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岩
(青岛台东六路小学,山东 青岛 266021)
学生存在不良心理普遍表现于厌学、逆反心理、情绪反常、神经衰弱、社交困难、学习不良乃至自杀伤害他人导致犯罪等心理行为问题;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总有一部分学生对教师怀有疑惧心理,总认为教师是管他们、治他们、事事与他们作对,对教师表现出一种冷漠、对立、仇视的态度,怀疑周围的一切;中小学生存在着较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已成客观事实。
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经多方面的进行观察,认为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从学校方面来看,学生或因考试成绩不理想,或因教师的言行不慎、方法失当,或因在学习上的激烈,竞争处于劣势,或因人际关系恶化等都可能使学生心理受挫,出现挫折心态,产生恐惧感和焦虑感,进而怀疑自己的智力、能力导致自卑、失望,在心理上布上一层阴影。性格内向的学生会变得心灰意冷;性格外向的学生会变得少言寡语、不苟言笑。
从家庭方面来看,有些学生或因家里突然发生意外情况,如亲人伤亡、父母离异等;或因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而且又不注意教育方法致使孩子长时间在家里得不到家长的爱而产生挫折心态。他们往往表现出非理性的行为或消极的处世心理,性格上也会出现种种不良倾向,如狭隘、抑郁、怯懦、孤僻、离群、对立、仇视等。经受这些挫折的学生为了求得心理平衡,或放弃追求目标,逃避现实,或迁怒于他人。
从社会方面看,社会环境的影响对中小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些学生看到社会上出现的不良现象,如“脑体倒挂”等,心理上失去了平衡,想到自己的基础差,学习又吃力,不如当个个体户做点小生意。因此,对学习上失去了信心,在不校里无所事事,得过且过。
从学生自身来看,有些学生或由于自己生理上的疾病及缺陷导致了对生活和未来失去信心,总感到周围的人在议论自己或看不起自己,遇事老爱对号入座,联想自己,致使心理上时常被一种阴影笼罩着,别人不说自己还好,一旦说了自己,心理上一下子就受不了了,寻死觅活,什么样的事情都可能发生,这是心理承受力差的典型表现。
凡是种种,都是中小学生心理承受力差的表现。它产生的消极影响和危害是不可低估的,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提高已成了不可忽视的问题。
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人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的集中体现,即拥有充分的适应能力、充分地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当的评价。而教育实践活动表明,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搞好学习的前提。但多数教师则侧重于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性,这对学生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对学生来说,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不可少的。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学生,在学习上主动性,积极性较强、能够将兴趣作为学习的动力,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并懂得如何驾驭自己的情绪,保持愉快的心情学习,学习质量有所提高。比如能够主动向老师同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说出自己的见解,成绩明显的提高。
众所周知,每个人的潜能都只开发了一小部分。中小学生正处在思维最活跃的时期,拥有自己的个性思维,是开发学生潜能的最佳时期,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并且保护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学生,通常有良好的自我认识能力和较强的自制力,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对待自己,以积极、冷静的心态来应对学习、生活中的挫折或是失败,以正确的态度看待成功,不因失败而停滞,也不因成功而窃喜;这有利于培养和完善学生的个性以及处理事情时的态度。
培养学生在紧张的环境中保持冷静沉着的心态,以正确的心态处理感情问题、日常生活中的矛盾和纠纷、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以沉着的心境面对可能出现的一切问题,并不断做自我总结与反省,寻找处理问题的新思维和新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让学生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的素质,以更好的心境来面对人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打下坚固的心理基础。
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心理素质的好坏,则是衡量心理健康与否的标志。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是教育的重点之一,是学生适应社会,在社会立足,取得成就的前提。
正因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差主要是学生的意志品质等心理因素引起的,因此,教育者在对待此类学生上就不能就事论事地采取简单批评或一般教育上,而要对症下药地分析论证,有的放矢地给以疏导、教育。
各种心理品质的培养都是学生自觉地参加社会实践的结果,也是他们在与困难做斗争中磨炼出来的,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差,也就是学生的意志不坚强,换言之,如果学生的意志坚强,那么他的心理承受力也就强,无论是心理上的还是身体上的,为了磨炼学生的意志,一是要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使他们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如组织学生进行野营生存训练,让学生在极端困苦的条件下,想办法战胜困难求得生存。二是要组织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增强集体观念,服从集体意志,在活动中逐步养成自制、坚持、刚毅、果断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力,诱导他们自觉磨炼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意志水平。
中小学生富于幻想、善模仿、可塑性大。他们容易受来自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人物思想意识和人格行为的影响,以他人的人格行为作为自己的仿效模式,然后以特定的方式在自己身上再现出来。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善于以榜样的力量来影响学生,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对低年级可向他们介绍一些熟悉的人物如:《背起爸爸上学》中的小李勇,在母亲病故、爸爸瘫痪的情况下,没有被生活重担压倒,他边照顾着病重的父亲,边坚持上学,坚持完成了四年的学业。再《轮椅上的梦》中的张海迪,从小就高位瘫痪,没有上过一天学,但还是靠着坚强的意志,自学完了大学的课程,和几门外语,还自学了针灸,成了青年的楷模,对中高年级的学生可向他们介绍一些历史和当代人物的故事。如战国时的孙膑被砍去了膝盖骨,还继续写着《兵法》的故事,运动员叶乔波带伤为国争光的故事等,让学生体会到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心理承受力是事业成功的阶梯,没有坚强的意志将一事无成的道理。
心理承受力是心理品质的外在表现,它要靠行为去训练。为了训练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吃苦教育”教养中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放学时分,在中国城市的任何一所小学门前,都可以看到这种盛况:许多家长默默地站在校门两侧,孩子们欢蹦乱跳地跑出来,几乎是所有孩子的书包都在顷刻间移向大人手中,有时头发雪白的长者立即将雪糕和糖葫芦送到孩子手里,于是孩子跑在前面边吃边玩,而长者背着书包老仆人般地紧赶小主人。
古人云:非淡泊无以明志。而中国的好多独生子女生活在祖辈们耕好的温暖乡里,饱食终日,胸无大志,却往往骄纵跋扈。根据这一实际,我们应先“治本”,对他们进行思想开导。教育者可以以古今中外的寒人雅士的“栉风沐雨”为例,进行思想教育,根除一切不良的思想萌芽,比如推荐《囊萤映雪》《程门立雪》等优秀书籍,使其读后与自身进行对此,这将在无形鞭策他们,使其在读书活动中修身养性,树立宏明之志。的确,“爱之则更应严之”方是教育的良方。而作为家长更应当设身处地从孩子的长远利益出发,主动营造各种锻炼机会,以磨练孩子处世的本领和耐性。
那么如何创造这些锻炼机会活动。诸如“我当一天农村娃”“手拉手远足”“我当一天家”等活动让学生们在失败之中吸取经验,磨练意志。比如,我校曾组织“我是小小一个兵”活动,在活动中了解自己与解放军叔叔们之间的差距,并在两天的艰苦训练和野营生活中倍感人生的艰辛。只要我们善于把握契机,适时适度地创造机会,学生就一定能得到的磨砺,并能给予自身正确宏观的评价。因此,我们的学校应加强中小学生的“吃苦教育”,如:可以利用体育课,进行长跑、爬山、游泳、暑期军训等项目的活动,磨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迎着困难上的良好品质,不仅使学生的体能得到锻炼,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心理品质对学生今后的成长有百利而无一害。
开设健康心理课,聘请有经验的教师或心理专家定期或不定期地讲授有关心理品质的课,使学生懂得什么是健康的心理品质,怎样在生活中培养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力,要多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可以看得见,让学生摆进去,想一想假使自己遇到这件事会怎样。如在讲授思想品德第11册“自立、自强、积极进取”中,讲到小李勇在母亲病逝,父亲瘫痪的极端困难的环境下,坚持背起爸爸上学的感人事例时,让学生想一想,假如自己是小李勇,你能承受得了这么大的磨难吗?你能战胜得了吗?让学生懂得了小李勇是一个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敢于向困难斗争的好少年。再如在讲“宽厚待人”课中讲到两家邻居因为一堵墙而准备大打出手时,一封家信使得两家“化干戈为玉帛”重修“秦晋之好”,让大家讨论写家信的大官张玉书,他为什么能够那样做?如果你是张玉书听到家人告邻居挤占了自家的一堵墙会怎样?从而懂得了宽厚待人是做人的美德,也是良好心理素质的反映,有的学生还介绍了自己听别人说自己的坏话或向老师告状,就火冒三丈,没有一点心理承受力的事,表示以后遇事要有忍耐力,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总之,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力。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不单单是学校、教师所能解决得了的,它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应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因为中小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他们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