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第二十六中学,山东 青岛 266003)
随着义务教育第三轮课改的逐步深入,新课程标准也对美术学科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在这殷切的要求和期待下,为更好地适应中学美术教育的发展现状,顺应中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要求,在结合自己所在学校的地区特点、学校发展理念和要求、学生发展层次等基础上,学校美术课程内容的教授模式进行了改变,使用美术模块化教学。
我所任教的初中位于中国沿海开放城市青岛,这里有着得天独厚的肥沃教育土壤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对艺术教学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追求。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较高,学生和家长对美术课的期望较高。另一方面,学校美术教师也在积极探寻一种既能让每个学生的美术爱好得以发展,又能使每位教师的美术专业得以发挥的美术教学模式,力争做到教师、资源、学生的整合,基于此,我校的美术模块化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因为模块化教学模式的独特性我校制定了与之相匹配的课程内容教授模式。在教学的实施中,教师依据大纲要求首先将现有教材中所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提炼,根据其所在的模块进行分组,所有课程划分后形成“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大模块,而这四大模块囊括了初中美术教材中的所有内容,在每个模块下,教师通过对每个课程内容的把握、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经过讨论和研究按照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接受程度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这就实现了课程内容的重新调整和因需分层,既迎合了模块化的教学模式又实现了课程内容的优化整合。
模块化的教学模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教学灵活性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为了使学生既能全面的掌握通识性美术知识又能在某一美术领域有深入研究,我校采取了选必修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即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在必修课程结束后,每学期选择两门选修课进行学习。“走班制”也被应用于美术教学,即:教师在固定班级进行授课,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课程进行走班学习。
必修课程在固定班级内进行学习,教师依据大纲、备课进行授课。学校也为三个选修领域的学生提供了相应的专用教室和软硬件设备支持,力争每个选修课的独特教学魅力都得以展示。
除了每位教师都要进行必修模块的讲授外,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美术专长和自身兴趣选择自己能胜任的选修模块进行课程教授,这在大大提高教师教学自主性的同时还能使教师所教内容的专业性和深入程度有所提升。
每学期每位学生选择一门必修课和两门选修课进行学习。必修课结束后,任课教师随即根据学生的表现(作业、课堂表现、小组合作)为其评定必修课成绩,此项成绩占总成绩百分之四十;选修课成绩由模块负责教师分别给出,此项成绩占总成绩百分之六十,最后每位学生的负责教师汇总选必修成绩给出最后的成绩。每位学生的美术成绩会有三名教师给出,学生成绩的获得更加公平和完整。
美术模块化教学模式的提出,对我校美术教学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它有着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提出和实践应用,不仅在理论上梳理出了成系统的美术模块化教学实践模式,还使得我们在教学上有了规范的实施细则和理论指导,而且在实践中使学生的美术专业学习得到有效的提高,学生更主动的学习美术知识,教师的专业得到提升,更利于学生和教师的长足发展。
通过对“中学美术模块化教学实践模式”的深入研究,可以使“一直在路上沿着既定目标,沿着大多数人走的轨迹低头行走,从未停下脚步真正审视自己和学生需要怎样的教学模式”的教师停下脚步产生思考,思考现有的美术教学模式的不足,思考在新一轮课改后有没有更好的教学模式可以应用在教学实践中,思考怎样将高中甚至专科院校常用的“模块化教学”应用到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学美术教学中来。使得教师结合自己所教学校学生的地区特点、学生发展层次等多方因素,对模块化教学的实践模式进行深入的理论、实践研究和问题整合,制定出适用于较发达地区的中学美术模块化的具体实践模式,使之在教学上有了规范的实施细则和理论指导,并为其他同等学段的美术教学提供了崭新的、可操作的、适合课堂的教学实践模式。在弥补现有研究对中学美术模块化教育领域的研究不足、理论指导欠缺的同时,更好地对中学美术教学方式方法和内容的创新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和推动。
一是基于学生的价值。美术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使学生拥有了一种全新的上课模式,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甚至擅长的美术模块进行专业领域学习,对美术中的某一领域可以更加深入的进行钻研,使学生的美术专业发展得到有效的提高,与此同时,“选必修相结合”的美术模块教学模式会促成每位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全面学习和掌握,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都有所拓展和挖掘。长此以往更利于学生的长足发展。
二是基于教师的价值。美术学科实施模块化教学模式后,每位美术教师都可以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和优势,针对初中美术教学内容,选择自己擅长的模块进行教授,使教师可讲解的知识范围和内容得到很大的拓展和提升,课程的深度广度也得以无限扩大,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更有利于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三是基于学校、社会的价值。通过模块课程间灵活合理的搭配,从而形成新颖的教学方式和丰富的教学内容,有利于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化、学校艺术教学特色的彰显、规范系统学校课程文化的创建,对学校的特色化教学起到了推动作用,丰富了学校的课程资源和形式,推动学校和社会对美术创新教学方式的思考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