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木尔布拉格 周伟(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王喜云(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新惠畜牧兽医技术服务站)
非洲马瘟是由非洲马瘟病毒引起的,以高热、内脏出血、肺和皮下结缔组织水肿为特征的马属动物急性或亚急性传染病,幼龄马最易感,病死率可达95%以上。该病通过库蠓、伊蚊、蜇蝇等吸血昆虫叮咬传播,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和温热潮湿地区,呈地方流行或暴发流行。
2020年3月,泰国报告首例非洲马瘟疫情,引起我国的高度关注。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及时印发《关于做好非洲马瘟防范工作的通知》,指导开展非洲马瘟流行病学调查、技术储备和宣传培训等防控工作。目前,我国仍是非洲马瘟无疫区,但有资料显示,我国境内已监测到能传播非洲马瘟病毒的媒介昆虫,加上周边国家疫情形势严峻,该病传入我国的风险十分高。为了增强防范意识,笔者对非洲马瘟国际流行形势和疫情防控风险进行分析,争取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有效防控该病。
1327年,非洲马瘟最早在也门被报道。20世纪60年代,在中东和西南亚地区暴发,导致30余万匹马死亡,90年代传入欧洲。目前,全球共有41个国家报道发生过非洲马瘟疫情,主要是从非洲南部传至北非、中东、阿拉伯半岛、西南亚和地中海国家。在东亚地区,老挝和越南等国防控形势也不容乐观,疫情正向我国逼近。据《中国兽医公报》2020年1~10月的统计,海关总署和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关于防止泰国、乍得、斯威士兰非洲马瘟传入我国的公告》,并在《禁止从动物疫病流行国家/地区输入的动物及其产品名录》中列举了禁止从泰国、乍得、斯威士兰、南非、津巴布韦等国家引进马属动物及其相关产品。非洲马瘟疫情在邻国和非洲地区广泛流行,需要我国引起高度重视。
在中国知网(CNKI)文献检索库中,键入主题为非洲马瘟,检索年限为1990——2020年,可检索到111篇中文资料和553篇英文资料;在NCBI数据库中,1990——2020年关于非洲马瘟的文献资料为560篇。30年内关于非洲马瘟的研究资料占相关研究资料总量的85%,非洲马瘟逐渐成为各国研究学者关注的热点,尤其是非洲马瘟的临床诊断和疫苗研究更是科研的重要领域。随着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针对非洲马瘟的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不断提升,目前主要采用的是ELISA诊断和PCR检测方法。在部分疫区国家,采用疫苗免疫接种的方法防控该病,疫苗种类较多,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各国研究学者正致力于研制更加安全有效的疫苗。
我国马种资源主要分布于西南、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现存350余万匹,西南地区占40%左右。我国骡、驴存栏量居世界第二,约为460万头,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北、河南等地。为促进马产业健康稳定发展,我国在广州从化、杭州桐庐、内蒙古伊金霍洛旗投建了三个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切实推动了国内马种资源保护和马产业的发展。中国地势西高东低,东临太平洋,北接蒙古、俄罗斯等国,西连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西以青藏高原与印度等国相邻,南与缅甸、老挝等接壤,西南地区环境炎热潮湿,为蠓、蚊等吸血昆虫孳生提供了优良的自然环境,具有较高非洲马瘟感染的风险。
目前,对于患病马匹没有特异性的治疗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要求,我国对非洲马瘟疫情采取紧急、强制性的控制和扑灭措施,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授权开展科研工作。我国防控非洲马瘟的主要风险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媒介昆虫传播,我国西南边境亚热带丰富的雨水资源和茂密的丛林是吸血媒介昆虫良好的栖息地,蠓、蚊等吸血昆虫很容易跨越国境,给我国西南地区的马属动物造成威胁;二是马产业国际化交流频繁,随着全球马产业的发展,国内马产业有走出国门、引进资源的发展需求,这也是疫情传播的重要风险点。因此,媒介昆虫监测、扑灭,马属动物流行病学调查、疫苗研发等方面应加大科研投入。各地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海关、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等政府部门还应加强监管和检疫力度,联防联控才能共同防御非洲马瘟病毒于国门之外。
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要求对跨境马属动物开展检疫工作,禁止从疫区调运马属动物及产品;加强对国内马属动物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尤其在6~9月要做好场区消毒灭蚊工作;引种和比赛交流必须依法申报,落实检疫隔离管理,发现染疫情况应及时依法处置;通过多渠道开展科普宣传,联合更多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非洲马瘟的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