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猪增生性回肠炎的临床诊疗报告

2021-03-28 02:02何生伟
中兽医学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胞内养猪场肠炎

何生伟

(甘肃省靖远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甘肃靖远 730600)

猪增生性回肠炎(Porcine Proliferative Enteropathy)是由胞内劳森氏菌(Lawsonia intracellularis)引起的一种猪常见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小肠上皮细胞增生等,猪在发病后会产生腹泻、食欲减退等现象,影响猪生长速度。尤其是我国近些年经济发展逐渐加快,养猪业呈现大规模发展,养殖业对于猪增生性回肠炎研究力度也在逐渐加大。

1 发病情况与流行病学调查

某地养猪场育肥猪突然死亡4头,其余育肥猪也出现严重腹泻,同时伴随大量出血,食欲停止。在此之前,该养猪场的断奶仔猪腹泻症状,经过治疗也只是环节,没能彻底根治。随后,从仔猪到保育猪直到育肥猪,都出现腹泻问题,养猪场猪只普遍存在精神状态不佳,粪便也因腹泻呈现稀粥状。仔细调查发现,除生产母猪,其余猪只近一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腹泻。仔猪与保育猪卫生条件较差,养猪场整体养殖环境也对猪只正常生长造成影响。该养猪场投入运营时间较长,但是在饲养、防疫等方面制度与力度相对较差,因患病而死亡的损失要远高于同等规模其他养猪场[1]。在这种状况下,收购生猪人员给出收购价较低,让生猪养殖经济效益仅有微薄利润,尤其是在2018—2019年,因市场生猪采购价格波动,导致该养猪场出现亏损。养猪场场主对养殖行业产生一定抵触心理,不愿再投入额外成本进行养猪场管理,改造养猪场计划搁浅。多种问题综合在一起,导致该养猪场的病情呈现严重恶化。

2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对该养猪场进行进一步临床检查发现,死亡育肥猪因腹泻导致身材瘦弱,其他存在严重腹泻的病猪育肥猪体温普遍较低,精神状态极差,没有太多食欲,身体状况不佳。养猪场内猪普遍习惯饮用猪圈低洼处的污水,排泄物也以稀薄黄色粪便为主,少数猪有血样粪便。养猪场2~3个月的育肥猪体温普遍较低,食欲与精神状态不佳,很多保持侧卧,很少进行活动,粪便以灰色水泥样、暗色水样等为主,少数育肥猪粪便夹杂血丝。患病保育猪皮毛与肌肤状况较差,部分保育猪腹部病态肿大,甚至少量猪只的皮肤发白,身体普遍消瘦[2]。

仔猪体温与精神状态并无太多问题,但是身体普遍脏污,当前生长状况与实际日龄不相符,呈现迟缓发育状态,部分个体因营养不良呈现严重消瘦,少数病猪因消瘦,导致脊梁如镰刀般弓起,整个养殖场猪群状态不佳。

经养猪场场主同意,对病死猪进行剖检发现,病猪回肠、小肠黏膜相较于正常状况明显有增厚状况,部分组织有出血,少量组织坏死。检查死病猪小肠发现,小肠末端增生且伴随凝固性坏死,结肠含有大量带血丝沥青样粪便,病死猪肠腔普遍存在胀气问题,少数有炎性分泌物。病理剖检技术后,根据养猪场临床症状,以流行病学调查作为参考,并对养猪场不同生长阶段活猪抽血检查,排除非洲猪瘟、病毒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仔猪红白痢等,将该养猪场发生的规模性危害确诊为猪增生性肠炎。为保障养殖户利益,立即采取相应手段进行治疗,避免因治疗时间不及时造成更多猪只死亡,影响养殖户经济效益。

3 科学手段控制与恢复

总结大量临床经验发现,养猪场因感染胞内劳森氏菌而产生猪增生性肠炎虽不会有较高的死亡率,但会迅速影响全部养猪场内的猪只,出现无法彻底根治的腹泻,缓慢消耗猪只精神状态,影响猪身体状况。应及时选择适合药物进行治疗,使用肠道调节剂、保护剂等辅助猪只恢复身体状况,做到及时控制病情。

3.1 病情慢性的病猪治疗

对养猪场目前没有明显症状的猪只,无论年龄,每吨饮用水中需加入20%泰万菌素500 g、绿益态1000 g,连续饮用10~14 d,增强养猪场整体猪群对猪增生性肠炎的抵抗力。对有前期患病症状的慢性患病仔猪、保育猪,饲喂混有泰乐菌素与主要成分为果寡糖的肠泰饲料,并于每吨饮用水中混入1000 g的阿莫西林可溶性粉,连续饲喂7~14 d;对已经有较为明显症状的慢性患病育肥猪,还要增加饲喂含有维生素、微量元素的回速壮,补充育肥猪身体素质,饮用水与仔猪、保育猪相同,也是持续观察7~14天[3]。

3.2 病情恶化、腹泻严重的病猪治疗

对养猪场内病情严重的病猪,选择对猪增生性肠炎敏感药物进行治疗,注意因病出血,避免猪只出现继发性细菌感染,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可在猪后海穴注射恩诺沙星(每千克体重2.5 mg),环丙沙星(每千克体重5 mg),交替注射,每天2次,持续给药3~5 d,观察病猪情况;口服补充适量补液盐,防止脱水。对腹泻严重且伴血丝、组织碎片的病猪,则需在保持以上药物注射的条件下,在每头病猪颈部位置注射5~10 ml止血敏,每天2次,连续3 d。

为防止病猪在治疗中出现继发性细菌感染,可在每吨饲料中拌入20%泰万菌素500 g、30%阿莫西林1000 g,饲喂5~7 d[4]。同时,每吨干净饮用水中加入肠道调节剂绿益态1000 g、肠泰,连续7~14 d,保持病猪机体正常的酸碱度平衡,促进肠道有益菌群增殖,避免在病猪身体抵抗力下降时受到其他病菌影响。改善病猪对肠道生理结构,增强养猪场整体猪群抗病能力,可有效促进猪群恢复正常状态。体重50 kg以上的育肥猪除使用以上方法进行常规治疗,还可于每吨饲料中拌入回速壮1000 g,持续饲喂,直到育肥猪出栏。同时,在饲料中补充维生素与微量元素,增强育肥猪营养吸收能力,加快生长速度,提升饲料转化率,改善育肥猪肉质。

4 防治心得体会

养猪场出现大规模猪增生性回肠炎患病主要是在猪只断奶后期、育肥猪2个阶段,尤其是2~3月龄的育肥猪,猪增生性回肠炎发病率最高,春、冬两季最容易爆发。猪只感染胞内劳森氏菌后,会有10~15 d的潜伏期。随着病情的逐渐严重,患病猪只会出现腹泻,特点为无法彻底根治、间歇性恢复腹泻。

胞内劳森氏菌可导致猪只肠黏膜病变,营养物质吸收效率直线下滑,造成患病猪只发育迟滞,生长远落后于同龄健康猪,饲料转化率明显下降。根据近些年的一些国内调查检测发现,部分养猪场猪只早在仔猪保育工作结束后已感染胞内劳森氏菌,猪增生性回肠炎在一些现代化规模养猪场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虽然急性型患病不常见,但是一旦患病,病猪会在出现腹泻前死亡。

慢性型猪增生性回肠炎较为常见,保育猪、育肥猪患病率最高。如果不及时治疗,极容易出现养猪场大规模病菌感染。猪增生性回肠炎以消化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以病猪为主要传染源外,患病猪只粪便也具有同样病菌感染能力。胞内劳森氏菌可以在粪便存活较长时间,让养猪场产生持续感染危险,处理不当还容易对同地区的其他养猪场造成威胁。做好饲养管理,为猪群提供优质生存环境,对控制猪增生性回肠炎具有明显效果。病死猪尸体不能就地掩埋,病菌会通过土壤渗透至地下水,造成更为严重的生态影响,对本地区养殖户也会产生严重的安全隐患,需要在相关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焚烧,处理病死猪尸体要远离养猪场,避免带来其他问题。

5 结论

猪增生性回肠炎正以高发、多发影响我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影响猪健康发育,难以高效转化饲料,可对养殖户经济效益产生负面影响。除对患有猪增生性回肠炎病猪进行治疗外,也要做好前期防治工作,加强日常猪饲养管理,综合提升猪身体素质,做好养殖环境卫生。

猜你喜欢
胞内养猪场肠炎
禽坏死性肠炎和冠状病毒性肠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基于1500以太网养猪场的智能饲喂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胞内分枝杆菌及偶发分枝杆菌对小鼠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
养猪场的提升离不开智能饲喂系统
规模化养猪场疫苗免疫的关键技术
尿感方清除受感染膀胱上皮细胞胞内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作用
1961年刘少奇湖南农村调查:在养猪场住了6天6夜
藏医治疗慢性肠炎
藏药六味肠炎灵治疗肠炎临床疗效观察
糖皮质激素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中Foxp3及其胞内CTLA-4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