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桥市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辽宁 营口 115100)
对于中职计算机专业的知识结构建立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将学科安排进行重置;第二,将专业实践方面内容调整;第三,将学生就职情况纳入学科建设参考内容。本文将从这些方面进行举例研究,为专业知识技能结构进行实践范例。
计算机专业随着经济发展,将成为最具有活力的学科。计算机与其他领域的结合将使计算机专业得以纳入更多下一级学科,将产生更丰富的发展方向。从这一发展趋势来看,我们需要将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科内容进行扩展,使学生在学校期间就可对发展中的新行业分支有所准备。例如:我们可以将计算机与医疗产业的结合科目纳入学科范围,讲述计算机在医疗领域作为重要基础设备的重要性。这一科目应针对医疗对于显像、录入、计算等特定要求,研究如何更好地调整计算机适应需求。科目的学习内容将涉及各个医疗科室的不同需求、计算机在医院整体系统和各个科室具体系统的运用。对学生的培养目的应是医疗计算机硬件设备开发和医疗软件系统、医疗管理系统开发。对于在金融领域的计算机应用,中职计算机专业可以更加注重在运算、绘图、智能预测等计算机能力上。研究如何提高计算机对于数据的敏感度、存储量和分析能力。本文认为,中职教育对这些具体的计算机分类进行理论研究,将使中职计算机专业可以具有更多与实际衔接的接口。
在纳入新型计算机专业作为新学科、新专业的同时,中职学校也应将学科内容质量进行提高。本文认为,应从塔状与网状两个方面进行建构。
计算机作为一个更新换代极其迅速的行业,学生对于计算机理论知识的掌握是极其重要的。学生既要掌握学科基本理论,以不变应万变;还要掌握更新替换的新知识,从而跟上科技发展。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塔状的知识型,并教会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更新。例如:在计算机软件设计学科中,学生需要掌握编写代码的基本语言,将其作为基石。在此之上,研究经典软件系统的编写过程、方法。学生应依此为范例进行反思,思考其优势与劣势。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于刚刚出现的计算机软件开发理论与开发方法进行引入,作为课本知识的补充,从而培养学生对于实际社会中的软件开发需求的研究。最后,学生应通过各种网络平台,了解到国内外计算机软件开发的最新知识,作为课外知识的补充。这一从概括到具体、从基础到尖端的塔状知识结构将有利于学生长远的发展。
计算机作为一个整体,从其诞生即为各学科联合协助的产物。所以,触类旁通的学习知识的意识需要从日常进行培养。建立网状的知识结构将有利于学生对于计算机学科的整体理解。例如:学校可以开设计算机大专业下的选修课,供各个专业学生进行对其他专业的了解。计算机软件开发专业的学生需要对硬件生产的技术开发程度、目前市场上实际硬件生产能力、硬件未来发展方向有具体的了解,从而找到与实际结合紧密的研究方向。而计算机硬件开发专业的学生需要将软件发展前沿、市场对于软件开发需求、目前软件开发的局限性等知识有所了解,从软件需求的角度思考硬件未来的发展方向。
以上两种理论知识结构方式需要学校与学生进行高度重视。不仅需要重视知识型的建构,还应让学生掌握两种类型结构的学习方法。最后应让学生利用塔状结构建立常用常新的理论知识,利用网状结构建立思维角度丰富的理论体系。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知识体系与学习能力足够适应迅速变换的计算机行业。
作为市场经济中最为基础的单元,企业是对经济发展风向最为敏感的主体。作为以就业为主要培养目标的中职学校,应与企业进行长期稳定的合作。但在与企业建立合作时,需要对企业资质、企业发展方向进行调查,确定符合学生需求的实习企业。不同类型的计算机企业的发展方向不同,学生在实习中也应该有侧重点的学习。如在与计算机硬件生产领域企业合作时,学校需要对其生产计算机类型,生产流水线结构具有准确的了解。学习计算机硬件构造建设的学生应进入这一类型企业进行实习。学生的实习目标应是对实际企业经营过程中,对计算机硬件的生产、故障排查、系统重装等内容与理论研究的不同进行学习。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企业实习时,学校需要对其软件开发水平、研发方向、销售情况进行了解,学生的学习重点应成为对软件开发技术的学习,对不同市场软件开发的不同需求的把握。本文认为,实习过程的重要性应得到进一步地提高,中职学校应将其设置为与理论学习并重的科目,将实习常态化、精细化、系统化。学生应建立以理论和实践并重的知识体系。
作为以提高就业为教学目标的中职学校,需要对知识结构有深刻的认识才能保障学生适应行业发展,保障就业。本文以理论和实践两种角度出发,从学科建设、理论知识体系建构和实践知识获得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引进新学科、建立塔状网状并存的理论结构、严控实习企业质量与学生实习目标的观点。希望对各位教育同仁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