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生猪养殖现状与发展趋势

2021-03-27 16:30厍大亮杨开山丁善杰
甘肃畜牧兽医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专业户养猪业养猪场

厍大亮,杨开山,丁善杰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动物卫生监督所,甘肃 金昌 737100)

近年来,甘肃省畜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其中养猪业表现尤为突出,甘肃省已由原来的猪肉净调入省份变为猪肉净调出省份[1]。对于甘肃省养猪业的发展,既要了解现状,分析其中蕴含的机遇和风险,又要判断未来发展趋势,进而为甘肃省畜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1 甘肃省发展养猪业的优势

2010年以来,甘肃省生猪养殖量逐步增加,虽然在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有所下降,但之后随着各种鼓励投资兴建养猪场政策的出台,生猪养殖量快速恢复到疫情前水平。至2020年4月,甘肃省已向省外调出生猪23万头,在非洲猪瘟疫情期间为保障全国猪肉供给贡献了力量[2]。甘肃在生猪养殖方面存在以下优势。

1.1 我国养猪业有向西北地区转移的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许多省份大力发展养猪业,形成了一批养猪大县、养猪大市,甚至养猪大省。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东部省份养猪业集约化、标准化发展趋势明显,但受人口密集、土地紧缺、疫病防控及环境保护压力加大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叠加影响,大多已不适宜继续扩大养猪规模,因此当地养猪企业有逐步向西北地区迁移的趋势。

1.2 甘肃地理位置和气候利于生猪养殖

甘肃地处西北内陆,具有地广人稀、气候干燥的特点,地广人稀便于养殖企业选址布局,气候干燥不利于疫病传播,再加上甘肃有悠久的养殖传统,发展畜牧业较易被群众接受,因此近年来不断吸引大型养猪企业落户甘肃,在这些企业的示范带动和帮扶下,各地出现了一大批中小型养猪场和养猪专业户。

1.3 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相对较好

甘肃省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相对较好,虽有零星发生,但都得到了彻底控制,未造成大面积病毒扩散和污染,加之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各地新建了一大批规模养猪场。这类养猪场在疫情中应运而生,因此规划设计较为科学合理,设施设备也比较齐全,使甘肃省养猪行业的硬件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

2 甘肃省生猪养殖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甘肃省在生猪养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由于缺少资金、技术、经验和配套政策扶持,生猪养殖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2.1 设施设备不健全,技术力量薄弱

规模养猪属于技术要求很强的行业,既需要有专业知识强和实践经验丰富的饲养员进行精细化管理,又需要专职兽医人员开展疫病防控和治疗。如果日常管理不到位,养殖成本会大大增加,从而降低企业利润甚至赔钱;疫病防控不到位,养殖场一旦发生疫情,后果不堪设想。甘肃省部分新建养猪场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导致饲养管理粗放,疫病防控方法不够专业和精准,增加了养殖成本和生猪患病风险,不利于整个养猪行业长期发展。

2.2 养殖户比重大,标准化水平低

非洲猪瘟疫情已逐步得到控制,猪肉价格回归理性,经营管理不善的养猪专业户和中小型养殖场因饲养成本较高,将会进一步被淘汰。但总体来说,甘肃养猪专业户数量仍旧较多[3]。养猪专业户受个人认识水平所限,普遍存在基础设施不健全、饲养管理方法落后、环保意识低下、滥用兽药等问题,导致生猪生产性能低下、疫病发生风险增加、养猪场周围环境污染、肉品药物残留以及养殖成本增加等问题。

2.3 产业体系不完善

多数新建养猪场采取育肥、代养等模式,获利较低而且普遍受制于大型养猪企业。在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下,生猪养殖模式发生改变,省内育种、省内扩群、就近育肥、就近屠宰及加工、将分割鲜肉冷链运输销往外地的模式逐渐兴起,但甘肃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生猪养殖产业体系。

2.4 获得市场信息相对滞后

甘肃虽属于养殖业大省,但生猪养殖中现代化规模场数量少,而中小养猪场和养猪专业户较多。小规模养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或规避了养殖风险,但也存在诸多劣势,其中之一是养猪专业户受文化水平低、专业知识少等影响,对市场供求关系和供求信息了解不够或获得滞后,因此在生猪养殖方面具有一定盲目性[4]。

3 养猪业发展趋势

生猪养殖全产业链应当包括3个主要环节,即生猪生产上游环节,主要是饲料、疫苗、兽药等的生产、流通环节;生猪生产中游养殖环节,包括生猪养殖流通环节;生猪生产下游环节,包括生猪屠宰加工、分割、运输、销售等环节[5]。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生猪养殖各环节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给甘肃省养猪业带来了发展机遇。

3.1 现代化精细养殖模式

疫情防控和时代发展都要求养殖业向现代化、精细化方向发展。一是新圈舍应当合理选址布局,科学规划设计,选择适当的建筑材料。旧圈舍可升级改造,采用自动控温、空气质量检测、通风、喂料、饮水等设备来节省人力成本,并改善饲养环境。二是根据各生长阶段猪只的生理特点、个体大小和营养需求,采用有针对性的分段式饲养模式来提高饲养效率。三是减少兽药和抗生素用量,通过合理添加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等补充和均衡营养;通过添加中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生长、改善猪只的健康状况,提升肉质。四是建立适当的管理制度和生物安全体系来节约成本、防控疫病。

3.2 绿色生态养殖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绿色生态养猪模式成为未来养猪业发展的方向。绿色生态养猪包含2个层面的要求:一是生猪养殖过程中避免使用兽药和抗生素,保证饲料、饮水、添加剂等的绿色无公害,从而生产出无污染、安全、优质的绿色肉品,占领高端市场的同时给养殖场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二是采用“生态养猪+粪污发酵还田”的无公害养猪模式,尽量减少或避免养殖过程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3.3 因地制宜延伸产业链

我国养猪行业在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下,已经出现快速向现代化、集约化发展的趋势。一方面养猪专业户和中小养殖场(户)因疫情、养殖风险、利润率等原因,逐步退出养殖行业;另一方面过去生猪跨省、跨区域贩运的局面将被彻底打破,养猪业将呈现“就近屠宰,冷链运输”的新局面。因此甘肃省发展养猪业既要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条,建立种猪场、扩繁场、育肥场、屠宰场、肉品加工厂等,又要横向建立服务网络,鼓励兽医服务机构、病害动物处理机构、冷链物流企业等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3.4 发展特色地方品牌

甘肃多山地、丘陵和草场,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地理特点,采用放牧结合补饲的方式养殖八眉猪、藏香猪等本地优质品种,利用其抗病能力强的特点减少兽药使用,主要通过添加中药及益生菌的方式进行生态养殖,并结合不同品种猪不同日龄阶段的生理特点优化养猪方案,提升肉品品质,打造特色优势品种。通过申请地理标志产品、绿色食品认证等方式,逐步建立甘肃省地方肉猪品牌,并进军高端消费市场。

3.5 发展“互联网+”养猪模式

在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和5G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各行各业都在努力寻求与互联网技术融合以求得更大发展机遇。养猪业也应当通过与互联网融合来发展和提升产业链,从而优化供求关系,提升经济效益。一是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收集各地养殖、出栏大数据,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指导养殖场户控制饲养量,合理调整供求关系,避免供应不足肉价上涨或供过于求损害养殖场(户)利益。二是可以利用惠农网、农业科技110等手机App,连接养猪场(户)、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和专家。养猪场(户)遇到问题可以在线提供信息资料并咨询,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根据提供的信息分析解答问题,甚至可以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进行远程诊断和精准指导。三是整合各种智能软件功能,形成为养猪场(户)提供在线购物(饲料、兽药、疫苗)、供求信息、技术服务、疾病诊断、金融服务、粪污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等全产业链服务的超级App。

猜你喜欢
专业户养猪业养猪场
坑队友专业户
2022年养猪业或将迎来“大变局”
2020年养猪业盘点
基于1500以太网养猪场的智能饲喂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年度增长37%,体量达1.2亿! 这家资深动保专业户是如何“玩转”市场的?
一季小龙虾苗成就百万富翁,2020年虾苗恐激增滞销,育苗专业户到底该不该转型?
养猪场的提升离不开智能饲喂系统
“中美贸易战”养猪业可能发生的事
规模化养猪场疫苗免疫的关键技术
微生物发酵饲料在养猪业的应用