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牛”为本,打造富民产业新模式
——平凉红牛产业发展观察

2021-03-27 18:39李树琦
甘肃畜牧兽医 2021年6期
关键词:红牛肉牛有机肥

李树琦

素有“陇东旱码头”之称的平凉市崆峒区,是全国畜牧大县,也是全国闻名的“平凉红牛”的故乡。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养殖历史,崆峒区将牛产业确定为当地群众脱贫增收的“首位产业”,平凉红牛住进标准化养殖场,成了“网红牛”“致富牛”,带动了全县畜牧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崆峒区委、区政府聚焦建设全省最大的生态肉牛养殖示范区目标定位,按照“储牛于户、繁育并举、创牌增效、龙头带动、融合发展”的思路,创新“政策驱动、科技带动、市场拉动、服务促动、监管推动”牛产业发展“五动”模式,带动牛产业发展走上快车道。截至目前,全区肉牛存栏量19.2万头,出栏量9.12万头,肉牛及其加工产品远销20多个省市,畜牧业总产值达到8亿元。

东西协作,培养“致富牛”

据悉,近年来崆峒区大寨乡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不断扩大养殖规模,积极培育龙头企业,严格落实产业扶贫政策,以工业化思路发展畜牧业,大力推动肉牛养殖由传统产业向支柱产业转变。2020年10月新建大寨乡千头牛养殖场,该项目总投资646万元,积极争取东西部协作扶贫资金396万元。

“整个养殖场有360头牛,半年来出栏量达40多头,目前还正在发展中”,衣着朴素的养殖场负责人向笔者介绍,该养殖场设施先进,配套完备,场地划分为管理区、生产区、辅助生产区和粪污处理区4个相对独立的功能区,符合“养殖规模化、管理标准化、粪便无害化、环境生态化”现代畜牧业养殖要求。

在东西协作政策的扶持下,大批农民依靠发展牛产业实现脱贫致富,走上产业致富路。“平凉红牛”成为当地群众通往小康生活的“致富牛”。全区现已形成“基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贫困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建成牛产业龙头企业23家、肉牛屠宰场2个,年屠宰量3万头,牛肉产品深加工达到1.8万吨,辐射带动农户5.25万户,实现收益1 500多万元。

循环发展,打造“全能牛”

驱车前行,穿过花草欣然的林路,全媒体报道团来到天源生态农业园。据了解,天源生态农业园以“旱作农业——标准化肉牛养殖——养殖粪污有机肥加工——设施种植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循环经济模式,发展无公害果蔬种植、生态肉牛养殖、有机肥加工和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

生态农业园的对面是天源肉牛养殖基地,为提高产业附加值,实现清洁生产,天源农牧有限责任公司于2013年投资建设了1万吨生物有机肥生产线,目前已注册“天源宝”有机肥商标,该生物有机肥具有肥效长、无残留、增产着色效果明显等优点,为全区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提供了充足的肥料来源。同时,为全力打造“科技创新、产品研发、人才集聚”的战略高地,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平凉红牛院士专家工作站挂牌成立,进一步带动了红牛循环经济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目前,崆峒区花所镇建成标准化红牛养殖场5个,牛存栏量稳定在5 000头以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辐射带动了全镇果产业、蔬菜产业、旱作农业产业、劳务产业等全方位发展。在东西部扶贫协作贫困户产业脱贫入股配股过程中,带动285户贫困户获得稳定收益。

科技先行,力推“精品牛”

崆峒区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和畜产品集散地,也是我国首例活牛类证明商标“平凉红牛”的核心养殖区和加工、贸易区。2019年,平凉市政府、崆峒区政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合作,在崆峒区建设了中国农科院西部肉牛种质科技创新基地,并合作运营,进一步加快平凉红牛产业发展。该基地的成功引进,对于提升平凉红牛品质、加快我国肉牛遗传改良进程、助推全市脱贫攻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据基地负责人介绍,基地由全国肉牛育种界首席专家团队主持指导,围绕“平凉红牛”肉牛遗传资源进行育种,力争用5~8年时间,通过基因编组技术,采用先进的肉牛育种管理技术进行管理运营,对“平凉红牛”进行提纯复壮,固化“平凉红牛”基因,培育出“平凉红牛”肉牛品种,打造成国家种牛繁育基地、平凉红牛国家级育种核心区和全国大牲畜繁育样板。全面生产后,基地“平凉红牛”核心群将达到500头,育种群达到3 500头。

下一步,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肉牛种质科技创新基地将加大“平凉红牛”品种的培育和示范推广,积极生产“平凉红牛”冻精细管,对“平凉红牛”进行大面积的改良推广,着力打造“平凉红牛”科技硅谷,力争使育种对“平凉红牛”的产业效益贡献率超过40%,使平凉市畜牧业发展科技贡献率达到60%左右,带动全市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平凉市肉牛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发展牛产业,打造“牛”经济。“十三五”以来,崆峒区坚持将政策扶持优先向牛产业倾斜,出台了“八补两投”等激励措施,统筹整合财政、扶贫等资金2.7亿元,3 904户贫困户依靠养牛实现了脱贫,占全区脱贫总户数的35%。与此同时,崆峒区作为核心养殖区和加工贸易区,肉牛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先后制定出台的35项牛产业发展扶持文件,有效解决了产业发展政策、资金、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制约和瓶颈,推动形成了资源大整合、社会大参与、群众大发动、效应大集聚的牛产业发展格局,实现了牛产业助推脱贫攻坚效应最大化。

猜你喜欢
红牛肉牛有机肥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肉牛口炎咋防治
猪粪变有机肥一年卖了3个亿
三头牛和狮子
保障粮食安全 有机肥行业如何先行?
传统or新型 有机肥发展迎来春天
生物有机肥与现代农业
红牛垫了赔偿金
红牛创业能量加油站:激活未来一切创业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