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利
张老师您好:
我饲养的是中蜂,自以为养得很好,蜂群群势普遍比较强,多数都有5~6脾蜂。之前天气较暖,蜂群总是空飞,前几天我们当地气温骤降,群势越大的蜂群边脾出现了蜜蜂死亡,而那些比较小的蜂群结团较好,没有出现这种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呢?蜂群越冬不是提倡强群越冬吗?
读者:孙洪民
孙师傅您好:
您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许多蜂友也都反映这样的问题。很多养蜂资料上都介绍要强群越冬,但是并不是群势越强越好,养蜂理论不能机械化的照搬,要根据当地的气候、蜂群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越冬方法和管理措施,才能保证蜜蜂的正常越冬。
一、强群死亡的原因分析强群死亡率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蜂群群势较强,密度过大造成的。由于群势大,产热能力强,如果不及时采取降温措施,不但蜂群停产很晚,而且也很难结成蜂团。特别是在当前暖冬的情况下,有的蜂群不停产,蜂群内有幼虫或有封盖子,蜂巢温度会更高。虽然外界气温下降,但强群对环境温度变化敏感性较差,导致蜜蜂在蜂巢各个部位趴伏。当外界气温突然下降时,在边脾上的蜜蜂来不及收缩,过于分散的蜜蜂就很容易被冻死,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扒皮”现象。而群势较小的蜂群,由于蜂数少,产热能力差,对外界温度变化非常敏感,当气温稍有变化,蜂王就会停产,并及时收缩结团,抗寒能力显著增强。因此,弱群反而没有问题。
二、强群越冬的问题
一般来说,在比较寒冷的地区都倡导强群越冬,这个提法也没有错,如东北地区过去冬季温度达到-40℃~-30℃,因此强群越冬效果就比较好,死亡率也相对较低,而弱群越冬往往比较困难。但是近几年来,由于暖冬出现,气候环境发生较大改变,如果还是按照过去的方式越冬,就非常容易出现问题,特别是强群越冬,呈现出死亡率高或全群死亡的现象。因此,在繁殖适龄越冬蜂的过程当中,要尽可能地调整蜂群群势,避免出现较大的蜂群。
此外,在暖冬条件下,强群越冬首先容易出现蜂群断子较晚,导致大量越冬蜂参与哺育后代的工作,大大消耗越冬蜂体能。其次,由于群势较大,产热能力比较强,巢温过高,蜜蜂迟迟不能结团,大量空飞,有的蜜蜂冒着低温出巢,有的因低温寒冷无法返回,大量蜜蜂冻死巢外。三是蜜蜂四散趴伏,对外界环境温度变化不敏感,温度骤降时,边脾上的蜜蜂容易冻死。由于以上几种原因,强群越冬如果管理不当,极易出现问题,从而导致强群变弱群。
三、蜂群越冬应采取的措施
1.培育好适龄越冬蜂
适龄越冬蜂才是保证蜂群安全越冬的基础。因此,在秋季一定要在保证蜂群健康的情况下,通过更换新王、合理群势、良好的蜜粉源及奖励措施等方法抓好秋繁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采取平箱越冬,可以通过调子脾的方式,平衡群势,避免群势过大,一般以4框蜂为宜。
2.提早饲喂越冬饲料
饲喂越冬饲料越早越好,最好是在培育越冬蜂之前,最后一个花期结束前储备好越冬饲料,然后集中精力繁殖适龄越冬蜂。这样就避免了培育出来的越冬蜂参加酿造越冬饲料的工作,保存了体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长越冬蜂寿命,也会避免后期因饲喂引发盗蜂。
3.适时停产
在自然状态下,蜂王在越冬前会慢慢停产,但是后期培育的工蜂需要越冬蜂去饲喂和照料,会大大消耗越冬蜂的体力,且后期培育出来的工蜂因天气已经寒冷,无法正常出房或飞行排泄,也无法正常越冬。因此,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迫使蜂王适时停产。由于中蜂无法像西蜂一样采用圈王的方式使其停产,可以通过给蜂群遮阴、加强蜂群通风、加大饲喂量等措施,促使蜂王停产。让适龄越冬蜂不参与哺育和采集任务,节省体能,延长蜜蜂寿命。
4.布置好蜂巢
北方蜜蜂越冬一定要保证脾多于蜂,要充分保证蜂群越冬前有充足的栖息空间。3~4框蜂,放4~5张巢脾;5~6框蜂,可放6~7张巢脾。用平箱越冬,大蜜脾放在两边,半蜜脾放在中间,并对准巢门,保持适当的脾间距,边脾加隔板。
5.强群越冬
对于群势达到5~6 框的蜂群,由于强群抵抗寒冷的能力强,最好采取继箱越冬的方法,保证脾多于蜂,平时要注意采取降温措施,如为蜂群采取遮阴措施,加强蜂群通风以降低巢温,促使蜂群及早结团。平时注意收听天气预报,在寒潮来临前,要提前给蜂群保温遮盖,以防止出现冻死蜜蜂的现象。
以上是我的理解,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