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实验中学,云南 昭通 657000)
首先,信息技术作为相对新兴的学科之一,其在新课程标准改革与互联网技术进步的双重时代背景下出现并成长起来,正是由于其新兴的特点而使相关教育群体尚未完全把握该学科的教学内容与目标,如此一来,依据教学目标开展的教学活动便难以实现高效率与高品质。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面临较大的问题就是教师尚未明确教学重点,即不了解应该教授编程设计还是偏向计算机应用技术。
其次,尽管我国教育改革已经推行多年且取得一定成果,但在多种社会经济因素叠加影响下,大部分教师仍然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表现出单一固化的行为倾向。因与语数外等传统应试科目相比,信息技术学科在高中教学安排中并不占据重要地位,造成了师生对其重视程度不高而在多数的课堂时间敷衍了事,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教学实践中基本流于形式,最终造成严重偏离教育改革的初衷。
最后,在多年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下,信息化技术学科教师多数仍采用单一灌输式教学方法,一味向学生单向输出信息技术理论知识而严重忽视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提升,这是对信息技术本身特点的背离与消解。而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固守是对微课等顺应时代发展的新型教学手段的排斥,不仅严重阻碍了教育改革的进程,而且对学生汲取现代化技术方法与未来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所谓微课,即教师为教学活动录制相关的讲解视频,此种方式不仅是对教学内容的细化与丰富,而且能够使学生更加清楚学习的重难点,将其应用于信息技术课堂则可以产生极大的实践价值。首先,微课在课堂实践的应用是对传统教学理念的突破,对新型教学手段的接纳则是对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承认与尊重,微课的形式给予了学生足够的自由与空间去学习,使学生能够切身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与重要性,由此极大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致;其次,微课这种相对灵活的方式能够为学生接触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提供途径,既使学生全方位了解信息技术的内容与发展历程,又可以极大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并增强其知识储备;最后,微课打破了传统师生课堂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有了更加灵活的内容进行互动,由此一来,不仅教师能够及时追踪掌握学生的学习与心理情况,而且学生能够在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交流获得更充沛的学习动力。
教学目标与建立在其基础之上的教学规划对整个教学实践的效果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首先需要准确把握微课的特点,并科学规划微课的时长与内容。微课是以相对精简的视频方式呈现的,是对教学内容重难点的集中展示,所以教师在录制微课时应主要介绍信息技术知识的重点与难点,以此种灵活轻快的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加快速地掌握知识内容,除此之外,教师应将每一个微课时长控制在十分钟左右,这样的时间要求是建立在学生注意力变化规律基础之上提出的。
无论学习何种学科,学生群体中都会出现知识基础、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采用微课时,教师需注重因材施教,争取使每一位学生都能通过微课的形式全面深入掌握知识内容。具体来说,在讲授信息技术知识如“信息的编程加工”等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把握程度与学习能力规划三种不同的微课内容,即对知识基础扎实且具有较高的信息编程领悟力与学习能力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直接在微课中为学生演示编程过程并使其自主设计简易编程;而对于知识基础相对一般的学生而言,教师需要为学生具体讲解编程的理论知识与应用方法;针对尚未具备信息技术知识基础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通过微课使其学习最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知识。
微课的最大优势便是能够使学生不受时空限制学习相关知识,即学生可以随时通过微课预习或回顾课程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课的该优势将其覆盖到信息技术学习的整个过程。在利用微课进行信息技术讲授时,教师可以在正式讲课之前为学生播放相关预习内容,通过在其中设置有趣的内容或问题引发学生兴趣;在讲课过程中播放对相关知识重难点与脉络的梳理视频,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信息技术知识的建立过程;在课程结束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对知识的总结性内容,并布置课后作业以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将所有类型的视频共享到学生可以登录的网络信息平台,使学生能够及时获取微课内容以随时进行知识回顾。
总而言之,微课是教育改革与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产物,教育领域已经将其作为主要的新型教学手段应用至各学科教学实践,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将微课与信息技术教学相结合本身就是一种技术回归与精炼过程,两者相辅相成为学生提供便利的学习手段,并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信息技术的乐趣与价值,为其在互联网时代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