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璞, 高更更, 张育田, 林 清, 贾康胜, 胡永乐
(1.西安市鄠邑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西安 710300;2.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西安 710402;3.西安市鄠邑区气象局,西安 710300;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 杨凌 712100;5.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西安 710400)
秦岭羚牛(Budorcastaxicolorbedfordi),又被称为“秦岭金毛扭角羚”,属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因其体毛白色或黄白色,老年个体金黄色,当地人又叫它为“白羊”或是“羊子”,是我国特有的4个羚牛亚种之一,其他3个羚牛亚种分别是高黎贡羚牛(Budorcastaxicolortaxicolor)、四川羚牛(Budorcastaxicolortibetana)、不丹羚牛(Budorcastaxicolorwhitei)。我国羚牛4个亚种体形粗大,其毛色色泽依老幼而不同。随着地理纬度由南向北,毛色逐渐变浅。秦岭羚牛是4个亚种中色彩最漂亮的一个亚种,整个秦岭地区的羚牛数量在5 000~5 500头左右[1]。
秦岭羚牛是分布在秦岭高山中的大型牛科食草动物,主要分布在中国秦岭西段,陕西境内分布在周至县、太白县、宁陕县、洋县、佛坪县、柞水县、宁强县、凤县、略阳县、留坝县、勉县、城固县、镇安县、鄠邑区、眉县、蓝田县、长安区等17个县(区),是秦岭山脉的特产动物,其分布沿秦岭主脊冷杉林以上。一般生活在海拔1 500~3 600 m的针阔混交林、亚高山针叶林和高山灌丛草甸,晨昏采食。根据不同季节食物的变化,常作季节性的移动。周至光头山(3 000 m)的羚牛活动范围在1000~2 800 m之间。寒冬季节,迁到海拔2 300~2 700 m中高山地带,进入亚高山台地或向阳的山地的冬季栖息地内,直到翌年的4月份。冬季主食秦岭箭竹、冷杉等树皮及灌木嫩枝,并利用阳光取暖[2]。柞水牛背梁(2 802 m),羚牛在9—12月份,主要活动在光头山以南区域内,遇见概率15%[3]。每年2月前后,产崽,胎产1崽。羚牛迁移时,尽可能回避人为活动干扰多的区域,羚牛通过规定区域,集聚汇结成大小不等群栖息在高海拔山地区内,中高山地带成为羚牛等主要活动区域和栖息地。
秦岭羚牛喜群居,常10多只,20~30只的群体一起活动,冬季还会出现数量多达100只以上更多的集群。羚牛行进时,走在队伍的前面和后面是健壮的公牛,中间的是母牛和幼牛,非常有纪律,一个挨着一个顺小道行走。牛群平时活动时,会有1只“哨牛”,体型强壮者,屹立高处瞭望放哨,如遇敌害,头牛会率领牛群冲向前去,势不可挡,直至脱离险境。平时成年雄羚牛喜欢过孤独的生活,故有“独牛”之称;也有2~3头同栖的,称为“对牛”[3]。群牛在逃跑时会出现分群现象,羚牛迅速反身或向下坡沿一个方向逃跑。群体越大,分群逃跑的可能性就越大。羚牛遇敌害求生存的这种策略——分群逃跑,可以分散捕食者的注意力而增加存活下来的机会。当群体小于10只时,羚牛一般不分群逃跑。羚牛的奔跑能力很强,常常可以迅速通过坡度大于60°的地段,进入林中躲藏。
羚牛是以集群方式生活在亚高山地区的森林环境中。科技工作者们调查发现,高海拔林地内的食物种类有100多种植物,甚至可达300种[4]。它们具有多方面的营养,有些是天然的中草药,但是冬季多枯萎凋零,很难满足羚牛的需要。中高纬度生长的华桔竹(Fargesiaspathacea),成为冬季羚牛食物的大宗来源,占其食物总量的95%以上;其次是秦岭箭竹(Fargesiaqinlingensis)、冷杉等树皮、灌木嫩枝以及舐食的岩盐、硝盐或喝的盐水。牛群喜集聚群栖在林中含盐较多的地方。周至自然保护区发现的天敌有生活在同一区域内的金钱豹、金猫、黑熊、大熊猫等[5],聚生华桔竹林也为羚牛冬季栖息地躲避这些天敌提供了最佳的隐蔽条件,使之逃脱天敌的追捕。华桔竹或秦岭箭竹直接影响到羚牛种群冬季安全。竹类植物的安全也关系着以其为食物的其他珍稀野生动物的安全[6]。
为了抢救保护好秦岭羚牛这一珍稀动物,陕西在周至成立了抢救饲养中心,针对离散的羚牛、发生疾病的羚牛进行人工干预和保护,建立了人工饲养圈舍。人工饲养圈舍首先要满足:安全、牢固、便于操作,朝向坐北朝南。圈舍场地分内室及运动场两部分,内室留有窗户保持空气流通,地面为水泥地面。外活动场地面应坚实,不能泥泞。运动场建有假山、水池等,地势起伏不宜过大。应有高大乔木或遮荫、防雨、雪棚设备,每个遮荫棚面积约5 m2。圈舍内室应设有操作通道,避免与羚牛个体直接接触,并设有串间或隔离间,便于管理人员操作和行走。在草架、食槽、水槽周围及羚牛经常活动地方,专门铺设碎石路面,以供磨蹄。运动场内放一些树干,供动物个体顶撞、摩擦,增加动物运动量。圈舍场地周边建有围墙、绿化带,饲养区和办公区之间必须隔离,人员和物资转运应采取单一流向,饲料房和饲料加工调制间应相对集中,位置应设在旁(侧)门附近,便于卸运、防疫等。
为了适应野外羚牛的食物结构,笔者根据野外条件,结合饲养管理,发现不同个体的日粮组成有一定差异。
5.1.1 成体羚牛的日粮组成 成体羚牛日粮的粗蛋白应控制在10%~15%,粗纤维25%~45%,精粗比(1.5~3)∶(8.5~7)。成年雄牛和成年雌牛成分以及成年雌雄个体处在不同时期不同有一定差异,具体日粮组成见表1。
表1 成体雄性羚牛日粮组成
5.1.2 亚成体羚牛日粮组成 亚成体日粮的粗蛋白应控制在15%~20%,粗纤维25%~45%,精粗比(1.5~3)∶(8.5~7)。日粮组成见表2。
表2 亚成体羚牛日粮组成
5.2.1 饲养方式 按性别、年龄及体况等分群饲养。饲养密度,成年个体100 m2/头,其中运动场面积≥80 m2/头,内室面积≥15 m2/头。
5.2.2 饲喂时间与次数 成体羚牛,日饲喂2次,8:00—9:00和16:00—17:00分别各1次;亚成体羚牛,日饲喂3次,8:00—9:00和14:00—15:00和17:00—18:00分别各1次;羚牛幼仔,1月龄完全依靠母乳,2月龄开始在吸吮母乳的同时,开始采食嫩叶及嫩枝,5月龄后采食青绿多汁饲料。
5.2.3 饲喂注意事项 严格保护饲养人员的安全;严格控制精料摄入量,特别是5~12月龄个体,过量采食精饲料会导致腹泻死亡;确保精料补充料与瓜果或青贮饲料合理搭配,混合搅拌后分槽饲喂;注意树叶类饲料投放在草架中;配种期及哺乳期间添加蛋白质饲料及新鲜多汁饲料及钙片等;饲草变更过渡期应在1周左右;供给一定的食盐,使用盐砖的,可以放入舍内供其自由舔食。
秦玲玲牛野外生存和人工饲养必定存在一定的差异,陕西周至在抢救珍稀野生动物羚牛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成绩,探索出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冬季羚牛的饲养,通过羚牛的人工饲养,不同饲料配方的试验,总结出冬季野外恶劣天气通过投食干草、树叶、树皮、玉米颗粒、麦麸等食物保护的方法。对冬季羚牛容易出现的一些疾病,正在研究探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