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沙门氏菌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分析

2021-03-27 19:56:06张玲会
中兽医学杂志 2021年10期
关键词:沙门氏菌猪舍病猪

张玲会

(河北省行唐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玉亭分所,河北石家庄 050600)

猪沙门氏菌病又称仔猪副伤寒,是一种由沙门氏菌引发的一种传染病,多发于月龄4 个月以下的仔猪,成年猪较少发病[1]。急性型猪沙门氏菌病通常呈败血症变化,慢性型猪沙门氏菌病表现为大肠坏死性纤维素性肠炎以及肺炎[2]。猪沙门氏菌病呈全球性分布,我国则是世界养猪大国,因此必须重视该病的防治。

1 猪沙门氏菌病的病原特征

本病病原为沙门氏菌属中血清学相关的一群革兰氏阴性杆菌,其形态与大肠杆菌高度相似,新分裂的菌株呈杆状,两端钝圆,长约1 ~2 µm,宽约0.5µm。革兰氏染色阴性,通常无荚膜,不形成芽孢,都有周鞭毛,能运动,大多数有菌毛。该病原菌为需氧及兼性厌氧菌,能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适宜长存温度为37.6℃,pH 值为7.5。在葡萄糖、麦芽糖、甘露醇中产气,不分解乳糖,不凝固牛乳,不液化明胶。

沙门氏菌符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粪便和土壤中亦能存活9 个月以上,在干燥的环境中和污染的水中则能存活5 个月以上,在含有18%氯化钠的腊肉中能存活2.5 个月左右。该菌在阳光直射下能够被迅速杀死,加热至60℃,1h 后能够杀死该菌,75℃以上只需5 min 便能将其杀死。该菌对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较弱,常用的消毒剂均能将其杀死。

很多类型的沙门氏菌,如猪霍乱沙门氏菌等,均能产生毒素。毒素具有很强的耐热能力,在80℃的环境下1 h 仍然具有一定毒力,能使人发生食物中毒。沙门氏菌有多个抗原,这些抗原构成了血清学分型的基础。当前世界上已发现有超过2500 种的血清型,但经常危害人类或动物的泛寄生性沙门氏菌约为20 种,通常引起猪沙门氏菌病的主要为猪霍乱沙门氏菌、猪伤寒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等。

2 猪沙门氏菌病的临床症状与诊断

2.1 急性型猪沙门氏菌病的临床症状

急性型多见于断奶不久的仔猪。病菌侵入后,迅速发展为败血症,发生胃肠炎或者其他组织局部局部炎症,最终造成病猪急性死亡。成年猪通常会感染上散发性或局限性沙门氏菌病,发生败血症的怀孕母猪可表现流产,在一定条件下也可引起急性流行性暴发。病猪临床表现为体温迅速升高至42℃以上,耳根、胸部以及腹部皮肤出现紫红色斑块,食欲减退,后期有下痢,颜色为淡黄色,味道恶臭,部分会出现呼吸不畅、结膜炎等临床表现。个别病猪只出现症状1 d 内死亡,但多数病程在3 d 左右。

2.2 慢性型猪沙门氏菌病的临床症状

慢性型为猪沙门氏菌病的常见类型,临床表现与猪瘟高度相似,均为体温升高至41℃左右,畏寒,伴有寒战,在猪舍内呈现扎堆状态。并且病猪会出现长期腹泻,味道恶臭,粪便呈灰白色或黄绿色水样,且混有大量坏死组织碎片,后躯通常沾有灰褐色粪便,体重持续下降,引发结膜炎,或眼内有黏性或脓性分泌物。中后期腹部皮肤出现弥漫性湿疹,湿疹表面会出现干涸的浆液性覆盖物,在揭开覆盖物可见浅表溃疡。病程通常会持续20 d 甚至更长,食欲逐渐废绝,终因器官衰竭死亡。有些病猪若经数周后病情逐渐减轻恢复,但之后生长发育不良或短时又会复发。

2.3 猪沙门氏菌病的实验室诊断

猪沙门氏菌病的常用实验室诊断方法为镜检法和细菌培养法。首先,采集病猪的血液、淋巴结、肝脏等,制成涂片、触印片或者冷冻切片,进行革兰氏染色,如发现沙门氏菌,即可确诊。这种方式能够及时检出急性型猪沙门氏菌病,但往往难以发现慢性型猪沙门氏菌病,但在粪便中常可检出。细菌培养法将病死猪的心、肾、脾等细胞组织接种到培养基上,再将培养基放在恒温37℃的环境下培养48 h 以后取出,发现有少量的小菌落生长,挑取单菌落进行涂片后进行革兰氏染色,通过显微镜观察能够发现沙门氏菌,进而确诊。

3 猪沙门氏菌病的治疗方法

3.1 抗生素治疗

饲养人员可根据病猪的体重,灌服氯霉素、土霉素或者新霉素,3 次/d,连续服用1 周,如病猪的状态略有好转,可将药量减半,继续服药1 周。

3.2 磺胺类药物治疗

静脉注射10%磺胺嘧啶钠25 ml 和25%葡萄糖50 ml,同时口服复方新诺明,首次剂量需加倍。通常来说,连续服用7 d 以后,病情会好转。

3.3 中草药物治疗

饲养人员可取炒白芍、地榆炭各44 g,青木香、黄连、车前子、白头、翁各35 g,苍术25 g,大枣20 个研磨成粉末状,将药末平均分为3 份,将其混至猪饲料中,连续饲喂1周可见明显好转。同时,对于病程较长,症状表现比较严重的病猪,饲养人员需要对其进行电解质补充,可在饮水水内加入葡萄糖、补液盐等药剂,有效预防脱水现象。

4 猪沙门氏菌病的防治措施

4.1 预防接种

在猪沙门氏菌病常发的猪场,对1月龄以上的仔猪注射伤寒弱毒冻干菌苗进行预防,用20%氢氧化铝生理盐水稀释,每头肌肉注射1 ml,也可用纯净水稀释以后灌服,同样能够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4.2 加强饲养管理

在猪场引进种猪时,应检查确定未携带沙门氏菌且体内存在抗体。饲养人员在日常饲养过程中要严格管理食用饲料与饮水,做好猪舍内的日常清洁与保健工作,在每日清理完猪的粪便以后及时做好相应的消毒措施。饲养人员还需做好冬季猪的保暖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外界对猪群的应激刺激。一旦猪舍内出现病猪,需立即隔离并做好彻底消毒工作,以减少感染。

4.3 注意公共卫生

饲养人员需定期在猪舍内的粪便区域、进食区域喷洒相应的消毒溶液,如火碱溶液、石灰乳等。一旦发现病死猪应认真执行无害化处理,有效保障当前行业市场内的公共食品卫生安全。

5 结束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畜牧业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不同地区的养猪规模与数量都在不断增多。在此过程中,相关饲养人员应深刻认识到猪沙门氏菌病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与重大危害,并在日常做好相应的诊断与防治工作,保障自身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沙门氏菌猪舍病猪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病猪喂药有办法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0-14 08:35:32
克林霉素对猪肺炎霉形体病的治疗效果
母猪怀孕后如何控制猪舍环境
冬季猪舍有啥讲究
欧盟拟制定与爬行动物肉中沙门氏菌相关
食品与机械(2019年1期)2019-03-30 01:14:36
兔沙门氏菌病的诊断报告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45
标准化猪舍设计技术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23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瘟混合感染的诊断》图版
新型帐篷式猪舍的使用
猪业科学(2015年6期)2015-12-26 13: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