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军
(百色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网络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围绕“植根百色、服务广西、面向全国,对接东盟,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培养具有百色精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专业知识扎实、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学校总体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修订[1]。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按照先到企业(行业)、标杆学校以及同行学校开展前期调研,然后分析毕业生潜在的就业岗位,确定学生的培养规格及能力要求,最终确定课程体系基础的先后顺序上在2019级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
网络信息产业是21世纪科技、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网络信息产业具有以下特征:①涉及的相关领域广泛;②影响力大;③市场需求前景广阔。网络新技术的发展,将给网络相关行业带来的巨大发展潜力,同时也能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2-3]。根据网络工程岗位的企业属性,地方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可以到网络系统集成与服务公司、网络安全及维护公司、网络应用软件开发公司、事业单位以及社会机构等企事业从事相关的技术工作。
我国在2010年10月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4],决定中指出,网络新兴产业是能引导未来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力量。网络以及相关产业产值占我国GDP比重从2015年8% 跃升到了2020年15% 左右。而随着网络新技术进入主流应用领域,在未来几年的人才需求市场中,涉及软件定义网络、无线与移动网络、IPv6技术、大数据及云计算等新兴技术领域,将会出现大量的工程技术人才缺口。
通过前期的调研分析,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在毕业后可以从事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网络系统的组建、管理以及运行维护;网络安全维护;网络应用软件开发;新兴网络技术应用等相关工作。
通过调研发现,近年来同类地方本科院校网络工程专业在专业建设总体水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质量都可以看出,网络工程专业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规格上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地方院校所培养的毕业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上还不能满足企事业单位所需要的高质量网络工程应用人才的要求。相关企事业单位都反映网络工程毕业生在很大一定程度存在知识陈旧、应用能力不足、职业综合素养较弱等问题。其次,由于地方院校网络工程专业由于学校自身办学条件不足的限制,导致很大程度上采用原来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未能结合新工科人才要求培养学生,从而导致地方院校网络工程专业在专业建设上亟待提高。地方院校在网络工程人才培养上普遍存在人才培养定位不清晰、培养方案未能及时社会需求进行调整,校企合作只停留在表面、不够深入、与新工科培养要求有一定的差距等问题[5-7]。
从调查结果发现,我校网络工程专业在培养出的学生基本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学生基本能胜任网络工程各种岗位的需求。但也存在的一些不足:第一,学生对网络工程专业的认识不足,网络工程应用能力相对较弱对;第二,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过于笼统,导致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培养学生知识深度不够;第三,过多考虑现有教学条件、师资力量导致在课程设置上存在不合理的地方;第四,学生不知如何根据就业市场结合自身特点选择方向模块课程;第五,部分学生的动手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通过调研发现,网络工程专业存在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人才培养要求;课程体系不能根据企事业人才需求趋势进行灵活调整;在人才培养上不能很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问题。网络工程专业虽然目前已建立了若干校外实习基地,建立了合作办学、合作育人的机制,但往往只停留在合作协议的签订上,后续的落实工作上还需进一步完善、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不够深入,还需更进一步强化。而且未能紧跟现代网络新兴技术的发展,未能结合云计算、大数据、5G 移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迅猛发展趋势培养相关人才。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虽然也意识到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性,而且对实践教学设计加以了强化,以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应用能力,但是在教学上仍然采用传统的本科教学模式,学生进入社会后无法很快适应工作岗位。
1.6.1 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还不够明确
原人才培养方案存在专业发展平台模块以及模块课程在设置上不够合理、定位不够清晰、整合不够科学等问题,未能够明确培养学生哪方面的应用能力,导致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以及兴趣不知道该选择哪个模块。
1.6.2 实验、实践的学分、学时还需进一步调整
原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发展课程中理论学时还是占了很大比例,不能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的要求。
1.6.3 网络新型人才课程设置还不够合理
原人才培养方案无线与移动网络、大数据、云计算、数据中心、软件定义网络的课程还有待整合。
1.6.4 与新工科的培养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还未满足新工科建设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采用面向产出的人才培养体系,而且强调结果,遵循“反向设计,正向实施”的原则。坚持“学生——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核心理念。网络工程专业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及体系,产出的网络工程人才与网络应用新需求存在明显的不一致。网络工程专业该如何结合新工科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定位上,培养体系建设上,人才培养规格设计上、课程体系设置上、教学内容优化上等方面我校网络工程专业还处于观望阶段,尚未开展。
本专业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立足百色、服务广西、面向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数学和计算机知识,掌握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安全和应用开发相关知识、技能和方法,具备 “百折不挠、奉献拼搏、团结务实、争先创新”百色精神特质和工科基础理论知识、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8]。
图1 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市场需求,强调学生的基础知识,突出培养实践应用能力培养,重视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贯彻新工科的教育理念为依据确定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达成为目标,按照反向设计的原则,由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确定课程,构建以核心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体系。
本专业学生最低毕业总学分: 164学分。其中,(1)通识课最低学分要求:45学分,包含必修37学分和选修最低8学分。(2)专业基础课最低学分要求:30.5学分。(3)专业核心课最低学分要求:24.5学分。(4)专业发展最低学分要求:29.5学分。
严格按照“百色学院关于制(修)订2021版非师范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编写人才培养方案。最低毕业学分、选修学分占总学分比例、选修学时(学分)占总学时(学分)比例符合学校要求。
理论课程体系
专业核心课程根据国家标准设置,主要包括数学类,如离散数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类,如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等;网络基础知识类;如: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安全。
网络通信协议分析、路由与交换技术、Linux服务器管理与应用A、计算机网络管理、云计算技术、、大数据可视化、互联网爬虫及数据处理、数据分析与挖掘。
(如表1所示)
表1 各类课程的学时、学分及占比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时、学分上进行了优化,对实践创新平台不同网络能力模块按照就业岗位的素质、能力要求进行了重新整合。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侧重点在于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应用网络工程解决实际生产活动的能力,突出了新工科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