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璐 曾 韧 余艳兰 蔡喆燚 陈新宇
1.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湖南长沙 410007;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湖南长沙 410007;3.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湖南长沙 410007;4.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湖南长沙 41000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因其致病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迅速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1]。在国务院防疫指挥部的号召下,我国医务人员积极奔向抗疫一线参与疫情救治工作。据统计,参加抗疫工作的医疗队员中护理人员占70%,成了救治工作中的主力军,故护理人员拥有良好的身心状态和支持系统是战役取胜的关键[2]。然而,她们参与抗疫救治工作的真实体验又如何呢? 因此,本研究对护士参与抗疫救治体验的质性研究进行meta 整合,深入挖掘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中的真实体验,为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能获得更加全面有效的支持系统而指明方向。
纳入标准:①参与新冠肺炎救治工作的护士感受、看法、经历与心理体验;②研究类型为质性研究,包括以现象学、描述性分析等理论为研究方法的各类质性研究文献;③研究对象为国内参与新冠肺炎救治工作的一线护士。排除标准:①重复发表的文献,或网络首发被撤回的文献;②国内护士参与国外新冠肺炎救治工作的体验;③资料信息不全的文献或综述。
计算机检索维VIP、Wanfang、CNKI、CBM、PubMed、Medline 数据库。对2019 年12 月1 日—2020 年4 月30 日符合纳入标准的质性研究文献进行检索。中文检索词主要为:新冠肺炎、护士、救治体验、真实体验、心理体验、访谈、质性研究。英文检索词为:COVID-19、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2019-nCov、nurse、nursing、treatment experience、experience、qualitative study、qualitative investigation。
由2 名研究者独立按照关键词进行检索,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再交叉核对。如意见不统一则讨论解决。提取的内容有:作者、研究时间、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提取主题。
采用澳大利亚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3]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评价。此评价标准每项均以“是”“否”“不清楚”来评价。意见不一致时由研究小组共同讨论是否纳入。纳入的研究质量分类如下:A 级,完全满足上述标准,发生各种偏倚可能性最小;B 级,部分满足上述标准,发生偏倚可能性中;C 级,完全不满足上述质量标准,发生偏倚可能性高。最后纳入质量等级均为B 级研究。
采用汇集性整合[4]方法对提取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者反复阅读原始文献、充分理解其含义并提取研究结果,然后由第一、二作者分别依据JBI 系统评价工作手册[5]对原文中每一个数据进行可信度评价,出现意见不一致时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决定。最后仅对可信度较高(毫无疑问和可信的)原文数据进行整合,将纳入研究的相似结果归纳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类别,最后归纳为整合结果。
初步检索获得文献175 篇,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逐层筛选,最终纳入14 篇[6-19]文献。文献筛选结果及流程见图1。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图
纳入研究文献的基本特征。见表1。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见表2。
纳入的14 项[6-19]研究,经评价、理解、分析、归纳、整合56 个结果并形成9 个类别,且最终得出3 个整合结果,以期为灾害管理者在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从多角度理解抗灾一线护士提供思路。
2.4.1 整合结果1:抗击新冠肺炎一线护士承受着多方面的压力 ①类别1,身体影响:抗疫一线护士工作强度大加之防护装备限制活动,隔离病房内超长时间工作[9,12,15],一刻都不能停歇,工作全靠毅力支撑[13],身体极度疲惫[15],他们从没想会是这种上班状态[18]。②类别2,心理影响:抗疫一线护士在参与救治工作时会担心自己不能胜任工作[16],恐惧自身防护不到位,健康受到威胁[7,14],从而成为病毒传播者[18]。有时护患关系中矛盾重重,护士内心会充满寒意[14]。而有的一线护士会担心是否有强有力的后方保障,让自己无后顾之忧地冲在前线[7]。③类别3,社会压力:因为国家、社会、医院对疫情的高度重视,加之就诊人数多,医疗资源紧张,防护物品缺乏等原因,一线护士感到社会工作压力巨大[8,12]。除此之外,医护人员身份原因遭到社会的歧视和孤立也是一线护士社会压力源[9,13]。④类别4,家庭压力:疫情当前,护士舍小家顾大家,担心自己会将病毒传染给家人而进行自我隔离,父母生病都无法照顾[8-9]。
2.4.2 整合结果2:抗击新冠肺炎一线护士期望多方面的支持与指导 ①类别1,知识缺乏:因早期对新冠肺炎的认识有限,抗疫一线护士在护理患者时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来调整护理方案[7,10,16],容易产生自我怀疑。部分参加抗疫一线护士因为资历浅,传染病知识积累不足,加之应急培训仓促,防护培训较少,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显得不足[11,15,17-18]。②类别2,期望社会、政府的支持,并得到相关支持:抗疫一线护士希望院领导能看到他们的辛苦与付出,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同时能保证物资人力充足[12],也希望普通民众提高对新冠肺炎的认识,减少甚至切断传播途径[7]。部分抗疫一线护士也感受到了来自医院、社会各界的爱,如同事、朋友的慰问[15],护士长、院领导的得力领导[10],爱心人士、爱心基金会的捐资捐物[18]等,这些都是他们能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得力保障。③类别3,对结局的不确定性:新冠肺炎目前没有特效药,只是常规的营养支持、预防感染、激素治疗等,隔离的患者也表现得很暴躁,抗疫一线的护士很苦恼,他们多么希望患者能扛过去[17]。
2.4.3 整合结果3:抗击新冠肺炎一线护士职业认同感、价值感得到满足 ①类别1,积极面对、接受现实:有的护士表示参加抗疫一线是本职工作,应该做好这项工作[6],有的护士表示能参与救治工作是一份责任更是职业使命[15.18-19],理应背水一战,为患者赢得生机[7]。随着救治工作经验的积累,许多抗疫一线护士能进行自我调适[19],积极面对各种困难与压力[14],这对他们而言是一种成长。②类别2,个人及团队价值感得到提升:部分男护士对自身职业不自信,但是这次参加抗疫一线他们感觉自己就像出征守护健康的铠甲勇士,非常自豪[16]。在护理患者时护士能不分彼此相互协作沟通,积极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6],为患者所做的一切能得到患者及家属的感激与回应[15],全社会对护士价值的认可与理解[18]。因此,在工作中获得的成就与感动让抗疫一线护士职业价值感得到提升[20-21]。
表2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
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我国护士在参与国内新冠肺炎救治工作期间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政府和社会应给予全方位的支持与指导,如护理管理者应进行人文化管理,关注护士心理,共同促进护士身心健康;建全人才培养机制,加强护士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医院及社会多方面给予护士肯定与关注,提高护士职业认同感、价值感,从而促进护理工作者全身心投入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线,充分发挥个人的职业与社会价值。
因本研究纳入的文献均为国内文献,尚未具体区分一线护士的工作区域、场所及护理患者病情的轻重,不同学历资质工作背景的护士在面临救治任务时也有着不同的体验,建议在将来对参与公共卫生事件救治的护士的学历、资质、工作背景进行相关研究,以为各级医院在培养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护士的综合能力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