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兆军
(甘肃省泾川县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中心,甘肃泾川 744306)
引发猪腹泻的病毒主要包括猪传染性肠胃炎病毒(TGEV)、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猪轮状病毒(PoRV)以及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10日龄左右的仔猪如果发生腹泻,很有可能是这几种病毒发生混合感染。根据腹泻病的发病症状进行临床鉴别有一定难度[1~3]。因此,兽医不断要研究相关内容,为临床诊治积累经验。
本地区某养猪场母猪与仔猪有不同程度腹泻症状。猪群都进行了流行性腹泻与胃肠炎的二联活疫苗注射,且每年都会定期接种相关疫苗。发病后,饲养员自行将青霉素、安乃近以及乙酰甲喹等药物拌入饲料饲喂,猪群感染情况没有得到有效好转。
母猪及仔猪出现腹泻症状的同时伴有体温偏高,也有个别母猪体温正常,有食欲减退现象,精神状态不佳,与平时的状态有很大差别,喜欢趴卧,排出的粪便呈现出黄绿色水样,严重者出现喷射状排便。仔猪表现出反应迟钝,食欲下降,同时有呕吐现象,精神表现沉郁,排便呈水样,带黄色气泡。病症轻重与年龄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年龄越小的仔猪情况越严重。初生仔猪发病时间通常在1~2 d内,出现腹泻症状后1~3 d表现出脱水现象,病死率可达90%以上,养殖户损失严重。
对病死猪进行剖检,发现小肠扩张,且有大量黄色液体充斥在小肠内部,肠壁非常微薄,呈透明态,肠系膜内有显著的充血现象,同时伴有淋巴结水肿,肝脏与肺脏内部肿大并伴有出血。
采集病死猪脾脏、肺脏等器官送研究所兽医中心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表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检测结果为阳性,阳性条带的扩增状态表现在325 bp左右;猪德尔塔冠状病毒同样为阳性,扩增阳性条带在684 bp 左右;猪瘟病毒、猪蓝耳病病毒等均没有出现阳性条带。根据猪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结果进行综合判断,该猪场内的病猪可以确诊为PDCoV、PEDV混合感染。
患病仔猪腹泻症状较为严重,出现明显脱水时采取补液治疗,所用药物为50%葡萄糖注射液、10%恩诺沙星注射液与复合维生素B的混合制液,配置比例为40∶2∶1。患病猪完全康复后,取适量血清和血液供新生仔猪口服。同时配合保健方法,增强猪群自身免疫力,改善腹泻症状,具体做法是在饲料中添加50%复方黄芪多糖、电解多维、30%阿莫西林,每吨饲料按照25:100:18的比例进行配比,平衡猪群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功能,促进消化,缓解腹泻。
在采取有效治疗措施的同时,为防止病情蔓延,养猪场对猪群也作了针对性处理。首先,对分娩舍日龄相近的仔猪进行整合,严格控制每舍头数,日龄达到10日的仔猪,按照不同批次送至代养场。其次,对存在腹泻症状的病猪,控制好喂食量,饲养人员采用手动方法投食,观察病猪食欲变化情况,每天做好记录。对分娩舍仔猪,若发生腹泻,直接淘汰日龄不足1周的仔猪,日龄超过1周的仔猪,将口服补液盐与饮水混合后投喂。另外,用水将腹泻母猪粪便进行稀释,采取分批返饲方法处理后备舍和妊娠舍现存猪,为确保临产母猪顺利生产,需优先返饲妊娠晚期母猪。为达到理想的返饲效果,猪群饮用水中混合加入了适量多维。在此期间,应暂停查情配种工作。完成猪群返饲后,结合母猪食欲变化及具体进食量,为避免发生蓝耳和肠炎,饲料中应混入适量金霉素和替米考星一同投食。最后,仔猪断奶后,需立即清洗空舍并进行消毒,供下一批临产母猪使用[4~5]。
按照上述方法对患病猪进行治疗,3~5 d后病情逐渐好转,结合所采取的猪群处理措施,可有效避免病情复发和蔓延。1个月后进行回访,该养猪场猪群近期无腹泻、呕吐症状出现,猪群生长状况良好。
猪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定期开展消毒工作。保持养猪场内整洁、通风、干燥,控制好猪舍湿度,及时更换饮用水,做好猪卫生消毒工作。彻底清理水槽内的残留物,避免饲料发霉变质。及时处理母猪产床及保育舍内的粪便以及已经受到污染的垫料,可以用5%~10%的漂白粉或石灰乳+2%的氢氧化钠交替消毒。针对周边环境的污染,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生产区与生活区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避免养殖场的环境对周边造成影响。
及时接种疫苗,对全群猪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二联活疫苗注射,保持(HB08株+ZJ08株)2头份/头,疫苗注射15 d后,要针对没有产生抗体的母猪再次进行疫苗接种,保证疫苗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初生仔猪同样也要注射疫苗,让仔猪形成病毒免疫状态。同时定期接种,形成群体免疫,增强猪群免疫力,预防多种传染性疾病。
合理选择母猪饲料,要选择正规厂家的安全饲料,不要为了节省成本选择便宜低廉、没有保证的饲料,从根本上避免母猪免疫力受到影响。保证母猪的营养供给,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葡萄糖、电解多维以及黄芪多糖等,丰富母猪营养配比,提高母猪抵抗力与免疫力。仔猪出生后,应帮助仔猪尽早获取初乳,并在保育舍内保持仔猪有干净无污染的饮水。仔猪断奶后仍需坚持少量多食,避免饲喂过饱,禁止饲喂霉变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