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时期大型院落建筑探讨

2021-03-28 17:07李萌
关键词:二里头院落宫殿

□李萌

院落式建筑是指外有回廊或院墙, 内有多间或多座房屋,各房屋间可能相连,也可能不相连,整体属相对封闭的同一组建筑[1]。由同一时期若干座独立的单体建筑围合成相对封闭的建筑组合亦属此列。 故本文所探讨的大型院落建筑是指在空间上各建筑要素组成一个相对封闭的整体, 时间上具有一定共时关系的大型建筑遗存。 自殷墟发现大型宫殿建筑以来, 学界多着眼于单个基址的复原研究。与此同时,部分学者开始对三代大型建筑做宏观考察,多集中于建筑形制、布局,进而延伸至对三代礼制的探讨。 而关于夏商时期大型院落建筑的类型,时空下的形制演变,二者间细部的异同等问题则未充分关注, 故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试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一、夏商时期大型院落建筑基址的类型

目前考古发现的夏商大型院落基址共20处,见于河南偃师二里头、偃师商城、焦作府城、安阳洹北商城和殷墟等遗址, 山西垣曲商城,湖北武汉盘龙城。 根据形制变化,可分为多重院落和单体院落两大类。 前者多为庑殿一体式,表现出院落重数的差异;后者又具体可分为堂庑分离式和堂庑一体式两种类型。

A 型:多重院落

由一组存有一定共时关系的庭院构成。 该型建筑基址在夏商时期皆有发现。 除二里头宫殿区3 号、5 号基址未发现围墙外, 多数院落外围由廊庑或附属建筑围合而成, 内部都以若干殿堂相隔构成殿前庭院,且各庭院间多彼此相通。具体有偃师二里头3 号基址[2]637、5 号基址[3],偃师商城宫殿区西侧建筑基址群[4],焦作府城1 号宫殿基址[5],垣曲商城宫殿区夯土基址[6],湖北武汉盘龙城F1、F2、F3组基址[7-8], 安阳殷墟大司空C 区建筑群、D 区F48[9]。现以偃师二里头宫殿区5 号基址、焦作府城1 号宫殿基址试做说明。

偃师二里头5 号基址位于宫殿区中部偏东,是一座由南北向四进院落组成的大型建筑基址,整体近方形,总面积逾2700 平方米。 各院落主殿均为建在夯土台基上的内有隔间的排房式建筑,木骨泥墙结构,每个隔间南侧应对应一门道。各主殿相隔构成殿前庭院,庭院外围未见围墙。在该院落范围内发现5 座同时期的高等级墓葬及大量灰坑等遗迹。 (图1-1)

焦作府城1 号基址位于城址的东北部, 具有南北两重院落,平面近长方形,南北长70 米,东西宽35 米,现仅揭露基址西部。 正殿位于该院落中部,南北宽14.8 米,其上发现有零星柱洞和石础遗迹。 南殿宽7.5 米,与主殿和西配殿相接形成南部庭院;北殿宽4.4 米,与西回廊与主殿相接形成北部庭院。 (图1-2)

B 型:单体院落

Ba 型:堂庑分离式

整个建筑由四周围墙或廊庑围合而成,构成空旷封闭式的庭院, 院落内部为独立存在的单体式殿堂,且殿堂不与围墙相连,整个院落形制近似于“回”字形。偃师二里头1 号宫殿和2 号宫殿[10]138-159属于此例。

偃师二里头1 号基址平面为近方形, 东北角内凹,方向352°。由主殿、四周回廊、南面门塾及东北角附属建筑组成。主殿位于院落北部,建于夯土台基偏北位置。 台基现高出地面0.1~0.2 米,东西长36 米、南北宽25 米,四面有一周排列规整的大小柱洞,分别为主殿的檐柱和挑檐柱。台基南部较为空旷的地面可能为殿前踏步[11]178-236。主殿内部未发现隔间,东西长30.5 米、南北宽11.4 米。院落是由围墙和廊柱组成的回廊围合而成的。 西部墙基保存较好,全长98 米,保存87 个小柱洞,墙体应为木骨结构。西侧围墙内侧有一排南北向柱洞,与西墙形成朝内单坡式回廊,廊宽3 米。东、北、南三面墙基内外皆发现柱洞痕迹, 与墙体形成中间起脊的双面坡式回廊,内外廊皆宽3 米。门塾位于院落南部,与主殿相对,东西长28 米、南北宽13 米。东西边缘两侧门塾与南回廊相接,略宽于南廊。门塾间有3 条门道相隔,将其分为四部分。庭院东北角发现一处小型独立居室, 有学者推测可能为东厨[12]。 (图2-1)

偃师二里头2 号基址平面呈长方形, 南北长72.8 米、东西宽57.5~58 米,方向354°,是由主殿、东西回廊和四面围墙、门塾组成的大型院落建筑。主殿坐北朝南,建在长方形夯土台基上,台基东西长约32 米、 南北宽约12.5 米, 现高出庭院地面0.2 米。殿堂位于台基中部,殿内有两道隔墙,面阔三间,外围有一周廊柱组成的殿前回廊,台基南侧发现三处台阶痕迹。院落四周均有围墙,东、西、北三面围墙为夯土结构,南部围墙为木骨结构。四周围墙附近皆发现与之平行的柱洞, 与围墙形成院内回廊。 门塾位于院落南部偏东,东西长14.4 米、南北宽10.65 米, 面阔三间, 一条门道从中部穿过,将其分为东西两部分,两侧与南廊台基相接,相接处略宽于南廊。 院落东回廊中部有一木骨泥墙围合成的小型建筑。院落东南、西南角各有凸出南廊外的小型开放式房屋,可能与警卫房、哨位有关[11]。 (图2-2)

Bb 型:堂庑一体式

该型是由一周廊庑和主体殿堂围合而成的[1]。Bb 型院落发现较多,见于偃师二里头宫殿区6 号基址[2]663,偃师商城宫殿区3 号[13]、4 号[14]、5 号基址[15],洹北商城宫殿区1 号[16]、2 号基址[17],殷墟宫殿区乙11 组基址[18]、乙20 组基址[19]、丁组基址[20-21],殷墟刘家庄北地F79[22]。 1981 年发现的殷墟小屯村丁组大型院落基址由存有一定共时关系的北、西、 南三座单体式排房建筑构成。 北部建筑为主殿,西部有西庑,与主殿相接,南部建筑有门塾和回廊,东侧临近洹水,无东庑,三座建筑作为一个整体使用[23]。 这种建筑形式在已知夏商大型院落中并不多见, 可能为该型院落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特殊类型,暂归为此型。

图1 A 型院落建筑基址平面图

偃师商城宫殿区5 号建筑基址平面近“凸”字形,整个院落由正殿、东西耳庑、东庑、西庑、南庑、门塾构成,东西长102 米,南北向中部宽约82 米、东西两端宽约70 米,方向10°。主殿坐落于院落北部正中,建于夯土台基上。现东西长53 米、南北宽约14 米。 台基边缘有一周回廊,南侧有四处台阶痕迹。郭明先生曾指出,商代主体殿堂的台阶数目与房间数目对应[1]。 若此,5 号基址主殿应面阔四间。东西耳庑与四面廊庑结构一致,外侧为双木骨结构围墙,内侧有回廊,单顶坡式,彼此相通。门塾位于南庑中部,不与南庑相接,略宽于南庑。 三条门道将门塾分为东西两部分, 东西长约22.5 米、南北宽约14.2 米。 门塾南缘外侧有一排用石块铺成的散水,正殿南侧台阶处发现9 个“狗坑”遗迹,头皆朝南 (偃师商城3 号、6 号基址也有类似情况)。 (图3-1)

洹北商城1 号基址平面呈“凸”字形,由主殿、耳庑、西厢建筑、门塾组成,东西长约173 米、南北宽85~91.5 米,总面积近1.6 万平方米,方向13°。主殿坐北朝南,建在夯土台基上,台基东西长约90米、南北宽约14.4 米,现高出地面0.6 米,殿堂内开10 间[24],内部彼此不相通。 每个隔间南部开有一门,每门对应一台阶,北部设2 个台阶。 主殿四周均有回廊,廊宽3 米左右。 西侧有耳庑相接,双面廊庑,东西长约30 米,偏东处开一门道。西厢建筑呈长方形,南北长85.6 米、东西宽13.6 米,未发现廊柱和隔间,东侧有三处台阶。南庑与西配殿相接,单廊,南侧是双木骨围墙,北面为回廊,廊宽3米。 门塾位于南庑偏东处,长38.5 米、宽11 米,明显宽于两侧廊庑,与南庑相接。门塾内开有两条门道,将其分为三部分,且内侧的回廊,墙体与南庑均在一条线上,设计极其考究。 (图3-2)

二、夏商时期大型院落建筑形制发展

图2 Ba 型院落基址平面图

A 型为二里头文化时期出现的最早院落类型,见于二里头宫殿区3 号、5 号基址。 3 号基址位于宫殿区西北部,发掘者认为中院包括主殿年代较早,营建于二里头文化二期偏早,于二期偏晚在中院基础上扩建南院和北院,形成三重院落,整体废弃时间应不晚于三期晚段;5 号院落位于3 号基址东部,两者相隔不远,始建于二里头文化二期偏早,废弃于三期偏早阶段,其间存在多次修整或扩建。 3号、5 号基址东西并列,外围皆未发现围墙,并存在一定共同使用的时间,似是当时人们有意规划建造。 这种外围无围墙、开放式的院落形制,也构成早期院落建筑独特的特征。

图3 Bb 型院落基址平面图

商代A 型院落见于偃师商城、焦作府城、垣曲商城、盘龙城遗址、殷墟大司空。 与二里头文化时期A 型建筑不同的是, 商代进深式院落外围开始出现围墙或廊庑,形成相对封闭的形制结构。早商时期, 多重院落在商代中心城邑和地方城邑中皆有发现。 郭明先生已经指出盘龙城进深式院落与中原地区所见的商代建筑之间存有细部差异[1]。根据焦作府城、垣曲商城发表的资料,两者在布局、建造方式等方面与商代中心区域建筑也有不同,应是商文化扩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传统。至晚商时期,该形制院落在殷墟遗址得到进一步延续使用。

Ba 型院落仅出现在二里头文化时期,是该时期特有的形制。 二里头1 号、2 号大型院落基址分别位于宫殿区西北部和东部,两者相隔约150 米。1 号宫殿建造时间不早于二里头文化二期晚段,一直延续至四期晚段废弃;2 号基址营建偏晚,大体与1 号宫殿同时废弃。值得注意的是,二里头文化时期A 型、Ba 型两种类型院落基址形制布局差异明显,且存在继时的更替,即在二里头文化三期由多重院落演变为堂庑分离式的单体院落布局[25]。1 号、2 号基址修建时,二里头3 号、5 号基址可能已经废弃,2 号大型院落基址更是直接建于3号基址上,似是有意的替代。这种形制上的变化究竟意味着什么? 若从建筑功用、 性质层次理解,1号基址多被认为是举行一定祭祀活动的礼仪性建筑(具体有夏社[11]195、宗庙[26-27]、朝堂说[10]393-394[28-30]等);关于2 号基址,目前学界也多认为是“宗庙”之属[31-32][11]230;3 号基址也多被学者认为是宗庙建筑[33-34]。 我们暂且忽略上述论述彼此之间的矛盾性, 据此,1 号、2 号、3 号基址可能都属当时礼制性建筑。 郜向平先生等在论述3 号院落基址时曾指出,“建筑的空间结构是特定礼仪程序的体现”[35],建筑作为生者的活动场所, 宫殿区内高等级院落建筑这种有意识的形制布局变化可能与当时统治阶层礼仪观念[36]、活动流程的转变有关。

二里头遗址6 号建筑基址是目前已知Ba 型年代最早者。 该基址位于二里头宫殿区东北部,建造使用时间均在二里头文化四期晚段,存在时间较短。四期晚段的文化构成较为复杂,若考察6号基址内涵,应置于四期晚段整个背景中。 有相当部分学者已经指出,二里头遗址四期晚段大量涌入主体为下七垣、岳石文化的外来因素,特别在二里头遗址宫殿区和围垣作坊区内广泛分布,暗示着二里头遗址四期晚段主体人群的变更,不排除是夏商政权更替的结果[37-39]。 考虑到四期晚段遗存的存废状况,二里头遗址铸铜作坊、绿松石作坊(2004VH290)与6 号基址并存,且高江涛、陈国梁两位先生认为此时已经铸造出“二里岗文化因素的铜器”, 可能在四期晚段二里头手工业遗存特别是铸铜作坊被商人控制并继续使用[40-41],这些都与四期晚段人群的转变暗合。 另外,从6 号基址本体分析,6 号基址规模较小,不似1 号、2号基址宏伟,其院落内部未见类似于1 号、2 号基址大规模的祭祀遗存, 且从院内发现同时期水井、陶器、生活生产工具等遗迹、遗物看,推测可能为一处生活居所。 赵海涛先生已指出6 号基址内出土有下七垣文化和岳石文化的陶器, 其形制、整体布局,多与偃师商城、洹北商城等发现的商代院落建筑相似[42]。

Bb 型院落在商代所见最多,延续使用时间较长。 早商时期偃师商城4 号、5 号基址皆位于宫城区东部。 4 号基址使用时间较长,自偃师商城商文化第一期延续至第三期;5 号基址修建使用于偃师商城商文化第三期。中商时期的洹北商城1 号、2 号宫殿基址位于宫城中部,南北分列而建。 晚商时期,发现有殷墟乙11 组、乙20 组、丁组基址等。可见,该形制院落贯穿商代始终,可认为是商代主流的建筑传统[1]。

综上所述, 多重院落为夏商时期所见最早的院落形制,在二里头文化三期之际,其被堂庑分离式的单体院落形制所取代; 至二里头文化四期偏晚, 二里头遗址宫殿区开始出现堂庑一体式的院落,该形制院落在商代成为主流得到大量使用。多重院落在夏商时期皆有发现,分布地域较为广泛,肇始于二里头文化二期, 其形制也由二里头文化早期无围墙的半开放式向商代封闭式的庭院模式转变。

三、夏商时期大型院落建筑的异同

关于夏商时期大型院落的异同,宋江宁先生认为夏商时期大型院落具有较多共同性,借此指出夏商建筑、礼制之间的承继关系[43];杜金鹏先生则指出,夏商时期宫殿建筑在整体布局、结构、祭祀遗存等诸方面有显著差异[44]。 这些对比多是基于建筑整体的。 因此,对夏商时期大型院落各建筑要素进行细部梳理与对比是有必要的。 Ba、Bb 两型院落除明显的形制差异外, 两者都是由主殿、廊庑、庭院、门塾等建筑要素构成,彼此在共同的基础上有些许细部的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体殿堂

夏商时期Ba、Bb 型院落建筑的主殿均坐落于庭院北部,坐北朝南,与门塾相对。 主殿均建在夯土台基上,内部多为木骨泥墙组成的排房式建筑,外围有一周回廊相绕。 偃师二里头1 号基址主殿基内残存的草拌泥有圆木柱痕迹, 推测也应是木骨泥墙结构[10]141。

不同之处在于商代Bb 型院落建筑主殿比夏代Ba 型建筑面阔更长,主殿面积更大。 (见表1)由表1 可知, 二里头2 号基址是目前已知二里头文化时期Ba 型院落主殿面积最大者,为417.6 平方米,面阔32.75 米。 洹北商城1 号基址主殿面积逾1295 平方米,面阔90 米以上,远远高于二里头2号基址。即使是规模较小的偃师商城4 号基址,其主殿面积也大于二里头1 号、2 号基址。 另外,商代Bb 型院落主殿内的开间增多, 最少为4 开间,最多可达10 开间, 而二里头2 号基址为3 开间,即便商代规模较小的院落, 其开间数也高于二里头文化时期。商代院落主殿面积的增大,说明当时人们对室内空间利用的重视, 也反映出在院落内举行的部分仪式、活动方式的转变。

2.台阶设置

二里头遗址2 号基址主殿南部有3 处台阶痕迹,西部台阶较大,东部两处较小,分别对应主殿西室中部、 中室东部和东室西部, 每室对应一台阶。商代承继夏代殿前台阶设置方式,仍为一堂室对应一台阶。 如洹北商城1 号基址主殿面阔10间,南面分别对应10 阶,洹北商城2 号基址主殿面阔4 间,南侧分别对应4 阶。这一点不同于周代宫庙建筑在主殿前多设两阶,即文献中的“宾阶”“阼阶”设置模式[1]。

商代Bb 型院落式建筑在台阶设置的范围上有所扩大,这与Ba 型院落建筑存在差异。 Bb 型院落除在主殿南侧设有台阶外, 在四周廊庑内侧也多设有台阶。 如偃师商城3 号基址东庑内侧有1个台阶、东排西庑内侧发现有4 个台阶、西排东庑内侧设有3 个台阶; 洹北商城1 号基址西耳庑设有1 阶,西庑内侧有3 个台阶;洹北商城2 号基址目前已发掘的西耳庑、 南庑也都发现有数量不等的台阶。 而二里头文化时期的院落四面廊庑均未发现设有台阶现象。

表1 夏商时期主要大型院落建筑主殿、门塾设置情况统计表

3.门塾设置

夏商时期院落建筑的主门塾均置于南部,在门塾的形制、设置制度方面相对一致。 (表1)在形制方面, 两个时期院落门塾总体可分为一门道式和多门道式(两门道式和三门道式),形制并无太大差异。 在设置制度方面,由表1 可知,多门道式大型院落面积远远大于拥有一条门道的院落。 偃师二里头1 号基址主门址面积为364 平方米,为三门道式,其院落面积为9585 平方米。 而同时期仅有一条门道的2 号基址院落面积还不足一号院落面积的一半。 洹北商城、 偃师商城情况亦是如此,洹北商城1 号基址有两条门道,面积近1.6 万平方米,远高于同时期2 号基址。由此可见多条门道的门塾是夏商时期院落建筑较高规格的设置。夏商时期院落门塾设置的背后可能存有特定规制, 也不排除当时多门道式大型院落建筑在性质上具有共通之处。

总之,夏商时期大型院落建筑在主殿、台阶、门塾设置上均有很大相似性, 说明了夏商时期大型院落彼此之间具有很大的承继关系, 但是否就能说明夏商礼制的相同, 仍需结合院落具体的功用、性质进行探讨。 二者在整体形制、局部附属建筑部件的设置上有一些差异, 反映出不同人群所采用的建筑传统的变化。 大型院落建筑作为当时高等级人群的居住、活动场所,从不同类型院落形制的差异及对院落内部空间利用方式的变化,侧面反映出当时不同人群对院落利用模式的转变,更暗示着夏商之际特定仪式、流程的转变。

猜你喜欢
二里头院落宫殿
八一作品
二里头遗址为何定位为夏都
神秘宫殿
二里头: 寻找最早的中国
记忆宫殿
二里头遗址:“最早的中国”诞生在这里
二里头遗址出土玉礼器纹饰特征探析
阿掘的宫殿
院落里的黄昏
都江堰:散居院落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