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建春,何振龙
(1.甘肃省临夏县畜牧发展中心,甘肃临夏 731800;2.甘肃省临夏县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甘肃临夏 731800)
产后胎衣不下、恶露不尽、屡配不孕等均是奶牛产后常见病,既往多采用西药防治,尽管能在较短时间内减轻病牛症状,但需长期用药,部分病牛会有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表现,且停药后容易复发。中草药有毒副作用小、不产生耐药性等优点,奶牛养殖阶段若能长期、科学使用,有益于改善奶牛体质状态,降低产后疾病发生率,且保证乳制品的安全性、可靠性。
胎衣不下指奶牛分娩后12 h内依然不能将胎衣排出体外。发病原因主要有孕期缺乏运动、营养不良(形体消瘦或缺乏维生素A等)、过于肥胖、胎儿形体过大、胎水过多、流产及难产、子宫损伤等均可弱化宫缩能力,造成产后胎衣不下。
采用生化汤治疗,组方:炮姜、当归、苍术、桃仁、川芎各30 g,甘草、红花各25 g,黄芪、党参各取60 g,益母草150 g,通便做引,灌服。本品中药方剂对胎儿胎盘和母体胎盘的分离过程有一定促进作用,同时注入10%生理盐水1 000 ml 至子宫内,能促进胎儿胎盘减缩过程,进而由母体胎盘上掉落,刺激宫缩过程,防治胎衣腐败;配合使用土霉素2 g、地塞米松15 ml,能取得更理想的治疗效果[1]。
奶牛生产后历经1~2 d以后,胎衣发生腐败分解,经由引导流出污红色恶臭液体,其内含有胎衣碎片、脓液、血液,病牛卧地时流出,病牛出现精神萎靡、后背拱起、时常努责、进食量减少、反刍迟缓等。常见病因有产后饮下冷水、急性病或营养不良等。中药治疗处方:黄芪75 g,白术、当归、艾叶、益母草各30 g,陈皮25 g。水煎取汁,一次灌服。
病牛症状表现有体温上升、喜卧地、反刍暂停、磨牙、食欲减退或者废绝。中药处方:白芍、海带、漏芦、红花 、当归、故纸、狗脊、血竭 、骨碎补、芦巴子、甜瓜子、龟板各取25 g,没药、荷叶、连翘 各20 g,然铜15 g,黄酒125 g,取童便做药引,研磨成粉末状后服用。
奶牛产后患上本病症后并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体征,早期进食量减少、产乳量缓慢减少,发情时间延后或不发情。症状稍微明显的病牛弓腰努责、作排尿姿态、体温略有上升,经常从阴门外流出少许黏稠分泌物。直肠检查能触摸到子宫角或子宫体粗大、敏感性增加,甚至有波动感。中药治疗组方:金银花、野菊花、败酱草、桑白皮各30 g,芙蓉花、代代花、绿梅花、土茯苓、地骨皮各20 g,千里光45 g。辨证加减:气血亏损者加黄芪、党参各25 g,脾胃虚弱者加白术(炒)、山楂各25 g,血瘀气滞者加丹参、当归、熟地各20 g。将以上中药材充分混合、研磨,开水冲泡后待温灌服;也可以研磨成粉末拌入饲料内喂服,1次/d,连续用药3 d即可。
奶牛产后发生繁殖疾病的概率相对较高,这是我国奶牛养殖业发展阶段面对的主要困扰之一。繁殖疾病是造成受胎率降低、产间隔拖延的直接原因。从中医角度分析,奶牛产后繁殖疾病主要是因湿热邪毒内犯、瘀血滞留在胞宫引起。中医治疗应补气养血、活血化瘀、理气健脾。可以采用子宫净化散治疗,方剂如下:益母草、香附子各100 g,青皮、陈皮、莱菔子、当归各30 g,赤芍、丹皮、肉桂、苍术、黄柏各25 g,川芎、黄芪各20 g,柴胡、白芍、甘草各18 g。益母草、香附子同为主药,前者能活血化瘀,后者能调理气机,进而使气血调与淤血可化[2];青皮、陈皮、莱菔子配合使用有理气功能;赤芍、丹皮、当归、川芎均有活血功能,辅助益母草、香附子,能进一步增强活血化瘀的作用;苍术能燥湿健脾,黄芪补气,柴胡、白芍能实现疏肝理气,三仙健胃促消化,甘草调和诸药。
奶牛产后容易发生各种疾病,损伤身体健康,给予养殖户预期经济效益带来损失,加强奶牛产后常见疾病防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养殖户应加强相关知识学习,认识中草药在防治产后病症方面的作用,灵活使用中药方剂,做到药到病除,改善奶牛产后身体状态,增强免疫力,创造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