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经济新常态下中职护生的教育培养*

2021-03-27 11:54王小玲王晓明
中文信息 2021年7期
关键词:岗位护士中职

王小玲 王晓明

(威海市卫生学校,山东 威海 264400)

经济新常态就是从高速增长向高效增长阶段跃升的过程,是中国经济由大变强的必经历程。新常态下,从产业结构方面看,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将驶入发展快车道,逐步成为产业主体,服务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人们需求主体的重要方面。医疗服务行业是典型的第三产业,护理职业将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中职护理教育为各级医院培育了大批优秀的护理人才,但在我国经济转型、结构调整、人口老龄化,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健康中国提出的新常态下,健康服务产业链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发生变化,供护理专业学生发展的方向也越来越多。实施中职护理教育供给侧改革,有效调整中职护生的教育结构和供给方式,可推动中职护理教育事业持续发展,拓宽中职护生的就业渠道[1]。

一、建立以护理专业就业市场为导向的多层次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技能和本领,从而能够就业,能够生存,能够为社会服务。在经济新常态下,对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比如护士分为社区护士、专科护士、开业护士,而按护士就业质量又可分为三个层次:生存型就业、适应型就业、发展型就业。可见,不论是社会需求还是护士本身的发展需求,都要求在护士的培养上进行多层次的培养,学校就应该根据产业升级、创新驱动的要求,贴近中职护生实际,结合地区经济的发展特色,找好毕业生就业市场,以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途径。

1.依托区域特点进行发展

依托本地区卫生行业特点,在专业设置、培养方案及招生计划等方面进行调整。如威海市卫生学校所在的区域有一所久负盛名的省级三甲中医骨科医院,学校根据区域需求大力发展医养结合,突出中医特点,设置一些新的专业,如中医康复技术、中医养生保健等。学校又在传统护理专业基础上开展老年护理、英语护理、韩语护理、日语护理等子专业,既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更为中职护生就业打开渠道。未来还可拓展美容护理、心理护理等专业,来满足学生更多层次和方向的就业需要。

2.积极探索“1+X”证书制度

2020年8月,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中等卫生学校组织学生在校期间考取多种与护理专业相关的证书,例如育婴师证书,催乳师证书,老年照护证书等,一方面,满足健康服务业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拓展了学生的就业渠道和优势。但这个制度的实施必然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产生影响,学校只有做好职业证书培训过程和常规教学过程的良好衔接,做好“X”证书培训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才能使学生拿到的“X”证书货真价实,让学生真正获得就业技能。

二、倡导以护士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产教融合培养方式

经济新常态下,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促使护理设备不断升级,护理技术、流程发展变化速度加快,依托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的护理教学,已经明显落后于学科的发展,教师也因为教育教学任务繁重,进临床岗位的时间很少甚至没有,致使护生所学技能和知识与岗位需求脱节,满足不了护士“互联网+”时代的社会需求。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

1.中职护生的实习和见习

在中职护理专业三年制的教育中,学校实施了“2+1”培养模式,学生前两年在学校进行理论和技能的学习,第三年进入医疗机构集中进行实习,这种培养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操技能,较好地落实了“产教融合”。但这种模式的不足是在前两年学校教育阶段,护生对将来所从事的工作缺乏认识,对具体的岗位工作要求不了解,思想上重视程度不高,达不到产教的深度融合,故在此基础上,还应该积极探索实施教师在前两年定期带领学生进入医疗机构的教学模式,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根据护理行业的岗位实际需求,每个学期制定相应的目标和计划,安排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阶段式的临床见习,让学生真实感受职业环境,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提升岗位竞争力。

2.校本教材的开发

护理专业校本教材作为学科课程的拓展,一定要基于产教融合,重点是把理论知识与临床实例进行结合,展现临床护理的新技术、新理念及可能会碰到的新问题。应该邀请医院一线护理专家参与开发校本教材和课程设计,即可在校本教材中融入本地医院的医院文化,又可把最新的医院操作流程和技术渗透在教材中,贴近岗位需求,促进中职护理教育的产教融合。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所以,职业学校的教师应该具备教育教学和专业技能两种能力,就现阶段中职学校来看,专业课教师考取“双证”的人数比例很高,但真正走向临床、有临床实践经验的教师却很少,达不到真正“双师”的要求,学校层面应该积极调研,为专业课教师的临床上班创造机会,才能把更贴近岗位的需求带到教学过程中,实现从传统的“能教什么、会教什么”向“需要教什么、应该教什么”变化[2]。同时,聘请临床护理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讲解行业最新技术、医院护士面临的医患氛围,传授最新的护理理念和一些医患沟通技巧,作为对专业教学团队的有力补充。

4.加强产教融合的教科研

现在中职护校的教科研进入良性循环,学校教师积极开展围绕提高中职护生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真正为在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提供了可复制的、良好的教育教学模式,但围绕岗位需求的研究相对较少,原因是参与研究的主要是学校的教师,不了解真正的护理岗位需求。故此,应该在教学科研团队中吸纳一线护士参与,有针对性地研究关于临床护士的岗位要求,促进中职护生的培养。

三、促进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的职业素养培养

经济新常态下,卫生健康行业要求护士的工作内涵不再是单纯的发药和打针,而是要能满足患者所需要的基本治疗护理,包括基本的生活护理,还要有专科护理技术、对患者的心理支持、对患者及家属的教育宣讲等能力,更要有在国家和人民需要时能义无反顾冲在前面的爱国主义精神,未来护理行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中职护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基础薄弱,学习习惯较差,学习目标模糊,个体表现不尽如人意。但因年龄小,可塑性强,又给中职护理教育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故此,中职护理专业教师在教学培养上,就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导向,坚持以素质为本位的教学理念,具体就是要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终身学习素养等,强调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1.提高科学素养

所谓的科学素养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了解必需的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崇尚科学精神。在三个方面中最重要的是掌握和理解科学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解决身边的各种问题。护理工作是面对人的工作,每时每刻的情况都会不同,让学生学会运用掌握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尤其重要,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用具体的教学策略真正落实科学素养的培养。首先,在课堂目标中,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引。其次,在知识讲授的过程中,适当讲述这些知识产生的科学思维方法、科学家的合作精神、科学家的贡献等。创造条件安排学生进入实验室实验,感受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在实验室的参观和实验过程中,认真对待学生出现的失误并帮助分析失误的原因。最后,在课前或课后发布不同层次的临床案例问题,让学生借助网络、图书等媒介广泛查找资料,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校层面可以适当开展创新学的教育,以促进科学素养的系统化提高。

2.提升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即人的文化素质与修养,即人在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价值观及规范[3]。护理工作是面对人的工作,提升护士的人文素养是临床护理工作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护理事业发展和护士本身职业发展的重要方面。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要像重视知识目标一样重视人文情感目标,设计人文素养目标达成的教学环节,深入教材,挖掘人文素养培养的切入点。现在中职护理学校教学中掀起了课程思政的热潮,既传授了专业知识,又使课堂丰富多彩,让学生有了更多关于祖国、关于人生意义的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精神依托专业知识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中,只有有温度的课程才能培养出有温度的护理人才。

3.促进终身学习素养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人类对人体奥秘的探索迎来一个又一个突破,医学知识和技术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终身学习就成了护理工作人员适应社会发展、满足自身生存、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具备的能力。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素养的重要性,重视学生自我探究教学环节的设置,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榜样示范法等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保持对新事物、新现象的敏感性,养成终身学习的行为和不断探索和反思的良好习惯。近年来,各个中职学校加强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积累了大量的线上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学习体验,使学习逐步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在经济新常态下,中职护生学校应以护生发展性就业、护理行业内部的岗位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探索培养模式,从各个角度和层面不断深入,通过多样化形式实现中职护理教育的特色化发展,培养满足岗位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护理人才。

猜你喜欢
岗位护士中职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