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养殖条件下鸡传染性鼻炎的诊断与治疗

2021-03-27 20:18
中兽医学杂志 2021年12期
关键词:病鸡规模化鼻炎

曹 普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畜牧兽医局葛家岔畜牧兽医站,甘肃定西 743000)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于感染副鸡嗜血杆菌而发生的一种细菌性呼吸道疾病,传播速度快,主要以病鸡、康复带毒鸡和接触污物传播,秋冬季节发病率高,各种年龄鸡均可感染,为规模化鸡养殖过程中危害严重的疾病之一。因此,需要针对鸡传染性鼻炎的流行特征、诊断治疗方法进行深入分析,确保规模化养殖场能够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实现安全养殖的目标。

1 流行特征

现代规模化养殖的全封闭状态下,鸡传染性鼻炎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通过调查数据显示,发病原因与环境、温度、气候条件等密切相关。传染性鼻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病鸡、康复带毒鸡和接触污物传播,属于典型的潜在传播。15日龄内的雏鸡比较易感,其它年龄的鸡群感染概率低,以慢性感染为主[1]。因此,在预防传染性鼻炎流行的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15日龄内的雏鸡。常规情况下,若鸡群的养殖环境优良、个体营养供应充足,其感染病死率相对较低。但是,如果鸡群感染后,防控、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继发感染,感染病死率会增加。此外,对感染鸡群未采取科学的治疗方案,可能会导致暴发性感染,不利于后续的防控,严重情况下会增加养殖场经济损失。

2 诊断方法

2.1 结合临床特征判断

在规模化养殖过程中,针对鸡群传染性鼻炎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特征。传染性鼻炎属于呼吸道疾病种类,病鸡的常见感染症状为流泪、流涕等,部分条件下可能会出现喘息、咳嗽,导致病鸡呼吸不畅,外在表现以甩鼻、口呼吸为主。在诊断过程中,可以通过听诊的方式鉴别是否为传染性鼻炎。若听诊发现干性、湿性啰音,则应当考虑鸡传染性鼻炎。此疾病重症感染案例可能会并发眼眶红肿、充血等表现,同时病鸡眼眶下窦也会肿胀。感染传染性鼻炎的鸡生长速度受限,同时食欲和精神表状态不佳[2]。通过对临床特征进行分析,能够明确鸡传染性鼻炎的主要外在表现,有助于规模化养殖鉴别疾病流行趋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经济损失。

2.2 检查病鸡病理转变情况

通过对病死鸡进行解剖检查,可以了解病理情况。解剖时,可以观察到上呼吸道结构与腔体上部、肺部存在严重的炎症病变,同时呼吸气管区域、支气管区域存在水肿,考虑为炎症所致。炎症状态为卡他性类型,病鸡眼眶下窦红肿,通过解剖可发现干酪状物质。由于病菌主要导致肺部感染,因此解剖可发现肺部红肿、有出血现象,同时伴有局部坏死。若是支气管感染,可见雌性鸡输卵管有出血现象,并发红肿。通过解剖检查,能够明确相关疾病主要感染位置,有利于制定针对性措施进行治疗,避免产生严重流行问题,预防经济损失扩大。

3 治疗

3.1 针对性药物治疗

在规模化养殖过程中,针对传染性鼻炎的治疗需要采取药物,确保疾病能够得到根除,避免发生再次流行或病死鸡数量增加等问题。临床分析表明,感染鸡群10日龄内出现呼吸障碍表现时,整体治愈率较低,不适用于药物治疗措施。因此需要直接采取无害化处理的方案,避免病菌感染其它正常鸡群[3]。针对其他年龄段的病鸡,以口服药物治疗为主,无需采用注射处理。口服药物采用敏感型药物,包括抗菌素、阿莫西林、多西环素等。阿莫西林用可溶类,避免出现口服失败,同时加入辅助药剂葡萄糖溶液等。药物可通过混合饮用或灌服。病鸡鼻部周边结痂会干扰正常呼吸,降低药物治疗效果。因此,对结痂处进行清理,并采用碘酊消毒,随后再口服治疗。重症感染鸡群食欲下降,甚至绝食。针对这类鸡群,应选择肌肉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采用黄芪多糖,并加入青霉素、头孢等抗生素进行肌肉注射,治疗效果明显,治愈率高。同时补充葡萄糖溶液,防止出现营养不良的问题。通常情况下,采用针对性药物治疗能够达到80%的治愈率,避免疾病爆发式流行。

3.2 养殖管理

3.2.1 重视饲养管控

除药物治疗外,还需要采取规模化养殖管控措施。通过采取防控措施,降低疾病流行的概率,并提高病鸡的存活率,有利于避免进一步扩大经济损失。在养殖管理阶段,应加强对饲养环节的管理。例如,养殖区域的温度条件需要稳定,并提高通风效果,定期进行清洁消毒。通过此类方法,能够避免饲养环境导致食物腐败、变质,利于提高鸡群食物安全。采用规模化饲养时,应当尽可能降低养殖密度,防止出现过度拥挤的问题。若发现鸡出现疾病症状,需要立即进行隔离处置,并开展针对性治疗方案。在饲养阶段,应当遵循“全进全出”的原则,保证鸡种优良,无病,从源头降低发病率。饲养环境应保持干燥,定期更换垫料,降低病菌的传播概率,实现理想管控效果。此外,鸡舍内部在饲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氨气浓度过高的问题[4]。部分规模化养殖区域通风效果不佳,会引发氨气过高,进而提高传染性鼻炎发病概率。因此,需要重视对饲养环境通风条件的管理,确保通风效果好,空气质量高。

3.2.2 加强卫生消毒工作

为了预防传染性鼻炎的产生与流行,应当定期针对规模化养殖区域进行消毒处理。通过采取有效的消毒措施,使病菌无处繁殖,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通常情况下,规模化养殖应当每隔1 周进行一次全面消毒,并结合鸡群种类与相关需求,对消毒方法与位置进行针对性规划,防止出现疾病流行现象。消毒过程中,用高压水枪进行内部冲洗,并喷洒消毒剂,彻底杀灭病菌。必要情况下,可以用福尔马林溶剂进行熏蒸消毒,保证卫生条件达标。消毒后2 周,再引进鸡群。

3.2.3 落实免疫接种工作

预防鸡传染性鼻炎,应当重视免疫接种工作。预防疾病的最佳方法是免疫接种,能够从源头避免发病[5]。通常情况下,免疫接种工作需要按照程序来开展,避免随意调整接种时间或部分接种等问题。定期免疫,能够有效提高鸡群整体免疫效果,使传染性鼻炎发病率能够降至最低。鸡传染性鼻炎免疫接种时间应当控制在鸡50日龄进行,并在后续120 ~130日龄期间完成二次接种工作。若规模化养殖区域存在疾病流行的情况,则需要进行第三次免疫加强接种。加强接种可在3 ~4 个月后开展,确保鸡个体免疫程度能够达到最佳标准。在接种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加强接种流程管理力度,防止出现错漏问题,达到群体免疫效果[6]。

4 结束语

规模化鸡群养殖过程中,传染性鼻炎属于常见疾病类型之一,会对鸡群造成严重健康威胁,不利于经济效益提升。因此,需要重视诊断与治疗工作,确保鸡群能够得到有效管理,避免传染性鼻炎在鸡群内部出现爆发性传染问题,为后续的进一步养殖提供健康环境条件。

猜你喜欢
病鸡规模化鼻炎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鸡维生素B1缺乏症的诊治分析
远离『鼻炎闹』 静享黄菊之秋
规模化育肥羊场免疫程序的探讨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中医赶走恼人鼻炎
葱汁治鼻炎
规模化猪场暴发PED后的快速稳定策略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
蛋鸡得了疲劳症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