻盛血,而复其真气”。二祛气郁,调气机:即通过理气的方式,祛除气郁,条畅气机。三祛痰阻,生津精:即通过健脾化痰的方式,祛除停留在体内的痰阻,促进新的津液精的生成。四祛瘀血,生新血:即通过活血的方式祛除瘀血,则新血自生。正如《血证论》所言“盖瘀血去新血已生,新血生瘀血自去,其间初无间隔”。祛瘀生新针法经验配穴由四“泻”穴组和四“补”穴组两部分组成[13]。
2.1.1 “四泻”穴组 包括双侧合谷、丰隆、血海、太冲。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可以通经络,行气血,丰隆为足阳明胃经之络穴,别走太阴,尤擅祛痰,《玉龙歌》曰“痰多宜向丰隆泻”[14]。太冲穴为肝经原气之所聚,与合谷穴相配称为“开四关”。四关为气机之要塞,泻之上可疏泄调达、下可调郁滞,“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畅则瘀血得祛。血海穴为气血归聚之海,主血闭不通,功擅活血散瘀。刺以上4穴,其中合谷直刺1寸得气后,针尖向上行捻转泻法1 min,针感可达肘、肩、颈项及头面部;丰隆穴针尖略向上方斜刺1寸得气后,行捻转泻法1 min,针感可沿足阳明胃经传至头面部;太冲穴直刺0.8寸,得气后,针尖略向上方行捻转泻法1 min,针感可沿足厥阴肝经上行经小腹直达巅顶;血海穴针尖稍向上方斜刺进针1.5寸得气后行捻转补法1min,针感可沿下肢内侧向上,甚至可到少腹部。4穴相配行捻转泻法可达行气解郁,活血化痰之效。
2.1.2 “四补”穴组 包括双侧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太白。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胃之下合穴、强壮要穴,可健运脾胃、充养后天气血、濡养神窍。三阴交既为足太阴脾经之经穴,又为脾、肝、肾、足三阴经之交会穴,脾、肝、肾三脏同调,如《针灸心语》曰“三阴交生气血而补三阴”,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生髓、为血之液,故具有化生气血、益精填髓之效。太白、太溪均为本经原穴,“五脏有疾取之十二原”,二穴共用健脾益胃、补肾益气,双补先后天。以上4穴刺之,其中足三里、三阴交直刺1寸得气后,针尖向上,行捻转补法1 min,针感可直达腹部;太溪直刺进针1.0寸得气后行捻转补法1 min,可有麻胀感传至脚底涌泉穴,太白穴直刺进针0.5寸得气后行捻转补法1 min,以有酸胀感为度;四穴相伍行捻转补法可健脾补肾,化生精血。
金师强调在临证当中要注意随症加减用穴,若合并口角留涎者可加承浆、颊车;若合并言语不利者可加“舌三针”;若合并吞咽困难者可加舌针(中距穴、心穴)。祛瘀生新针法之内涵意指以上八穴,先施予四泻使郁气、痰浊、瘀血等陈旧性病理产物得通,再施予四补使精血津液得生,新血新络得成,是谓“祛瘀生新”。
“安神针法”取穴印堂、神庭、阳白、四神聪四穴。印堂、神庭均为督脉经穴,督脉循行于脊里并入络于脑,联系于脑和脊髓,取之一方面可直接调节督脉经气,起到宁神安脑的作用,恢复元神功能,另一方面可通过督脉总督全身阳经的职能发挥调理全身营卫气血、经脉经气的作用,促进心神恢复。阳白为足少阳胆经腧穴,为胆经、阳维脉之交会穴,“肝藏魂”,肝经与胆经互为表里经,取之可疏泄肝胆、解郁安神、调畅全身气机,使新生之气血可循经上行头面部,元神得以濡养。四神聪属经外奇穴,有镇静安神、醒神开窍之效,《太平圣惠方》曰“神聪四穴,理头风目眩,狂乱疯痫,针入三分”。通过穴位的近治、远治作用相结合,以达“安志调神”之效,与“祛瘀生新针法”配合成方,标本同治,瘀去神安。
《本草从新》有言艾叶“理血气……温中开郁……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有言“凡灸诸,必火足气到,始能求愈”。金远林教授多年临证发现,传统艾灸预热缓慢、灸量有限,结合岭南的冬季气候,暴露施灸部位时,常常寒气大于灸温,临床疗效难以保证,故研创了“大艾条灸法”[15]。本疗法采用艾绒比为25∶1的蕲艾制作成长20 cm、直径6 cm的大艾条,相比直径为1.5 cm的普通艾条,具有预热迅速、灸量充足的特点,患者更容易产生酸麻、灼痛等灸感,从而“气至而有效”。金远林教授以大艾条灸百会穴治疗脑卒中后强哭强笑,《针灸大成》曰百会穴“主头风中风,言语謇涩,口噤不开……心烦闷,惊悸健忘,忘前失后,心神恍惚”“失志痴呆:神门、鬼眼、百会”;《神应经·心邪癫狂部》言“喜哭,百会、水沟”“病变在脑,首取督脉”[16],百会为督脉穴,督脉是诸阳经之总汇,统帅整个经脉系统,督脉入络脑,脑为元神之府,灸之可调神解郁、补阳填髓,同时可通过督脉之维系和沟通作用调节全身脏腑经络之经气,调和人体阴阳。大艾条灸之亦有“先泻后补”之意。《神灸经纶·说原》言“灸者温暖经络,宣通气血,使逆者得顺,滞者得行”,首先,点燃艾条后对准百会穴,距离头皮2~3 cm处,速旺其火,使患者自觉温热灼痛感,是谓“行其气,祛其瘀”;《素问·至真要大论》言“损者温之”,故续以回旋灸百会穴约8 min,有温热感即可,是谓缓缓“益其气,生新血”;如此则旧邪与瘀血得去,新血充盈脉府,元神有所依托。
患某,男性,64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目前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每次1片,每日1次控制血压;有“2型糖尿病病史”,目前服用二甲双胍片,每次1片,每日2次控制血糖。初诊日期:2019年9月16日。病史:患者8个月前因“突发右侧肢体无力2 h”在外院诊断为“脑梗死急性期”,予对症治疗后右侧肢体无力明显改善,并于2019年1月10日行右侧椎动脉血管成形术,于2019年2月19日行基底动脉球囊扩张术加支架植入术,术程顺利,术后出现左侧肢体无力、右侧面部麻木,言语不清,强哭强笑,曾在ICU行生命支持治疗,出院后维持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每日1次、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每日1次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定钙片20 mg,每日1次至今。病情稳定后曾多次在外院进行针灸康复治疗,左侧肢体无力、右侧面部麻木、言语不清较前改善,强哭强笑症状仍明显,家属遂携其求诊。现症见:强哭强笑,见到亲人时可诱发,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言语欠清晰,左侧肢体无力,右侧面部麻木。纳眠尚可,二便调。舌暗红,苔白腻,脉滑数。查体:右侧面部痛觉减退,双侧咽反射减弱;左侧肢体肌力3-级,右侧肢体肌力5-级,左侧肢体肌张力稍增高,右侧肢体肌张力正常;左侧巴宾斯基征阳性。西医诊断:脑梗死后遗症期;PBA。中医诊断:中风后郁证(气虚血瘀证)。治则治法:益气养血、祛瘀生新。治疗方法:1)祛瘀生新针法:取双侧曲池、合谷、血海、丰隆、太冲,针刺得气后,如上法,每10分钟行1次提插捻转泻法;取双侧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太白,针刺得气后,如上法,每10分钟行1次提插捻转补法。2)安神针法:取印堂、神庭、阳白(双侧)、四神聪,平刺得气,留针30 min。3)大艾条灸法:取百会,以大艾条施以回旋灸8 min。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5 d后休息2 d,1周为1个疗程。患者治疗期间一直服用上述西药,治疗1个疗程后,家属诉强哭强笑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续治1个疗程后,强哭强笑症状基本消失,可进行正常情感交流,饮水呛咳、言语不清亦得到改善。2个月后随访患者,强哭强笑症状无再发。
卒中后强哭强笑症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进程,目前临床尚无明确、统一的治疗方案,容易为临床所忽视。本病以“瘀”为核心病机,病在脑、心,一味以安神为治则治法,常常收效甚微,以其根未除也。金远林教授以“祛瘀生新”为总纲,辅以“安神定志”之法,运用“祛瘀生新针法”“安神针法”结合“大艾条灸法”治疗本病,临床上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且复发率低,可为本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