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丹菊, 周光现, 陈志宝, 林红英, 陈进军
(广东海洋大学滨海农业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
《兽医内科学》是动物医学专业本科教育的专业方向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系统性,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临床主干课程之一,也是动物临床医学的核心课。该课程以动物解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兽医药理学、动物病理学、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等为基础,研究动物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这些内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理论,并以此基础理论指导临床实践[1]。同时该课程与兽医产科学、中兽医学、动物寄生虫病学、动物传染病学和兽医外科学等后续课程存在紧密关联[1],因此,学生积累广泛而扎实的前期基础知识,对于该课程内容的掌握至关重要,同时掌握该课程内容又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该课程设在第六学期,授课对象为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的动物医学专业三年级本科生。
一直以来,《兽医内科学》在兽医学科中都处于核心地位,近年来教育部又颁布相关文件,要求“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2],广东海洋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并不断探索和推广双语教学课程,《兽医内科学》作为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临床专业课,于2009年正式立项为校级双语示范课程,截止目前,经过团队成员近12年左右的不懈努力,该课程建设不断发展,教学效果显著,获批校级线下一流课程。该双语课程的开设,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提升了兽医专业英语水平,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国外动物医学专业资料,为学生未来更好地参与国际交流合作,以国际化视野了解学科发展动态,提高综合竞争力奠定了基础,也为国家储备了一批既精通兽医专业理论知识又精通外语的创新型人才[3]。但在新形势下,国家对于高质量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尽管我们的《兽医内科学》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一直以来主要还是以线下教学方式为主,面对教育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趋势,全线下教学不可避免面临一些问题,因此《兽医内科学》课程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发展与完善,力争冲向国家级一流课程的行列。尤其是在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迫使利用网络技术手段进行线上教学和居家学习成为师生教与学的主要方式。按照教育部门指示及学校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学”的部署及要求,《兽医内科学》教学团队积极筹备和推行线上网络教学。面对传统线下教学的不可替代性和新型线上教学的优势及发展前景,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双线”混合教学无疑将成为未来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主要方式[4]。《兽医内科学》课程需要不断建设,对教学资源进行补充与创新、继续发展和完善,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要。
《兽医内科学》自2009年立项为校级双语示范课程以来,主要采用的是师生面对面的线下双语课堂教学,尽管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教学效果易受学生英语水平和对专业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差异、教师胜任双语教学的能力、教材选择的局限性、现代化教学技术应用不充分、网络教学资源获得欠缺等因素的影响,仍需要不断提高。而在新冠疫情影响下,现代教育技术与面对面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迎来发展机遇,使教育信息化程度加快加深[5]。本文结合线上和线下教学的优势,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采用线上线下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以学生的需求和发展为根本,从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模式选择、师资队伍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利用和教材挑选开发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目标在于师生共同成长,相互成就,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相长,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及个性化教育。本课程适用于已经具备一定专业基础知识的大学三年级本科生,主要选取动物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和神经系统等内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理论进行授课,并通过实验和实习等实践教学对理论课程进行补充,同时加快建设教学资源库,利用网络课件及课程、专业性资源网站、精品课程等在线资源进行探究性学习、创作、实践和评价,采用教师+平台+资源的方式在实践中逐步建成具有自我风格的学习资源。
疫情期间,本双语课程采用线上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实现了一次完整的线上教学实践探索。由广东海洋大学校园网络平台(天空教室)提供网络教学环境及网络质量保障,服务器24 h开放供学生随时浏览。主要依托腾讯课堂和腾讯会议网络平台,以直播的形式进行授课,同时利用微信及腾讯QQ专用群为学生提供教学大纲、教学课件、教学视频、习题答案、在线学习资源的相关链接等教学资源以满足课程教学需要,并及时、定期地更新学习资料,能够较为方便、直观的组织教学,教学效果可控,基本上能保质保量完成授课任务,但随着课程不断向后推进,后期学生容易出现网络学习倦怠期,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借鉴本课程全线下教学与全线上教学的实践经验,以及疫情防控期间部分高校线上教学现状调查情况[6],笔者总结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优势:线上教学具有教学时间和地点灵活,重复性好,对在线人数限制小,网络资源利用率强等突出优势。相比较而言,线下教学具有对网络依赖性弱、对学生自觉性要求较低、课堂互动性较强等优势。笔者深入思考,认为有必要将线上与线下教学的优势有效的结合起来,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兽医内科学》双语教学中,不断创新和完善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使用英文课件,中、英文混合讲授方式。主讲教师具有留学背景或学科交叉背景,时常能分享新鲜的留学经验或跨学科专业知识,增加课程趣味性和扩展性专业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课程部分章节由国外知名大学外籍讲座教授全英文授课,主要是各章节所涉及到的生理学基础知识,如第三章心血管系统疾病概述部分,可由广东海洋大学拔尖人才讲座教授——新西兰林肯大学Ravi Gooneratne全英文主讲,能够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提高专业知识,增强语言学习效果,同时拓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提高课堂参与度。课程考核由以往的“平时表现+期末成绩”调整为“阶段性学习(10%)+创新学习(15%)+实践学习(15%)+期末考试(60%)”的方式,同时结合了执业和课程双标准。本课程的目标在于通过不断建设和完善,逐步将《兽医内科学》双语教学发展到高水平阶段。
教育信息化为课程的建设、研究与实践创造了无限的发展可能性,为学生的个性化及自主学习提供了平台及空间。《兽医内科学》应充分利用网络大环境下的各类资源、平台,对教学内容、师资队伍、资源建设等方面不断充实、优化、更新和完善,弥补一些存在的短板和弊端,增加课程吸引力,提升教学质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思路:
(1)教学内容。精心选择能够体现各系统疾病特征的典型病例,融入学科前沿科学研究成果,将新成果及时传授给学生。
(2)教学模式。调查研究并评价和对比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效果,不断探索和调整线上与线下授课时间比例,满足学生需求。
(3)师资队伍。优化教师结构,充分发挥个人优势,通过专业线上教研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使其更好的胜任线上线下教学岗位,增加教师国内外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4)网络平台。合理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腾讯会议直播、微课录制、线上自主学习、在线答疑辅导、课后教学监督等各项功能,根据学生的反馈,优化和筛选教学效果最佳的教学平台。
(5)在线资源。利用网页课件、网络课程、专题学习网站、专业性资源网站、门户网站等在线资源,进行学习、研究和探索,积累素材,选择、探究、重构和创作教学内容,在实践中逐步建设适合本校学生实情的配套资源库,突出课程特色。
(6)教材开发。选用英文原版教材和中文辅助材料配套使用模式,综合学科特点进行一定程度的编排,将原版教材知识进行提炼,转化为学生易于消化的教学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现状,我们教育工作者要适应新形势,继续做好后疫情时期的教学工作,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修正、补充和更新教学内容,提升教学素养及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以学生为中心”,更好地保障学生的学习成效。对于《兽医内科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注重课后教学质量跟踪,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基于学生反馈和教学效果及时调整课堂,科学选择教学平台,不断优化、发展和完善《兽医内科学》双语课程线上线下“双线”教学,使该课程建设日趋成熟,目标在于逐步建成高质量示范课程面向学生,进一步建成在线开放课程,并向相关学科专业课进行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