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红 孙 敏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山东 菏泽 274000)
教育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教学活动改变学习者,使其能够满足社会需要及个人成长的需求,使学习者从自然人变成社会人,从低水平的人变成高素质的社会人,特别是“德智体美劳”教育对学生个人的成长作用更是突出。大学生阶段是青年成长的关键时期,还处于发育不成熟的阶段,对他们的人生观念产生重大影响,关系着祖国的未来,高等教育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强化对他们的“德智体美劳”教育,这关系着他们的成长方向及民族命运,通过“德智体美劳”教育可以让他们沿着正确的人生路前进,培养他们具有高尚的品质,这与大学宗旨是一脉相承的[1],让他们成为具有较大价值的社会人,让青年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国之栋梁。
大学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需要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充分发挥育人机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贯彻党的基本教育方针、落实国家培养优秀技能人才的精神,谱写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篇章,高校要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感[2],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指明了道路。本文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深刻理论内涵进行分析,探讨大学教育在这方面的方法与策略,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政策提供参考资料。
大学要开展育人工作,让他们成为高素质人才,这其中“德智体美劳”就占据着重要地位。“德智体美劳”分别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3],它是教育的趋向目标之一,这几个要素之间是不能分开的,这也是教育理论的创新成果总结,具有良好的概括性及指导性,这一成果与党的教育理念是相辅相成的。其中,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政治理念及优良道德品质;智育培养他们具有科学知识、学习能力、智力水平;体育培养他们的健康意识;美育是促进他们的审美观,让他们具有欣赏美的眼光,并陶冶他们的情操;劳育是提升他们劳动能力及观念的措施方法。
不断提高人民精神素养,基础在于教育,这也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及宗旨;珍惜大好年华,修身立德、勤学上进、强健体魄、锤炼意志,做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高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学生的五育水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促进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及荣辱观,给他们健康成长及发展提供基本要素。高校要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指引下[4],促进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高校要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指引下,开展实践育人工作,发挥教育工作的实效,促进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它可让学生具有良好的精神品格,锻炼政治道德劳动意志,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还可让他们成为积极、阳光的学生,避免沾染上不良思想政治观念,促进他们具有良好的人生品格素养[5];大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否则,沾染上不良行为思想习惯,就会对学生个人的成长将会带来严重的破坏性影响,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且难以通过说教手段纠正过来,成了问题少年,给和谐社会建设带来一定的风险。
大学生还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通过教育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政治观[4],这是民族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石。大学生“德智体美劳”老师要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学习氛围,让学生乐意参与到“德智体美劳”教育过程中,深化学生对五育内涵的理解与认识,树立周期道德政治、崇尚劳动的信念,确保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同时还要进行理论创新与发展,不断得到充实与丰富这一理论,开发优质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具有良好的思辨能力,促进它们的全面发展。
目前,“德智体美劳”本身作为辅修课程,其占据的分量很小,针对性地投入也比较少,让师资、教学设备及资源都面临着短缺,难以充分发挥应有的教育作用;另外,很多学生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对“德智体美劳”也不够重视,不愿意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来学习[6],况且相关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不利于提升它们的吸引力,降低了“德智体美劳”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新课改背景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量化考核的重要指标,是大学生课程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目前,部分学校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思维下,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效果及创新方法关切不够,形式主义比较严重[7];据统计,部分学生为追求较好的分数,做些有违内心真实想法的事情,不仅培养不了他们的道德情操,而且还会让整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更加表面化、形式化。
“德智体美劳”课程开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之一,对学生的行为产生较大的影响。目前,不少大学生“德智体美劳”课程开发还是理论为主,以讲述理论知识为主,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授,没有形成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机制,作为需要与生活结合的课程,但实际上没有将德育理论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1],让学生失去对课程学习的兴趣。
大学生“德智体美劳”教育是一项工程,涉及的面比较广泛,包含的内容也特别丰富,贯穿到各个教学环节。通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以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陶冶情操,让他们大学更精彩,必须提升在这方面的重视及关注度,通过一定的资金及资源来构建教育体系,设定合适的奖惩条例,并做到按照规定来考核,提高师生的参与度及参与面,不断提升德育老师的责任感及教学水平,让其理论内涵越来越丰富[8],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让“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学生的兴趣保持一致,并完善相关的教学方法。
大学要满足教育部门的指导纲要,提高对“德智体美劳”的重视,促进学生德育情操。大学生大都是在校园中活动,可以充分发挥校园在培养学生素质品德的主战场,通过板报、校园广播、素质拓展社团及校内宣传部等将优秀的德育资源呈现给学生[9],实现对他们的培养和塑造,提高集体荣誉感、坚韧的品格;高校要发挥好模范示范带动作用,在持续深化上下功夫,推动“德智体美劳”项目化、精准化、品牌化,打造优良的教育环境。
大学要结合学校师生情况,开发优质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资源。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案,灵活运用新课程理念,可以从生活中挖掘典型性、代表性的相关素材,并进行教学实践,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注入新的“血液”[10];老师可引入社会热点话题,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引入源头活水,对社会现实有充分的了解,提高他们的课堂兴趣。
教育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服务,要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大学生教育的对象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及接班人,必须要让他们具有高超的技术理论,成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的人才。但是,当前不少大学生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阻碍了教育的成效。
大学生要以提高学生的“德智体美劳”教育水平为目标,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及荣辱观,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及发展空间。大学阶段是学生快速成长、定型的阶段,做好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工作显得就特别重要,老师要不断调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法与措施,深入开展“德智体美劳”教育工作,强化他们在“德智体美劳”方面的技能水平,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因此,本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